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F MOTORS的獨特姿態:低調造車/一鳴驚人

SF MOTORS的獨特姿態:低調造車/一鳴驚人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被很多成功人士所推崇的做人準則和生活哲學,不過這一條並非在任何場合和行業都能通行。尤其在略顯喧囂的新能源車市場,則更像是一條悖論。搶鏡吸睛、頻刷存在感,不少新能源車企的做法讓這個新興汽車圈更有了幾分娛樂圈的生態。

不過,在3月28日的美國矽谷,一個全新的電動車公司——SF MOTORS(以下簡稱SF)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姿態。這次發布會是這家車企成立兩年來的首次正式對外發聲,就彷彿是海面上的霧氣慢慢散開,小島的模樣漸漸顯現。而海面下小島的基石,也就是這兩年來的默默潛行與積累,讓人對這家公司開始有了深刻的印象。

苦練內功 儲備電機技術/無人駕駛硬實力

在筆者看來,國內新能源造車主要有三種模式。首先是傳統的車企,它們有著豐厚的傳統燃油車造車歷史,有著豐厚的技術積累,同時在向純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掉頭難的問題;第二種是一批掌握了純電動造車的核心技術,想要實現彎道超車;第三種,是互聯網新勢力造車,有著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和模式創新能力,但是缺乏汽車製造的沉澱。這三種新能源造車模式各有優勢和短板,在未來的競爭中誰能成功還不一定。很顯然,SF就是其中的第二個模式。

SF發布會的風格也與一些新勢力造車企業大談各種天馬行空的商業模式和創意不同,沒有什麼花招花式,但是乾貨滿滿。正如SF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John Zhang)表示,「技術是SF公司的核心,這也是公司選擇將總部設在矽谷這個全球創新中心的重要原因。在過去兩年我們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今後將通過技術共享和產業鏈開放合作,與更多夥伴一起推動電動汽車的加速發展。」整場發布會更像是SF對過去兩年在技術上面的積累的一個階段總結彙報。

在發布會前,SF展示了兩台分別搭載SF電機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車,正是在這兩方面SF已經取得了不少實績。SF採用收購的方式,迅速在電動車核心技術方面獲得了技術的儲備。在去年10月,SF以3300萬美元收購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而有趣的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正是特斯拉的聯合創始人兼首任CEO馬丁·艾伯哈德。目前,SF公司開發了一系列專利電機和變速齒輪產品線,覆蓋從100kw到400kw的功率,在功率密度、扭矩密度和最高時速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同時,SF業內首創的四電機驅動技術平台,可通過靈活的電機平台使用1至4個電機並無需機械差速器即可實現四輪驅動,能提供超過1000馬力的高效動力,最短3秒內實現0-60英里瞬間加速。此外,電池方面,SF公司開發了高能量密度電池,其專利電池系統在兼具領先安全特性的同時續航里程輕鬆突破500公里。

而在另一大關鍵領域無人駕駛方面,SF也有大手筆動作。SF已與汽車技術研究領域的領導者——密歇根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安娜堡市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究中心,並開設了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測試互聯和自動駕駛車輛技術的虛擬場景,來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SF公司將安全作為研發首要基礎,並致力於「保護性自主駕駛」技術研發,所採用的高精度激光雷達可輕鬆實現全天候、全路況精準靈敏監測,該技術預計2020年可實現量產。同時,根據SF介紹,公司已經在今年的 1 月獲得了美國加州 DMV 頒發的智能駕駛測試牌照,以及在聖克拉拉進行了模擬和封閉測試。

梳理後我們發現,經過兩年的準備,SF已經算是在純電動車技術領域有了完備的部署,包括全球3個研發設計中心,矽谷動力系統與智能駕駛研發中心、密歇根產品設計開發中心、中國重慶產品設計開發中心。在SF位於美國聖克拉拉的總部大樓,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這裡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員工,而且在陸續地招聘高科技優秀人才。背靠美國矽谷這樣的科技高地,與特斯拉、蘋果、微軟等科技企業比鄰,SF在彙集全球業內優秀人才方面也將有不少便利。技術研發的硬實力將是決定一家電動車企能否在純電動車市場大浪淘沙過程中能否繼續活躍在牌桌上的關鍵性因素,這層內功上SF練的很辛苦,但總算拿出了真貨。

SF5/SF7首度登場 中美雙工廠為量產保駕護航

在發布會上,SF還一次性亮相了兩款智能SUV車型SF5和SF7,據SF內部人士介紹,這兩款車已經是非常接近量產車了。SF定位於緊湊型SUV車型,SF7定位為中型SUV車型,根據SF介紹,產品定位基本上是奔著特斯拉去對位的。說到這兩款產品,我們能看到順滑的車身輪廓風格、Sigma造型的日間行車燈、融入空氣設計的滑動充電埠、智能化的人機交互、智能空氣懸架。除了在部分細節上需要根據各地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基本上已經非常接近量產車了,這比造車PPT們顯得有誠意多了。據悉,SF5今年年底在美預訂,並預計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

造出一輛漂亮的車不難,難的是實現高標準、一致性的量產。特斯拉最近就陷入了生產製造的泥潭,Model3遲遲無法交付到客戶手中。目前,國內的新能源造車基本上採取自己生產和代工兩種形式,而SF特別值得一說的點就在於它是唯一一個在中美兩國都擁有自己工廠的電動車公司,這一點怕是連馬斯克也要羨慕?。

美國方面,SF收購了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工廠的原AM General民用工廠,這家工廠有著生產高品質汽車的傳統,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賓士R系列車型等知名品牌車型,並有著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熟練的產業工人。而在中國,SF公司的主要投資方小康股份早已經拿下了國內第八張新能源車生產資質,並在重慶重金打造了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按計劃可實現20萬輛的年生產能力。而據SF介紹,SF中國和美國兩大工廠都將採用工業4.0標準和全球統一製造流程。在中國和美國擁有了自己的高標準工廠,SF就將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態度:低調造車 一鳴驚人

SF公司人士告訴網上車市為什麼兩年後才第一次向公眾發聲,「之前關於造車的一些關鍵性的東西沒想清楚,現在我們想清楚了。」從發布會所展現的東西來說,我們可以感覺到,SF確實在關於純電動車這一塊的關鍵性問題想清楚了,並已經做出一定成績。業內首創四電機驅動技術平台、「保護性自主駕駛」技術、2款智能SUV在一年時間內兌現、全球唯一擁有中美雙智造能力和生產資質的純電動車企、全球多地獨立研發中心聯動、「開放共享」商業模式,這六大兩點,是SF兩年時間以來思考的成果,更是艱苦實踐的結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家車企低調造車的態度,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倔強。

純電動車市場還處在初創期,遠遠沒有到格局已定的時候,全球最為知名的特斯拉也不過5年時間,以及三款產品。相信未來三年,將是純電動市場進行階段性洗牌的時期,那些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車企將在競爭中站上高地。而此時闖進公眾視野的的SF來的並不算晚,它靠紮實內功和誠懇造車態度?已經贏得不少業內資深人士的認可。而SF5和SF7這兩款車將以什麼樣的姿勢落地也著實令人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上車市 的精彩文章:

2018日內瓦車展:馬自達新阿特茲旅行版實拍
2018日內瓦車展 實拍海外新款賓士C 200 4MATIC

TAG:網上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