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精彩紛呈的往事,居然都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三國精彩紛呈的往事,居然都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三國時代的時間跨度,大概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起始,到公元280年西晉建立結束,滿打滿算不過100餘年時間。但由於陳壽和羅貫中的大力宣傳,三國時代的影響力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不能比擬的。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英雄壯舉,膾炙人口的傳奇往事,成了民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之談,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藉此話題,今天略微盤點一下那些極具代表性的事件,找一找日常生活中那些常用語言的真正歸宿。

1、伯仲之間。意喻差不多,難分優劣。出自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2、望梅止渴。意喻無法實現願望,只好用空想予以安慰。出自《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探囊取物。意喻能夠輕易辦成某件事情。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公獻首級(顏良)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4、如魚得水。意喻人與人或人與物相處融洽。出自《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於是(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

5、不出所料。意喻事態發展在預料之內。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玄德荊州依劉表」:逢紀因譖曰:「豐在獄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6、乘虛而入。意喻趁著虛弱疏漏的時候進入。出自《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7、樂不思蜀。意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第三》引《漢晉春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8、大器晚成。意喻越是有大才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三國志.魏書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琰從弟林,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9、三顧茅廬。意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10、月明星稀。意喻事物交替,事物把另一事物掩蓋。出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難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11、偃旗息鼓。意喻停止動作,不作聲響。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引《雲別傳》: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12、不知所云。意喻心情激動,連自己說些什麼話都不清楚。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3、鞠躬盡瘁。意喻不辭勞苦竭盡全力。出自《後出師表》: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4、危在旦夕。意喻危險就在眼前。出自《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15、名不虛傳。意喻名聲與實際相符。出自《三國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你覺得誰才是「第一武將」!
當年宋朝人如果看三國可就不會那麼快被滅國?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