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明老宅》很有故事

《昆明老宅》很有故事

馬家大院

馬家大院推出的話劇《昆明老宅》在馬家大院上演,很象穿越時間隧道去老宅「吃瓜」看熱鬧,設身處地感覺一下抗日戰爭時期,住在昆明老宅院里的殷實人家怎樣在鬼子的轟炸中命運突變,怎樣在人生的悲歡離合中用愛戰勝困難,怎樣耳目濡染老昆明人生活之細枝末節……一句話,既是表演,也是再現。

老昆明的故事有許許多多,但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拆遷幫忙,新昆明完勝老昆明的故事發生後,那些遙遠年代老祖宗們的生活痕迹和滄桑歲月乃至歷史文化傳統便成了一種漸行漸遠,只能從故紙堆里尋覓的「紙上談資」了。馬家大院倖存下來,簡直懷疑大約是忙中出錯的疏忽,碩果僅存。

在老宅講述老昆明的故事其實不完全是懷舊,而是一種對傳統世俗文化的致敬,對歷史情懷的嚮往,對千篇一律生活的減壓和宣洩,是對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類囑託的踐行。

觀眾端坐老昆明「一顆印」走馬轉角樓的老宅院壩里,頭上繁星滿天,四面雕花推門,踏上去吱呀作響的老式樓梯和迴廊,模擬日本飛機轟炸的振耳雷鳴之聲……1940年代發生於這個院子的故事就在這昆明城的「馬家大院」上演,舞台和觀眾席疊加在一起,演員們的表演空間就在觀眾席走道和樓上樓下的迴廊里,演員們絕佳的表演復活了老宅里的不同角色悲歡離合的一幕幕,直擊看客心田,話劇藝術綻放出它獨有的魅力。

大約一個世紀前和資本主義文明一道由歐洲輸入中國的話劇,是以語言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採用分場分幕編劇方法和寫實的化妝、服裝、道具、裝置和照明的舞台新事物Drama,在中文裡被譯為「話劇」,雖然強調以語言為主,但這個詞的歐洲詞源指的卻是「動作」,中國古代萌芽狀態的戲劇(如參軍戲)中其實就有話劇形式的濫觴。從這種意義上說,在生活實景中展現話劇藝術比坐在劇場中觀看更有立體感和觸摸感,與觀看3D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更能激發觀眾的參與感。

昆明作為享有「歷史文化名城」美譽之城,再一次發動「創文」行動的城市,重視對其歷史文化內涵的發掘,增添旅遊文化的分量,提升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質,馬家大院推出《昆明老宅》,無疑是做出了有益的、帶著歷史情懷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氛圍的積極探索。站在歷史傳說和現實的交界點上,看看我們的城市追求怎樣的品位,就能看出這個城市文明可持續發展將有著怎樣的未來。

很欣賞上海世博會倡導的對城市文化的追求,這應該是「一座公平的城市,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座創新的城市,一座生態的城市,一座易於交往的城市,一座具有多樣性的城市,一座密集而又多中心的城市」。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大約總會在內心深處有一些親切而憂傷的失去和追憶,《昆明老宅》讓我們重拾那一縷文脈,進而攜帶那些美好走入新的嚮往。

文字編輯:文熠 美術編輯:菠蘿蒎

?聲明:

1.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果轉載必須註明出處!

2.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果轉載必須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消費主張 的精彩文章:

跨越世紀的經典
「花之悅」扮靚春城

TAG:文化消費主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