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給星巴克帶來「致癌」標籤的是何物?

給星巴克帶來「致癌」標籤的是何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在加州銷售的咖啡產品須標註致癌警示信息,原因是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產生可能致癌的丙烯醯胺。此事引發全球媒體廣泛關注和爭論。那麼,丙烯醯胺是什麼?真的會致癌嗎?

食安訪談:給星巴克帶來「致癌」標籤的是何物?

問:丙烯醯胺是什麼?

答:丙烯醯胺是食物在煎、炸、烘烤等高溫加熱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炸薯條、烤麵包、烘焙咖啡豆時都可能產生一定量的丙烯醯胺。

問:丙烯醯胺會致癌嗎?

答: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丙烯醯胺定義為2A類致癌物,即對動物致癌的證據充分,對人致癌的證據不足。

問:要給咖啡貼上「致癌」標籤嗎?

答:儘管加州法官要求,在加州銷售的咖啡產品需標註致癌風險警示標識,但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日前專門發表博客文章指出,咖啡不需要被貼上「致癌」標籤。事實上,咖啡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能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食安訪談:給星巴克帶來「致癌」標籤的是何物?

無論是咖啡還是薯條等其他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談論致癌性都不能脫離「劑量」這一重要參數。以咖啡為例,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千克煮咖啡中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13微克。而此前曾有研究顯示,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大約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

問:如何減少丙烯醯胺對人體的危害?

答:實際上,要想減少丙烯醯胺對身體的潛在危害,並非杜絕咖啡就能簡單實現。專家建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少用煎、炸、烤等烹飪方法,盡量避免連續長時間或高溫烹飪食品,以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健康網盟 的精彩文章:

健康飲食適當減少主食量 歡樂健康鬧元宵
京津17條措施提升跨境貿易效率 進口食品上架只需3天

TAG:中國健康網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