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改錯更有成效

如何讓改錯更有成效

常說,剛出生的嬰兒像一張白紙。他瞪大眼睛,努力地觀察著所及的世界。漸漸地,他模仿著大人的動作,揮舞著小手小腳。各位新晉爸爸媽媽,在為小傢伙點亮的每一個新技能而拍手叫好的同時,是否也會頭疼:怎麼教了這麼多遍還不會?不是糾正過了嗎,怎麼還出錯?改錯,也是有學問的。

模仿學習(imitation learning),顧名思義,通過模仿他人,學習新技能。這個過程對於年幼的孩子,是主要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學習完全陌生的動作技能時。孩子通過模仿爸爸媽媽的動作,學會用筷子,學會系鞋帶等等。模仿學習雖然比較低級,抽象概括程度不高,但也有高級心理過程的參與,高級心理過程與低級心理過程相對獨立工作,而又相互配合。

低級心理過程(lower-level process),主要指對運動的視知覺。簡言之,充分地觀察要學習的動作。高級心理過程(higher-order process),比如,對動作的注意分配,覺察自己的錯誤,如何根據這次的動作反饋改正下一次的動作,等等。

那如何充分地調動兩個系統的工作,提高孩子模仿學習的效率,尤其是充分發揮高級心理過程的作用呢?

英國與加拿大的研究者,Matthew Andrewa, Simon J.Bennett, Digby Elliott, pencerJ.Hayes,在40名18-21歲的大學生被試中,進行了模仿學習的實驗研究。

被試先進行動作訓練,模仿一個設定的動作軌跡,努力使完成時間為1700毫秒,每次動作之後,會給予反饋,你這次慢了/快了n毫秒。但反饋的情況,不同組有所不同。A組不給予反饋,B組每次給予反饋,C組每兩次給予反饋,D組也是每兩次給予反饋,但在沒有反饋的動作後,主試提問,你估計這次快/慢了多少毫秒。

動作訓練完成後,進行模仿學習。讓被試模仿完成另一個動作軌跡,也努力使完成時間為1700毫秒。但這次沒有反饋。

結果發現,動作訓練時,每兩次動作接受一次反饋的C、D兩組,完成時間比其他組更接近目標時間1700毫秒。也就是說,低頻的反饋對目標的學習產生了更大的促進效果。

那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尤其是模仿學習呢?

一個明確的目標,低頻而具體的反饋,校正下一次動作。

目標:在每次學習時,告訴孩子一個確定的目標。比如,學慣用筷子,可以制定目標為:用筷子夾住黃豆不掉。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方向,這也有助於激發高級過程的參與。

低頻:家長往往在孩子每次犯錯時,很自然地給予反饋評價:這麼做不對。但對孩子的每個動作給予反饋評價,並不能產生最大的成效。家長有意識地減少反饋評價的次數。可以像實驗中,每兩次動作,給予一次反饋評價。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思考這次的錯誤,下一次應該怎麼改正。一味連續的接受反饋而不思考,只能讓孩子一遍遍地重複錯誤。

具體: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反饋,而不是籠統的「做錯了」。仍以學慣用筷子為例,告訴孩子,你夾的不夠穩,或是你沒有夾起來,等等。

校正:實驗中,在沒有反饋的那次動作後,大學生被試能夠自發產生思考,根據這次動作的反饋,下一次該如何改正。小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思考,家長可以用話語指導孩子進行思考。比如,告訴孩子「你夾東西不夠穩」,然後發問,那下次你要怎麼做來夾得更穩?讓孩子意識到他需要更用勁握住筷子。讓反饋真正地起作用。

模仿學習,雖然看起來簡單,但也是我們大腦低級與高級過程共同配合的結果。充分調動高級過程,讓孩子不浪費每一次的嘗試。模仿,我們也可以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Andrew, M., Bennett, S. J., Elliott, D., & Hayes, S. J. (2016). Complimentary lower-level and higher-order systems underpin imitation learning.Brain & Cognition,104, 25.

編輯|蘇玉潔

圖片|來源網路

? END ?

做好孩子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巧智慧心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一把糖果就能收買的小孩!

TAG:巧智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