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著手機去攝影

帶著手機去攝影

從膠片到數碼,從相機到手機。

攝影經歷了兩次流行程度上的飛躍。

膠片時代,攝影只是小部分精英人士的專利,一方面是昂貴的價格,另一方面是複雜的使用方式。

但從成像來說,膠片攝影卻站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至今,數碼攝影、手機攝影所套用的各種色彩濾鏡,都只是為了模擬膠片的色彩。

到了數碼時代,自動功能大大簡化了相機的使用,數碼化更減少了使用成本。

攝影開始流行。

嗯,主要流行於文藝青年和二B青年間。

到了手機時代,攝影竟一躍成為了全民攝影。其實,這背後是龐大的社交網路的支持。

從這個意義上說,攝影成了一種社交行為。

但攝影從本質上並不會由於器材的改變而改變。

攝影就是攝影。

因此,網路上流傳的無數「手機攝影技巧」、「手機攝影指南」、「手機攝影從入門到精通」……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玩意兒。

裡面寫的東西,實際上是所有攝影都要學習的知識。

無論如何,「手機」和「攝影」算是牢牢地捆在了一起。

新款手機動輒以高像素的攝影功能來作為賣點。

最近火爆的一台綜藝節目中,頻繁地植入贊助商的手機廣告。嘉賓們往往拿著手機自拍一張,然後說:呀,拍得真清楚!

讓我想起,攝影師最痛恨的評論中,就有一條:呀,你用什麼相機拍的,拍得真清楚?

拍清楚算一個問題嗎?尤其在手機這麼小的屏幕上,拍清楚算一個問題嗎?

即使在電腦屏幕上看上去有些模糊的照片,放這麼小的手機屏幕上,也會是相當清楚的。

單反時代追求的,銳度、解析度、大光圈下數毛毛……到手機時代,俱往矣。

反之,手機照片放在電腦上看,你會發現色彩、畫質、清晰度,哪哪都非常勉強。

手機的幾千萬像素,你就當個玩笑吧。

相機的像素數量不是由鏡頭決定的,而是由鏡頭後面的感光元件決定的。

但是,同樣2000萬像素的感光元件,尺寸可以完,全,不,同

手機感光元件的尺寸,僅僅是單反的幾十分之一。(約APS-C的1/30,全畫幅的1/70)

所以,我們說,不談感光元件的尺寸,只談像素,就是耍流氓!

有的手機像素並不高,但其實內部的感光元件尺寸卻更大一些。

這樣的手機拍照質量會相對好些。

怎麼分辨呢?

粗人用粗辦法。你就看鏡頭有多粗,有多粗,就有多好。

什麼道理呢?

鏡頭的通光口徑必須覆蓋感光元件的大小。

或者說,攝影是光的藝術。

你看那手機鏡頭孔細得像鉛筆芯一樣,能通過多少光線?再比比單反相機的鏡頭。

沒有光,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

所以,千萬不要沒文化說什麼手機拍照能比美相機的話,丟人!

數碼相機整體出貨量連年下跌,但仔細說來,失去的是低端、入門級別的市場份額。

各大數碼相機廠商,佳能尼康……都加大了專業級產品的競爭。

專業和民用之間的分界將更加明顯。

單反等高端產品更多的是發揮在商業攝影、人像攝影、建築攝影……等微觀或實驗性領域。

儘管手機攝影在硬體上有諸多劣勢,但是仍然勢不可擋地流行開來。

2017年Flickr網站上傳的照片中,手機所拍攝的圖片首次超過了50%。

究其原因,一是照片的觀看方式變化了。

手機攝影時代,絕大多數的照片並不去往雜誌、報紙、圖片展……這些傳統的消費終端,而是消費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

因此,單反所貢獻的高解析度、高解析力,失去了意義。

二是對照片的審美要求變化了。

現在每年產生的照片無數,而其中的三分之一是自拍照。數量是多少呢?大約20億張。

好啦,你懂了!

審美方面,磨皮、瘦臉、拉長腿才是王道!這些手機APP就可以幹了嘛。

PhotoShop所提供的種種高端複雜上檔次的功能都成了浮雲。

任何一樣東西的流行,都是市場決定的。

普通用戶對於拍照的器材,實在沒有什麼剛性要求。

一張適合網路傳播的照片,只要400萬像素的手機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所以,帶著手機去攝影吧。

- 本文圖片都由手機拍攝 -

- THE END -

關注好照片

關注風蕭的 【且聽風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聽風吟 的精彩文章:

世間爹媽情最真

TAG:且聽風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