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迎向繪畫消逝的年代

迎向繪畫消逝的年代

在《局部》第二季發布會上,陳丹青再次提出繪畫已經過時,今天是談論畫的時代。他說,拍《局部》本就是給不畫畫的人看的,讓人們有點談資可以裝B。在他看來,裝B就是裝文雅,沒什麼不好。

我問過學攝影的朋友,他們仍需要學習繪畫。從達蓋爾銀法出現以來,隨著攝影被漸漸稱為藝術,不斷成熟,再去花大量時間專攻繪畫,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位觀察家說道「繪畫已經變成了一個完全神秘不為外人所知的事務,而且只屬於美術館的世界......」從這次發布會可以看出,普通人對文藝復興的了解,僅限於以藝術三傑為首的小圈子。被過度談論的他們大量佔據著各地美術館,而一批十三、四世紀優秀壁畫家的畫作散落在年久失修的偏僻小教堂,無人問津。美暗含著一種個性的體現,但美術館作為一個被高度選擇過的空間,讓人們一次性觀看無數出名而精美的畫作同時,無形中「校準」了人對美的取向,也就有了「審美」。美從來是一件說不清的事情。套用木心的比喻,美術館像是蝦肉面,蝦肉太多,沒有面了。

早年間,繪畫彌補了攝影和電視的空缺。隨著技術進步,相應地會帶來新的視覺思考。此時,」繪畫是不是有用」這一問題逐漸被人們爭論。麥克盧漢說,媒介即是訊息。既然有了更便捷的媒介,我們還需要通過繪畫來描述世界嗎?

作為「中庸」畫派的庫爾貝,是最後一位試圖用繪畫超越攝影的畫家。他畫出《波浪》的時候,大特寫和瞬間攝影還未產生。隨後又有了印象派和攝影的交融。本雅明說道「當印象派畫上顏料之後,便能脫離素描草圖的框架,並且,就某種程度而言,也就逃脫了攝影器材的競爭......一直到世紀之交,攝影還一直想模仿印象派畫家。」

由達利畫出彎曲的時鐘,到馬格利特畫出《這不是一隻煙斗》(福柯特地為此寫了一本同名書籍),繪畫更多地展現出遊戲與哲思的成分,而並非痴迷於純畫面的元素。當然,這背後還有更複雜的戰爭與政治因素。到了今天,寫生畫派的沒落,伴隨著更多以「遊戲」為母題的其他藝術形式興起,人們擅長用各種材料來表現藝術,例如為人熟悉的蔡國強擅長玩「爆破」,徐冰愛用文字,左小祖咒參與的人肉堆積《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不一而足。

附庸風雅的日本,附庸久了,自成風雅,反倒是原先的風雅之都要反過來向它學習。對於局外人,去趟美術館、看《局部》都能算附庸風雅。即使完全不懂,也毫不影響我對這些美的好奇。遊覽盧浮宮的時候,同行有兩位教畫畫的女生,想脫團多逛一會兒,又不太認路,便拉上我。當天人很少,連《蒙娜麗莎》前拍照的人都只圍了稀鬆的兩三圈兒。一路上邊走邊聊,她們不時因我說出的卡拉瓦喬、安迪·沃霍爾、波提切利、愛德華·馬奈而震驚。其中一位說道,看你平時不怎麼說話,沒想到你懂這麼多啊。我心中竊喜,我哪兒懂得,只不過看了《局部》之類的節目,道聽途說罷了。她們可比我懂得多啦,來到特納的畫前,她們會盯著一小塊兒細節,詳述畫畫的技法;走到路易·大衛輝煌巨著《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前,會為華服上鬆軟細密的蜷毛而震驚;見到《荷瑞希兄弟之誓》,會悉心講解背後的情節。我的功能是氣氛潤滑劑和導遊,成功「裝B」之外,還學到了不少真知識。與看畫冊或網上的圖片不同之處在於,美術館內看畫一是能看到原著的筆觸,二是不同的畫擺放在一起,會對人的視覺經驗產生新的影響。你既是在看這一幅畫,同時還是在被許多幅其他的畫「觀看」。良好的布局和稀疏的遊人,更能創造出一種人畫呼應的氛圍。看畫也就是與畫對話,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和畫作展現出的場面,以及背後的無言涌動連接在一起,重新發現「消逝的靈光」。

可能不太需要更多的專職畫家,但就生活情趣而言,畫畫仍不失為一種好的調劑。我畫畫的經歷分為兩段,一段是從幼兒園學到剛上初中時,因素描過於枯燥而中途放棄;二是最近,因為女生的緣故重拾畫筆。我想,沒有女生不喜歡男生給她畫畫的。當你想念她的時候,惹她傷心難過的時候,亦或是在她很難熬的時候,給她畫一幅簡筆畫,既能緩和她的情緒,又能讓自己的感情得到恰當表達。

繪畫本質上是一門語言,而語言是探索世界,讓社會正常運作下去最重要的媒介。會多一種語言,便能更細緻地感受世界,在精神的邊界外暢遊。有一個芬蘭的故事講到: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在雪天蜿蜒於盤山公路,車子中途熄火了。過了十多分鐘,一個男人停下車,默默地幫這對父子把車修好,離去。至始至終,三人一句話都沒說過。過了半個多小時,開車的父親望向坐在副駕駛的兒子說,剛剛那個人是我小學同學。

北歐人的語言能量密度很高,冰天雪地里,差不多的社會背景下,不需要講太多話。但如果兒子給父親的小學同學畫一幅簡單的畫,雙方多少會感受到一絲溫熱。有些話是不太好從嘴裡說出來的,在既定的生活模式下,即使說出了真心話,也會讓人覺得奇怪。畫畫相比起口語的使用頻率要少得多,因而它會更加的真摯和生猛,會自動展露人的內心,人們趨於忽略它的非真實性,打破思維慣性所造成的盲區。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繪畫是不會完全消失的。《局部》第二季作為一種畫外的延續,它是「消遣」,也是一種熏陶,讓繪畫更平易近人地滲透到生活當中。當每個人都會理性地裝一點B的時候,審美水平也就上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肖的小文章 的精彩文章:

看《十三邀》許知遠對談王小川

TAG:小肖的小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