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天氣濕漉漉,別讓你家的葯受潮了

天氣濕漉漉,別讓你家的葯受潮了

幾場春雨,拉開了廣州「濕漉漉」模式,漫長的潮濕天氣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每個家庭中都或多或少存放有部分藥品以備不時之需,如何避免藥品因潮濕而發霉、變質?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主任沈勇剛接受採訪,教讀者哪些藥品特別容易受潮,以及正確保存藥品的方法。

哪些葯易受潮、霉變?

1、糖衣片:如復方感冒靈片、腹可安片等,為改善口感,常用蔗糖包裹,以便吞服。糖衣片受潮後容易出現裂片、顏色不一、甚至相互粘著。

2、顆粒劑:如常用的小柴胡顆粒、小兒七星茶顆粒等,是將藥物的提取物加入蔗糖等輔料,製成乾燥顆粒。此類藥品在潮濕環境中容易發生霉變。

3、散劑:如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是一種或多種藥物均勻混合製成的粉末。由於散劑的表面積比較大,很容易吸潮引起變色、結塊。

4、泡騰片:泡騰片近年開發應用的一種新穎片劑,如維生素C泡騰片,該葯在用前放置於適量水中,就會迅速崩解溶化,短時間即可服用。這種劑型極易受潮、變質。

5、中藥材:廣東人都有煲湯的習慣,家中常備不少中藥材作為湯料。常用的蓮子、芡實、龍眼肉、党參、黑棗等也易發生霉變。

其實,每種藥品在包裝上、說明書(見「【貯藏】」欄,有的在「【注意事項】」欄)上均注有保存方法,用前應仔細查看,以保證藥品的存放方式正確,保證藥品質量。

藥品保存有講究

除說明書另有規定外,各種劑型藥品一般應按以下要求保存:

片劑:密封保存。

膠囊劑:密封保存,存放環境溫度不高於30℃,濕度應適宜,防止受潮、發霉、變質。

顆粒劑:置乾燥處保存,防止受潮。

丸劑:密封保存,防止受潮、發霉、蟲蛀、變質。

糖漿劑:密封,避光置乾燥處貯保存。

口服溶液劑、混懸劑:避光、密封保存。

眼用製劑:遮光密封保存。

鼻用製劑:密閉保存。

栓劑:在30℃以下密閉保存,防止因受熱、受潮而變形、發霉、變質。

乳膏劑:避光密封置25℃以下保存,不得冷凍。

軟膏劑:遮光密封保存。

凝膠劑:避光、密閉保存,並應放凍。

散劑:密閉保存,揮發性或易吸潮藥品應密封保存。生物製品應在2-8℃密封保存。

塗劑:避光、密閉保存。對熱敏感的藥品應在2-8℃保存。

藥品開封使用後,應盡量原包裝保存;零散(塑料或紙質葯袋包裝)的藥品可以存放在密封盒內,也有人喜歡放些乾燥劑在密封盒內吸潮,但需要注意選用「藥用乾燥劑」(避免與藥品發生反應),同時要注意避免誤服,尤其老年人。

須注意的是,每種藥品都有其使用期限,用前(尤其放置時間較長的)應仔細查看藥品效期是否仍在有效時間範圍內,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保留注有「有效期」具體時間的包裝,方便查看,以保證其藥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製劑通則的規定:除規定外,眼用製劑、鼻用製劑、塗劑、塗膜劑、耳用製劑在開啟後一般不超過4周;沖洗劑開啟後應立即使用,未用完的應棄去。

說明書中常見的藥品存放名詞術語解釋

遮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裝,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紙包裹的無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避光:指避免日光直射;

密閉:指將容器密閉,以防止塵土及異物進入;

密封:指將容器密封,以防止風化、吸潮、揮發或異物進入;

陰涼處:指不超過20℃;

涼暗處:指避光並不超過20℃;

冷處:指2-10℃;

常溫:指10-30℃。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潘英媛

圖/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注意!這三種女性極易招惹腎病,若出現這些癥狀,是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光吃水果蔬菜、節食、只吃粗糧,做到這些就能瘦?這4個超常見減肥誤區你踩過嗎?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