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捍衛信仰義無反顧殺子,墨家精神如今武林還剩幾分?

為捍衛信仰義無反顧殺子,墨家精神如今武林還剩幾分?

在先秦諸子中,與武術有更多的聯繫並得到「俠」稱號是墨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翟(約公元前479一公元前381年)為戰國初傑出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儉,但在戰亂頻繁的時代,墨家崇尚武力,主張以武力反對一切侵略與不義。

墨子

墨子是精通武藝的軍事家,他曾精闢地論述了劍的特點及劍術的自衛性質。《墨子》書中有「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號令」、「雜守」等十餘章,詳述守衛城池、防禦敵人之戰術理論方法,對軍事武藝有重要依意義。

《墨子》一書把武勇精神置於重要地位。論《修身》的首句即「君子戰雖有陣而勇為本焉」,指出武勇是戰鬥的根本因素;《尚賢》篇把「善射御之士」列為諸賢之首,並主張「凡我國能射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將罪賤之」,以激勵人們習武。

墨子講學

墨家弟子均精通武藝,並恪守信義,重人輕己,重義輕生。《韓非子》稱之為「俠以武犯禁」,所謂「犯禁」,正是為了堅持正義而敢於置法規於不顧的仗義行俠。墨家門徒的信義武勇與慷慨赴死的精神,正是中華文化二千餘年來與武術有著緊密聯繫的「武俠」的歷史淵源。

墨家弟子,均武藝高強、慷慨俠義之士。《准南子》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墨家弟子需勝、徐弱效忠於陽城君,百餘人均重義輕生而慷慨犧牲,成為歷史上俠義精神的典型。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墨家大公無私、嚴於律己的精神,那就是腹?殺子:

戰國時有一位墨家學派領袖叫腹?,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說:「先生的年歲大了,也沒有別的兒子,我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他了。先生在這件事情上要聽我的。腹?回答說:「墨家的法規規定:『殺人的人要處死,傷害人的人要受刑。』 這是用來禁絕殺人傷人,是天下的大義。君王雖然為這事加以照顧,讓官吏不殺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規。腹?沒有答應秦惠王,就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打王官方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巴西柔術」狗拳,地面技曾卡斷俄羅斯武士腳骨!
究竟為什麼要弘揚中華武術?

TAG:散打王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