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堂轉型,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

課堂轉型,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銘)「語文是什麼?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特級教師陸志平說。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專家,日前,陸志平在「問道整本書閱讀」教師主題培訓會上作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價值」的主題報告。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了語文有什麼用?」 陸志平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陸志平介紹,新課程對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設置,從以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變成了「語文素養」。課程實施從以往的「灌輸與訓練」到了「實踐與養成」。

語文素養的培養,在陸志平看來,包括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語言構建與運用、文化傳承與理解幾個方面。「比如學習《祝福》,是學文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學習工具,學習文章怎麼用倒序手法,而是去感受文章對靈魂的觸動。」陸志平說,「語文的文化熏陶,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要求,小學低年級主要是親切感,中高年級是感受,初中是理解,高中是系統認識和思考。」

陸志平認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價值一是實現課程轉型,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二是聚焦學科育人,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孩子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方面的素養;三是引導教學改革,以核心素養為綱,以語文實踐為主線,組成一個有機的語文學習任務群。

在語文的核心素養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佔了必修8個學分中的1個學分。「以往整本書閱讀利用的是課餘時間,大家自己讀。為什麼新課標要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列為必修課?並在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中也有體現?這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價值,也體現了需要在整本書閱讀投入精力和經歷。」陸志平認為,是需要讓大家在課堂上就能靜下心來讀整本書。有些整本書的閱讀可以結合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與真實生活情景打通,比如讀《咸亨酒店》,可以對劇本進行研究,分析角色,反思角色。

「我讀了於永正老師的整本書,但很難在自己的課堂實踐,我該如何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我自己的課堂聯繫起來?」 「問道整本書閱讀」教師主題培訓會上,一位老師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北京教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吳欣歆教授說,一些名家的教學方法已經自成體系,與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融為一體,並不能直接拿來就用。教師讀整本書,還需要追溯案例背後的理論,學習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形成案例和理論的互動,用案例激活理論,用理論實踐案例。

除了教師閱讀,很多老師也關注學生閱讀。學生閱讀要不要給學生留作業呢?這也讓一部分老師困惑。吳欣歆說,1-2年級的低年齡段學生,主要是學會閱讀(Learn to read),高年級的學生要從閱讀中學習(Learn from read)。留不留作業,要弄清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有質量的閱讀,幫助和引領學生讀完並有收穫。吳欣歆提醒教師注意,要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師首先要熟讀、精讀文本,要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閱讀是需要規劃的。閱讀關乎中國的未來。

「問道整本書閱讀」教師主題培訓會上,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師教育編輯部主任劉燦介紹了語文教師專業導讀計劃。之後,與會者參加了《夏洛的網》、《魯濱遜漂流記》、《紅星照耀中國》、《紅岩》閱讀工作坊。工作坊是一種培訓組織形式,主辦者以工作坊的形式,探究四本小學、中學階段必讀書目的主題,通過一系列體驗性活動設計,讓老師們感受進階式學習過程,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和工作,方便受訓者回到各自的學校組織自己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

據悉,「問道整本書閱讀」教師主題培訓會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雲舒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市京源學校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名中小學語文教師、教研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談談思想與學術的四十年
提升教師教育質量 培養高素質教師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