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虹野:西湖大學能會引發公辦大學的 「鯰魚效應」嗎

虹野:西湖大學能會引發公辦大學的 「鯰魚效應」嗎

虹野:西湖大學能會引發公辦大學的 「鯰魚效應」嗎?

文/虹野

4月2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同意設立西湖大學的函。文件指出,西湖大學系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為非營利法人,由浙江省統籌管理和指導。學校從舉辦研究生教育起步,適時開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不超過5000人。

消息一出,業內人士為之雀躍,認為西湖大學可能會成給民辦大學帶來一種新的模式,引起民辦大學爭相效仿,給創新乏力的公辦大學帶來「鯰魚效應」,促使公辦大學積極進行改革激發高校創新動力。

這裡本人對於西湖大學帶來「鯰魚效應」則不太樂觀,根據本人與從事民辦大學的人接觸可知,當前民辦大學的資金來源仍然是「學費」,對學校教師在科研的投入非常少,民辦高校教師主要從事教學,即便是有科研任務,其考核的方式和公辦學校相差無幾,有價值的研究寥寥無幾。這些民辦高校與齊聚國內頂尖人才於西湖之畔,直接招博士研究生以研究為辦學導向的西湖大學相差甚遠。不僅僅是資金相差甚遠,其師資和格局相差都比較遠。

甚至西湖大學的模式幾乎不可複製,畢竟國內外頂尖人才是有限的,沒有多少高校能夠如清華、北大和西湖大學這樣不惜重金狂攬學術精英於一校。更何況當前以營利為目的民辦高校收取學費則是最為穩妥的獲利模式,沒有多少機構會投資高風險的「科研」。所以說民辦學校並不會輕易效仿西湖大學,因為風險大、投資大,也沒有多少高校有那麼多資金去挖這麼多頂尖人才。當然如果民辦高校在布局研究型大學的時候從某個行業和專業入手,用研究帶動本科教學,本科教學提供智力儲備,也不是不可能做出一個迷你型的「西湖大學」,甚至在某個方向走到學術前沿。但是這卻依賴於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市場的檢驗,並能夠迅速轉化為效益,帶動研究——智力儲備——資本的良性循環。

龐大的「西湖大學」是不可能複製的,而迷你的「西湖大學」卻是可以複製的且有生命力的。只有更多的有創新能力的「民辦大學」的出現,才能真正觸動「未老先衰」的公辦大學,促使公辦大學建設真正的現代大學制度,更多年輕的、有創造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才能獲得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學術才能夠產生活力。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野 的精彩文章:

虹野:汪峰或將成為《歌手》最大贏家

TAG:虹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