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早在石器時代,遠古的人類就已經會用磨利的骨、角或是堅固的石片製作長矛。與貴族性的劍相反,製作一把槍所耗費的成本相對的很低。因而容易製造和量產。因此槍深受歷代軍隊的重視,成為古代軍隊必備的武器之一。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館藏)

槍是由上古時期的矛、槊演化而來。在古代一般對除了矛以外的長柄兵器統稱為槊。槊最早出現在戰國末期,流行於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時期,曹操就曾持槊唱短歌行。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湖北博物館館藏)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京劇中曹操《橫槊賦詩》)

唐代以後矛多稱為槍,兩宋時期,騎兵作戰時對長兵器的依賴性降低,為了增加靈活性,槍的長短有所縮短,槍尖也較以前縮短並變寬。並且宋代的槍頭一般都有刺和鉤的雙重用途,一般鉤是用來鉤斷沒有鐵甲保護的馬腿。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騎兵手持鉤鐮槍)

元代時期的槍頭一般都較為短粗,槍尖較圓潤。這是因為遼金的騎兵身披厚重的鐵甲且像魚鱗一樣層疊排列,細長的槍尖無法透過甲片的縫隙刺入。所以,藉助速度,加厚槍頭,圓潤的槍頭比尖銳的槍頭更能破甲。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以前的槍桿末端多配有平頭的槍墩,宋以後的槍墩改為錐形槍纂,但是不是所有的槍都有槍纂,尤其的騎兵用的槍,是因為怕誤傷自己。

明早中期騎兵所用的槍頭刃部較寬,頭部圓滑。是因為明中期前,步兵的鎧甲較厚,較尖的槍尖容易折損,而圓滑的槍尖更為堅固,並且藉助速度,也能破甲。

到明代晚期,火器開始使用,笨重的金屬盔甲不但不能阻擋子彈,反而使行動遲緩。因此,輕便帶有一定防彈能力的棉甲開始流行。這時候槍頭由圓潤又轉變為尖銳。

長槍挽出進賢冠——槍的演變

(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館藏)

清代騎兵用的槍頭普遍比步兵用的小,結構相對簡單。並且為了減少戰馬在高速衝擊時槍頭在刺中對手的瞬間給騎兵帶來巨大的衝擊力,大多數騎兵的槍頭沒有設置凸起的銅疙瘩,這樣可以在刺擊時候刺得深,動作更為流暢。

*內容來源: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