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悅,可以調和氣血,那天天笑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悅,可以調和氣血,那天天笑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中醫把情緒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並稱七情。

一般情況下,人的情志是有利於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的,並不會引起疾病。比如說,喜為心志,正常情況下,喜能夠緩解緊張情緒,使營衛通利,心氣舒暢,血氣和調;再比如說,怒為肝志,傳達發泄之意,正常情況下,可以有助於肝氣的調達。可是,假如人的情緒波動太過於激烈(像驟驚、狂喜、大恐、盛怒等情緒),就會對五臟六腑有影響,從而產生疾病。

那麼究竟情緒是怎麼影響五臟從而致病的呢?

喜傷心:喜悅一般對健康有利,但若暴喜果度,則血氣渙散,不能上奉心神、狂亂等病證。如范進屢次應試不中,到54歲那年中舉後,高興得發狂,出現披頭散髮,狂笑不已,胡言亂語,赤足奔走。這就是因為暴喜果度所致的精神障礙。

怒傷肝:怒是在受到挫折、人格受到侮辱或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產生的一種表達憤怒的情緒。但假若過度憤怒或暴怒不止,則引起肝氣上逆,血隨氣上溢,輕者出現面紅耳赤、眩暈、頭暈腦脹,更有甚者發生吐血、嘔血,甚至昏厥猝死等病症。

悲傷肺:悲憂是在失去和得不到所追求、所盼望的事物時所產生的悲涼或憂愁的情緒。悲傷太甚太久,則肺氣抑鬱,甚至耗氣傷陰,導致形瘁氣乏、面色慘淡、氣少不足以息等。《紅樓夢》中,賈母、鳳姐、黛玉之死,都與精神上受到打擊、悲憂太過有關。

思傷脾:思是集中精神考慮問題。思慮過度,使脾氣鬱結,結於胸腹,可致胸脘痞滿;脾氣受傷,運化失調,則致飲食不思、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腹脹便溏等證。

恐傷腎:恐是碰到危險和預料到不測而產生的懼怕和膽怯的情緒。大驚卒恐,則精氣內耗、腎氣受損,神奇陷於下,可致驚恐不安、夜卧不寧、遺精、陽痿、遺尿、腹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