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肉蓯蓉生殖保護研究取得突破

肉蓯蓉生殖保護研究取得突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小鶯教授團隊歷時6年,對中藥肉蓯蓉的生殖保護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團隊在前期以人類環境中廣泛存在的環境內分泌干擾物雙酚A(常作為增塑劑而廣泛應用於塑料製品中,具有雄性生殖發育毒性)作為雄性生殖損傷的誘導物,模擬雙酚A對機體的病理、毒理作用,建立了致生殖損傷的藥理模型,在生理及病理模型基礎上證明肉蓯蓉醇提物可顯著提高精子的能動性、精子數量、精子活性並降低精子的畸形率;提高睾酮生成酶的表達,進而促進睾酮(T)、黃體生成激素(LH)的分泌,提升雄激素水平;有效抑制雙酚A導致的氧化應激,緩解雙酚A導致的雄性生殖損傷。

研究團隊繼而證實松果菊苷是肉蓯蓉抗生殖損傷的主要的活性物質,可有效恢復精子數量、精子活力、提升黃體生成激素和睾酮激素水平,緩解精子損傷。

後期的機制研究揭示,雙酚A主要損傷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正負反饋調節的平衡以及影響調節激素的相關基因的表達和直接損傷睾丸細胞和精子質量。松果菊苷可分布入腦,利用免疫學方法首次證明其靶標為雄性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表明松果菊苷干預後,與其雄性受體抑制性結合,結合位點為Met-894和Val-713。該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科學報告》。

松果菊苷通過抑制雄性受體進入細胞核啟動基因的轉錄,進而抑制激素的負反饋調節通路;同時,松果菊苷通過刺激雄性激素合成關鍵酶的表達,促進激素的正反饋調節,最終促進雄性激素的分泌,伴隨著主要的類固醇生成酶的增加,包括類固醇合成蛋白(StAR)、類固醇代謝酶如CYP11A1、CYP17A1、3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HSD3β)和17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HSD17β),這表明松果菊苷增強睾酮生物合成,進而增加精子的數量並防止大鼠中的少弱精子症。葯代動力學分析表明松果菊苷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下丘腦,而未能或僅微量穿過血睾屏障進入睾丸組織,這或許是由於血睾屏障的複雜性所致,抑或是血腦屏障中含有更多胞吞小分子的細胞。松果菊苷可增加LH和T的合成和分泌,進而促進精子的數量。

肉蓯蓉作為一種知名度較高的傳統中藥,長期以來被認為具有滋肝養腎,益精血等多種功效。這一系列研究為肉蓯蓉的現代化認知和功能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治療雄性生殖障礙開創了新的方法。近年來肉蓯蓉的人工種植技術不斷獲得突破,肉蓯蓉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擴大,也為該葯在廣泛醫學領域的利用奠定了物質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手游無聲狂歡下的孤獨
「窮家富養」不當就會慣出敗家子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