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不會做的題目放一邊」開始,用心理學教你科學應考

從「不會做的題目放一邊」開始,用心理學教你科學應考

每年公務員考試,無論省考國考,我都會和大家一起考。然後每次總會有一兩道題死活不知道怎麼做,結果等到考試結束,前腳一出考場,後腳馬上想到答案……

這種情況發生得多了,我就開始好奇,為什麼專註於題目本身的時候沒有思路,反而不去想了,解法會自己跳出來?

直到我在《普通心理學》這本書里了解到,這是兩種思維模式在作怪。

心理學不止研究心理現象,還會研究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心理學家發現了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要麼處於「專註模式」,要麼處於「發散模式」。

專註模式

專註模式,又稱聚合思維。專註模式下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腦門正後方的位置)被激活,啟動了注意力,並且停留在一個點上,就像相機鏡頭對焦。專註模式也像一條巷子,它直通某個目的地,但是到不了其他地方。背誦一段話,理解一個定義,考試的時候在一個題目上掙扎,動用的就是專註模式。

發散模式

發散思維,又稱創造性思維、遠距離聯想能力,發散思維是大腦的後台活動,它跟大腦任何一個腦區都有聯繫,但又不會像專註模式一樣,讓腦區異常活躍。大腦的發散能力,讓我們能在相距很遠的兩個事物之間看出聯繫。它出現在我們放鬆注意力的時候,也就是,當你什麼都不想的時候,你的大腦正偷偷就剛才的問題,找尋線索、組織答案。如果你有過靈光一閃的體驗,在那個時刻突然理解了某個晦澀的概念,就是發散思維在起作用了。

那麼兩種思維模式跟我們考試有什麼關係呢?

有本書叫做《學習之道》,作者芭芭拉·奧克利在其中提出,無論是學習,還是考試,我們都要有意地不停在專註模式和發散模式里切換,這樣能讓學習和答題事半功倍。

比如,答題的時候,一般而言老師都會建議學生先易後難,先做簡單的題,再做難題。但是心理學家更建議先難後易:拿到卷子後,先瀏覽一遍,找出你覺得最棘手的題目,思考一下,馬上跳回簡單題。這樣,就給發散思維更多時間在後台搜索解決策略,而簡單題也沒有被擱置。

就像為了拆開一個包裹,專註思維叫我們翻箱倒櫃一定要找到剪刀,發散思維卻會告訴我們,兜里裝著的鑰匙也完全可以用。

運用在學習中,我也可以提供一個策略:當你學習了一個新概念,一個時間段內複習5遍,遠不如5個時間段內分別重複一遍;如果你想用兩小時掌握行測理科的判斷推理,那麼比起一口氣學兩小時,今天學一小時、明天再學一小時,或者分成三段、四段來學習,效果會更好。

為什麼呢?因為你給了發散思維足夠時間消化接受的新信息,你會理解得更深、記得更牢。

除了兩種思維模式,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告訴大家,學習、複習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能力錯覺。

什麼是能力錯覺?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你看過一道題的解題過程以後,你會以為自己懂了。

能力錯覺

我們會誤認為看過的東西都能原封不動的存入大腦,尤其是還記得一些小片段的時候,但實際上我們確實只記得那些片段,不能完整回憶起全貌。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刻意回想,自我測驗。

心理學家傑弗里·卡皮克表示,「大多數學生不斷重複閱讀筆記或課本,卻很少有人在學習時進行自我測驗或做提取練習。」

在學習中回想、做題,讓大腦和你的學習內容產生真正的互動,學習才會有效果。這也是我們強調刷題的原因。

我知道一開始回想會很痛苦,你可能會發現什麼都沒記住,但這是件好事,關上書本和答案,你才能立即知道自己沒記住沒學會的地方,你回頭複習才更有方向。

記住,你回憶得越費力,你的學習效果越強。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三個學習心理學上的概念,專註模式和發散模式,還有能力錯覺。它們在學習、考試中的運用比我列舉的可能性要多得多,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要求再列舉幾條這三個概念的應用策略,你是該立馬投入思考,還是該先去散個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樹教育公務員培訓 的精彩文章:

TAG:大樹教育公務員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