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洛陽有座山,竟埋葬了24位帝王,上萬多座古墓,太震驚了

洛陽有座山,竟埋葬了24位帝王,上萬多座古墓,太震驚了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西的鞏縣(現鞏義市)神堤(地名),邙山頭就在黃河南岸與洛河的交匯處西南側,長度1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洛陽市區正北,上有道教名觀上清宮。在古代,有好多朝代都定都在河南洛陽,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除了作為都城以外,還有一塊地方埋葬了很多歷代皇帝,大臣和貴族就更是數不勝數了,這就是邙山,關於邙山有很多傳說,首先就是名字由來,邙山原本叫追蟒山。

邙山又名北邙,橫卧於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亘190餘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其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相傳在很久以前,在昆崙山上有一位法力高強的老道,有一天老道對他的兩個弟子說,自己要到朋友那裡去坐坐,有一口大鍋裡面煮的是從東海抓來的一條蟒,鍋下面要經常加柴火,鍋裡面要不停地加水,叫兩個小道士看著這口大鍋,謹記這些話,之後,老道士就駕鶴而去!

開始的時候兩個小道士很聽話,每天都加柴加水,很長時間過去了,老道還沒有回來,有一天兩個弟子實在閑的無聊,就打算到外面去玩一玩,但是因為有師傅之前的囑託,所以兩人就把火燒得特別旺,又在鍋里加滿了水,當他們玩完回到家發現水早就幹了,柴火也熄滅了,那條馬黃蟒正向東海方向逃去。他倆趕緊去追這條黃蟒,黃蟒走過的地方,留下的黃水道就是今天的九曲黃河,這時候師傅也回到家來,看到眼前的一幕,就知道怎麼回事啦,於是趕緊去追,等追到了兩個徒弟,師傅非常生氣,就把兩個徒弟變成了兩座山,守在黃河的兩邊,於是這山就叫追蟒山,後來黃河南岸的人們覺得追蟒山這個名字不好聽,於是就改叫邙山!

邙山陵墓群是中國面積較大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十幾個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在千座以上。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的墓冢,這,就是邙山古墓群。 邙山,又稱北邙,屬秦嶺崤山余脈中間的一段,橫亘在黃河南岸、洛陽城北的黃土丘陵地帶,高出黃河、洛河水面約150米。南北16公里,東西30公里,面積約有500平方公里,地勢開闊。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層,滲水率低、粘結性能良好、土壤緊硬密實,最適於安置墓穴。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漢獻帝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王鐸等歷代名人之墓。現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現在邙山陵墓群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國家文物保護區,同時又是世界上古代陵墓比較集中的地方,從東漢到北魏,有24位皇帝的陵墓都在這裡,古墓超過10萬座!東部曹魏、西晉帝陵依山為體,無封土;西部東漢、北魏陵區現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圓錐形,最大者直徑在100米以上,高50餘米。已發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磚黃腸石壘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規模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誌,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關係等,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再加上其他大臣和權貴,陵墓總數達到上千座以上,比如說我們知道的呂不韋,南唐後主李煜,漢獻帝劉協,唐朝杜甫,顏真卿等人的墓都在這裡,河南洛陽是幾朝古都,又有邙山這個最大的陵墓群,這些都是我國歷史文明的見證!

蘭陵王容貌出奇得俊美,像個美麗的女子,所以在戰鬥中往往會被敵人所輕視。於是蘭陵王為了震懾住敵人,命人打造了面目猙獰的面具,以後每次出戰,蘭陵王都戴上這個面具。當守城的士兵們知道戴面具的將軍是蘭陵王以後,打開城門和蘭陵王的軍隊一起殺向北周軍隊,北周軍隊大敗。這一場大戰被史稱「邙山之戰」。史書這樣記載北周軍隊慘敗的樣子:「丟營棄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糖太宗」!
這位皇后經歷堪稱傳奇!先後被6位帝王輪番佔有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