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4塊錢,像倫敦中產一樣去生活

44塊錢,像倫敦中產一樣去生活

現在有很多粉絲眾多的時尚美妝博主,他們拼,業務能力強,審美不錯,長得好看,只可惜見過世界,卻沒見過世面

在他們歪風邪氣的助長下,去泰國可以淘寶雪紡去墨西哥可以草編鞋去日本可以穿優衣庫,而偏偏來倫敦就一定得裝逼。

公號倫敦裝逼幾要素:

一定要吃米其林、喝下午茶

一定要住五星級、奢華地標或小眾設計酒店

一定要提自己和倫敦的過往(留過學,住過,來過,來過很多次)

一定要在著名購物景點購買非著名品牌、小眾或者古著(Harrods和Selfridges是標配)

一定要接觸藝術和潮流文化熏陶(V&A,Tate Modern,書店和東區)

一定要提自己和當地人的友好互動(售貨員或者服務員的善意和讚美,當地朋友的陪游互動)

一定要雲淡風輕把著名景點提一筆(住在附近,品牌活動,暗示自己來的次數多不稀罕,和普通遊客不一樣)

等等...

貼幾張圖僅供參考:

牛奶換成豆奶有什麼好貼心的?

北京的牛奶也能換成豆奶的好嗎?

帶著「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自矜推薦Feniwick、古著小眾和東區買手店,去邦德街試戴千萬珠寶,然後再到Brick Lane街拍幾張,感覺又潮又酷↓↓↓

事實上還把Shoreditch給拼錯了,從頭錯到尾

而且英文地點難道不應該首字母大寫嗎

博主你也是英國留過學的,基本的語言素養都沒有

飯店也是,非米其林帶星星不吃,非名人出沒的網紅店不去:

(一星而已,至於嗎)

起碼也得是「金融城才俊」推薦,需要提前預定↓↓↓

一篇文章「金融城才俊「出現了大概有十次↑

才俊表示:投行上班都沒當你朋友累

坐倫敦眼以喝香檳吃巧克力的「包廂」為榮:

而事實上,這個所謂「定製的private包廂」,可以「喝著香檳吃著巧克力」看似很高大上的服務,在倫敦眼官網明碼標價,隨時可定,只比基本票貴個十幾二十鎊,帶快速檢票通道和巧克力香檳的額外服務罷了。

珠珠我本人坐過倫敦眼四五次,有基本票排隊的經歷,也享受過貴賓等候室和喝香檳吃巧克力的服務,但我覺得沒什麼區別,只是後者可以節省點時間。至於到達頂端天氣放晴,看圖片這樣的天空也不可能突然放晴,倫敦的晴天也並不是稀有美好(我們一年到頭,有很多很多的大晴天,一天之間,有很多很多的sun intervls),少給自己加戲。

倫敦眼工作的小妹表示,香檳巧克力和包廂,這都不算啥

換造型拍完街頭拍室內,加上相邀品牌的活動照片,行程花團錦族、高端大氣,粉絲們紛紛在下面留言:

有什麼樣的博主就有什麼樣的粉絲,相互塑造唄

雖然我打了馬賽克,但是你把你家主子的名字拼錯了

看到這裡我只是納悶,平時都是自尊自愛業務能力很強的美少女和美少男,為啥到了倫敦一個比一個能裝逼?

我是真不喜歡他們的鏡頭下和描述中的倫敦,或者說,我討厭他們利用倫敦的方式。

這個我生活了五年,並且還要繼續生活下去的城市,在他們的文章中常以浮華高冷的面目出現,或者淪為拐彎抹角炫耀自己事業成功人生優越的背景板。

我曾經因為工作和消遣的原因在各種建築上俯瞰遙望過泰晤士河,也曾經無數次在河邊跑步或者騎車、開車經過河邊,我的家就在泰晤士河支流Regent Canal的邊上,這條從東到西蜿蜒穿過整座倫敦城的河流,是日常的平靜美好。

無數個周六周日,沿著泰晤士河晨跑

但是這條在我生活中以很高頻率出現的河,從沒讓我有以下的感受:

之前在LV工作的時候,我也時常出入它在邦德街上的旗艦店,後來也常常去邦德街上購物和參加拍賣,但是,我也沒有覺得邦德街像下文一樣

在這些時尚美妝博主的心中,倫敦的標籤是高大上有錢,奢華氣派,倨傲高冷,他們也更樂於展示這個城市物慾橫流的一面,以至於給人一種錯覺,來到倫敦,在倫敦生活,就要這樣的消費,這樣的起居,這樣的吃喝,才是一場成功的,值得分享的旅行或者經歷。

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物質的自卑,說明白點就是,即使在這裡留過學,居住過,一年數次歐美旅遊,雖然看過了世界,仍然沒見過世面。

在倫敦人的生活里,很多博主們覺得要大書特書的經歷,只是尋常。

而相比寸土寸金的邦德街或者遙望泰晤士河的奢華酒店,倫敦人更看重的,是家門口拐角的咖啡館和小飯店,常去遛狗遛孩子玩飛盤野餐的綠地和公園,去熟了的商場影院和農夫市集,和三五好友小酌的酒吧...

習以為常的生活空間和場景中,才有一個城市真正的溫度和味道。

所以下面,我要做一次挑戰,帶你們去探尋倫敦的6個各不相同但一定要去的地點空間,去尋找一個屬於倫敦人的倫敦。

博主網紅都會去的,我們去發掘不一樣的角度,而博主網紅可能根本不知道沒去過的,我們去探索,而每一趟行程,最多只花五鎊錢

5鎊錢,按今日外匯牌價摺合人民幣44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能否體會到一個既高大上又溫暖平實的城市?

01 邦德街

觀賞兩個頂級大拍行的展覽;然後在Vogue House樓下看一場實景《穿普拉達的女魔頭》。

此行成本共計:2.75鎊左右

別擔心,即使揣著五鎊,也不會帶你去犄角旮旯喝風吃土,第一站,我們就去某博試戴了千萬珠寶的邦德街。

從牛津街的入口拐進邦德街,你會看到不寬的街道兩旁藍血大牌的旗艦店挨著珠寶店、獨立精品時裝店和西班牙高級定製婚紗店,各色店旗迎風招展。

而其中有兩面不太起眼的黑色旗子。

一個寫著Bonhams,一個寫著Sotheby『s:

沒錯,世界頂級三大拍賣行之二,邦瀚斯和蘇富比,也坐落在邦德街上,這就是我們五鎊之旅的第一站。

因為在拍賣行的展覽上,可以近距離地觀摩和觸摸各個門類的古董和藝術品:

蘇富比的一場預展

邦瀚斯的一場預展

如果遇到珠寶拍賣專場,你也可以試戴千萬珠寶,很多還是vintage級別的。

然而看完兩大拍行的預展,我們的五鎊錢還是沒花出去。

這時候可以從蘇富比的另一側出口出來,繞到St.George街上,往北走一小段,會看到右手方向有一家itsu,你一定要走進去。買一瓶氣泡水一包蝦片,共花英鎊2.75塊,然後找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來,休息一會,記得要看著窗外。

因為你現在,正在Vogue House的樓下,旁邊就是康泰納仕國際的辦公大樓和Vouge英國版的總部所在:

這裡進進出出的,不僅有模特,還有全英國最會穿也最懂穿的一群時裝精們。

相信我,他們談笑風生或者一臉冷漠地進進出出,比邦德街的櫥窗要好看一萬倍,基本就是Vogue英國版雜誌內頁的高清動圖。

而且說不定,這些時裝精們下一秒就會走進itsu,買一盒沙拉或者三文魚坐到離你不遠的地方:

02 Walkie Talkie的Sky Garden

在倫敦金融城第六高樓的頂層空中花園360度俯瞰倫敦,還可以看日出日落。

此行成本共計:根據個人需求,0鎊到5鎊左右不等

Shard碎片大廈落成以後一直是倫敦最高的建築物,而Shard的半壁是英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

位於35層的Ting Lounge下午茶是很多網紅必去的拍照聖地。大家最愛在這樣的場景下捏著手裡的香檳或者骨瓷杯做出意興蕭索的樣子,背景襯著倫敦天際線,就差打出一行畫外音:人生高處我值得擁有(但我依然很高冷)。

香格里拉的下午茶我也喝過,但是我覺得體驗並不如登上Walkie Talkie的Sky Garden,所以網紅們的意興蕭索可能也不是硬拗,是打開倫敦天際線的方式不對。

20 Fenchurch Street因為獨特外形得名外號「對講機大樓」(The Walkie Talkie),是倫敦金融城排名第六高的高樓,一共只有37層,頂樓34-37層是一個空中花園:

登頂空中花園完全免費,只需提前預約。

在這裡可以360度全景俯瞰金融城和倫敦,可以在植株間穿行,還可以根據當天日出日落時間看太陽在城市的地平線上升落:

在空中花園可以自帶飲料小食上去,也可以選擇在樓頂的Darwin Brasserie點一杯飲料或者奶昔,所需花費都不超過5鎊(而香格里拉的下午茶基本套餐一位大概40鎊左右)。

圖:Darwin Brasserie餐廳一角,及飲料Menu

03 Ozone咖啡

解鎖Instagram網紅店,在Americano香氣中品嘗一個真正的東區。

此行成本共計:Ozone單杯咖啡、茶或飲料在3鎊左右

在多家排名推薦中都被評為倫敦最佳咖啡館之一的Ozone來一杯Americano。

價格不過3鎊,但可以體驗最正宗的東區文化。

很多人都以為倫敦的東區意味著先鋒前衛、潮流叛逆,一位博主還說是「嬉皮至死」,但實際上東區精神的精髓是community,像大家庭一樣互助的社區概念和鋼鐵兄弟情(brotherhood)。

1998年創立Ozone的初衷正是為當時沒落貧困的本地社區提供價廉質優的烘焙咖啡:

可能因為如此,Ozone的裝修也保留著東區的工業時代的建築風格

現在Ozone社區的主力居民已隨著東區的重建升級為從事藝術時尚行業的young professionals,但community社區精神仍在。

在這裡喝杯咖啡,鄰桌的年輕人可能正在熱烈地討論潮牌pop-up開店計劃,或者是遠程辦公的室內設計師在默默作圖。

這才是東區真正的樣子,不是一味裝酷耍帥,東區的年輕人都是創造者,他們帶著自由平等的精神一磚一瓦地搭建著自己的人生,也搭建著屬於他們的社區。

04 Bunhill Fields

參觀著名歷史人物墓園,跟「金融城的才俊們」共進午餐。

此行成本共計:購買White Cross的食物,5鎊左右。

Bunhill Fields,長眠著著名的詩人John Bunyan、William Blake、《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Daniel Defoe及其他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的墓園,現在已經開放作公園和公共綠地。

英國的墓園絲毫不陰森可怖。Bunhill Fields在人流涌動的金融城的北側,周圍有卡斯商學院和幾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的大樓,還有很著名的White Cross Food Market,總有人在這裡走動穿行。

中午時長椅和草地上也坐滿了吃飯聊天打電話的白領,熙熙攘攘的三五人群和靜謐肅穆的墓園各自安好:

到達墓園之前,先去旁邊的White Cross Food Market買份飯:

這是你來了會想感謝珠珠的一個好玩地方:一輛叫薩瓦迪的廂式貨車有泰國阿姨每天早上現做的Masaaman和紅綠咖喱;叫Chao的越南店辣牛肉粉湯頭濃郁鮮美;睫毛濃密的土耳其小哥叫喊著烤肉丸卷餅和土耳其匹薩;隔壁攤位的法式雜糧蔬菜卷餅散發著乳酪香……以上所有食物都只要5鎊。

買好後,我們去Bunhill Fileds墓園。

詩人和文豪的靈魂在這裡遊盪,而你可以和在野村證券、Natwest銀行上班的白領一樣,佔領長椅的一個位子,或者找一塊草坪席地而坐,沐浴著陽光享受美味實惠的一餐(所以金融城的才俊也吃Food Market的)。

05 The Angle的農夫市集和運河

在倫敦城中的富人區逛農夫市集,沿運河散步,觀賞船屋。

此行成本共計:農夫市集的水果都便宜好吃,參考價格5鎊可以買一大袋櫻桃,四個無花果和四個黃桃

Islington的The Angle在倫敦版大富翁遊戲里,是第三便宜的地產。

但是現在這裡住著新聞主播、喜劇演員、搖滾明星和暢銷書作家,是房價最貴的高檔社區之一。

但在Angle的農夫市集,花3鎊錢仍可買到一大袋熟得剛好的櫻桃。4個小拳頭大的無花果1鎊錢,四個黃桃也1鎊錢:

逛完農夫市集,帶著水果,沿Regent運河散個步:

運河裡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屋。

如果船屋的主人剛巧出來給花草澆水或者整理繩索,偶然與岸邊的你目光相交,不要忘了微笑點頭。

他們也許還會邀你上船,請你喝茶,那你就可以和他們分享水果,聊聊天氣,討論一下今晚準備停泊在何處。

06 Circle Line和免費雜誌

沿著一條貫穿倫敦所有著名地點的地鐵線路,讓雜誌上的倫敦和在軌道上流動的倫敦在你眼前重合。

此行成本共計:雜誌報紙免費,Circle Line環線地鐵票價約2.4鎊

從Circle Line地鐵沿線的任一一站出發,拿一份地鐵站內免費發放的報紙雜誌,然後2.40鎊買一張車票,跳上地鐵,隨便一個方向環線都會開回原點。

然後你就可以在列車在軌道穿行的時候看報看雜誌,在列車駛出地面的時看風景:

圖:Baker Street以福爾摩斯出名,但也是倫敦最古老的地鐵站之一

地鐵里可以看到倫敦最真實的一面。

品味很好的granny身旁放著手提包,津津有味地讀小說;推著嬰兒車和帶小孩的年輕父母看向彼此的眼中愛意閃爍;著裝得體不苟的老中青白領在座位上默默放空;來自東歐和歐洲的遊客熱烈地討論分享著手機里的照片;球迷舉著啤酒瓶大聲地唱著隊歌喊口號。

圖:倫敦前任市長Boris愛騎自行車,而現任市長Sadiq愛坐地鐵

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發行歷史已經有180多年,2009年後,每周一到五在倫敦的每一個地鐵站免費發放,是倫敦及周邊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晚報。

而我個人最愛讀是The Evening Standard旗下每周四免費發放的ES Magazine:

這種體驗真能看到城市的不同維度,是坐在倫敦眼上呷香檳所無法get的豐滿。

發現和體驗一座城市的態度,不是端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高姿態和優越感,倫敦和很多世界級大都會的魅力,都在於不需很高的物質成本,也能感受到動人的細節和美麗。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在倫敦獲得歸屬感呢?

可能是多年前一個寒冷飄雨的十一月,在櫃檯站了一天的我走在下班的路上,小腿和腳腫脹酸痛,沒有帶傘,衣服很薄,雖然發了薪水,算一算卻還不夠支付房租和交通費,還要問家裡要錢補貼。

沮喪灰心的時候,突然間整條街的燈亮了起來:

可能是情人節的那天要坐火車通勤去見客戶開會,抬頭看列車還有幾分鐘到站的時候,發現站牌把London Waterloo拼成了「London Waterlove」:

也可能是伏案勞作到頭昏眼花的一天,行屍走肉般地爬出地鐵站的台階,一眼看到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外牆映射著落日的暖色,而大人小孩在溜冰場上笑著鬧著擠擠挨挨地緩慢移動:

幾年後的現在,即使我已經是邦德街拍賣行的客戶,會收到邀請參加invitation only的珠寶品鑒;即使Ozone已經是家門口的咖啡店,會在這裡無數次吃周六的brunch或者約人談事情;即使我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和Uber英國總部在同一棟大樓的辦公室和金融城的燈火相望不眠……我最愛的倫敦,還是那個揣著5鎊錢就可以感受和熱愛的地方。

這是城市贈予你的善意,接受它不需鮮衣怒馬、華服美飾,而分享它也不需要做作的姿態和跪舔賦魅。

順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珠珠 的精彩文章:

TAG:程珠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