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仙李白難自知

詩仙李白難自知

詩仙李白,與同時代的杜甫被譽為唐詩中並峙的雙峰。李白認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生都在積極用世,希望能夠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除了詩歌文章,他似乎多少有些不夠自知,以致到頭來一無所成。

對李白人生影響最大的人,莫過於趙蕤。當李白還是一介少年之時,在匡山讀書,因仰慕趙蕤,便投其門下。此時的趙蕤剛剛寫就了後來流傳千古的奇書《長短經》,後人也叫《反經》。書中彙集王霸謀略,核心是「論王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是一部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在幾年相處中,聽老師講經說法,白日里學劍養鳥,夜晚來縱談古今。李白自感學問、劍術日漸成熟,決心仗劍出川,實現助君治國的宏圖大志。李白出川後的幾十年的際遇與奮鬥,無不折射出趙蕤的影子。

剛剛走出四川,在江陵,李白幸運地遇到了司馬承禎。說起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此人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因此受到三代皇帝尊崇。玄宗曾將他召至內殿,請教經法。就是這樣一個人物,見到李白也驚異於其不同凡響的相貌,在看了他的詩文後,更是驚嘆不已,稱讚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他這句道家最高的褒獎意思就是說,李白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潛質,和後來賀知章讚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一千多年前的人物,我們不能見到他到底長什麼樣子,但結合李白的身世,除了本人確實氣宇軒昂之外,應該還有他胡人血統的緣故。

被人如此之高的評價,李白確實有些飄起來了,以至於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餘,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從江陵起,他約了朋友一起開始了神遊之旅,但在洞庭湖,同游的朋友暴病而亡,使得李白慢慢冷靜下來,頭腦中此時東風又壓倒了西風,又回到了恩師趙蕤的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中來。

幾經努力,不管幹謁也好,炒作也罷,畢竟李白的詩文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折騰了多年後,李白終於名滿天下,也獲得了玄宗皇帝的召見。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既然讚賞,按說此時也該給李白一個適當的官做,可偏偏讓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說白了就是賦詩娛樂。這就讓人有些困惑了,難道是玄宗糊塗了?但考察玄宗用人,不管前期的姚崇、宋還是後來的李適之、高適,算得上知人善任。就像杜甫,也給了個從八品的左拾遺,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朝廷的方方面面有什麼遺落的,負責撿起來。可就是這樣的參政機會竟然也沒給李白。

其實,供奉翰林更是一次絕佳展露自己的機會,但李白沒表現出什麼才能來,倒是一副不自知的樣子。

天寶二載(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這期間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這裡面就有那首非常出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這首詩楊貴妃很是喜歡,李白也覺得自己的水平已經讓皇帝和貴妃領略,逐漸開始恃寵而驕。久了,見還沒有給換個重要崗位,他就開始不那麼敬業,變得怠工,以致耍起了大牌。私自外出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游。玄宗皇帝有事找他的時候,他卻呼之不朝。甚至故意賣弄,醉中起草詔書,還借酒發瘋,讓高力士脫靴,表面看來,好像他不畏權貴,其實是他自我膨脹、不自量力的愚蠢之舉,玄宗閱人無數,當然對他的本事一目了然。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開始了更為放蕩不羈的漫遊。天寶十一載(752年),他一路北上,在抵達范陽郡後,發現了安祿山雄踞北方意欲謀亂的真相,頗感危險。同樣的眼光,顏真卿也看到了安祿山必反的野心,他在平原郡表面上歌舞昇平,暗地裡夯築城牆,積極備戰。此時若是李白投奔他的麾下,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事實卻是他即刻逃離范陽,繼續遊河北,賞山西沿汾水南下,入潼關、登華山。

在登華山時,發生了一個小故事。李白醉醺醺地騎著毛驢經過華陰縣的衙門口,他沒有按規定從驢背上下來。縣令大怒,派衙役把李白抓到堂下,怒斥李白。李白在供狀上沒有寫自己的姓名,只寫道:「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這些自然足以嚇倒縣令。但細品起來,李白此番吹噓,也讓人對其不禁搖頭。

果然,安史之亂爆發了。都說亂世出英雄,是騾子是馬這個時候也該牽出來遛遛了。再看李白,跑到廬山躲了起來,搞起了隱居遁世。眼見叛兵的氣數將近,恰巧永王李此時出師東巡,多次邀請李白入幕,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從山裡跑了出來。入幕後,李白又有些不能自持,自吹自擂起來,什麼「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自比前朝的謝安,甚至力勸永王西進長安「南風一掃胡塵靜, 西入長安到日邊。」詩寫得好,但不能代表也有同樣的政治、軍事才能,相反,政治上的無遠見,在此暴露無遺。當初同在江南的名士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免招惹禍端,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

李白喜歡自比前朝的魯仲連、諸葛亮、謝安,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建功立業,但自己和古人的差距又有多大?李白並不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泰山 的精彩文章:

唐代詩人中的多情種——元稹
唐代詩人中的負心漢——李益

TAG:讀書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