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戰鬥力太渣?這篇文章會顛覆你的認知

劉邦戰鬥力太渣?這篇文章會顛覆你的認知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皇帝,48歲起兵反秦,8年內從土匪逆襲成一代帝王,開創了威名赫赫的大漢王朝,一生充滿傳奇。但是,很多人認為劉邦其實是戰五渣,全憑運氣和部下,尤其是戰鬥力爆棚的韓信,才扭轉局勢,奪得天下。這個論述正確嗎?劉邦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呢?下面陽光舊事錄就從三個方面帶大家刷新對劉邦軍事能力的認知。


第一,反秦時,布衣起兵,逆襲封王

劉邦在起兵之初,其實歷盡艱難。先是進沛城受阻;接著遭到雍齒背叛,後院起火;投奔楚王景駒,景駒被項梁團滅;投奔項梁,項梁被章邯擊殺。

儘管百折千回,劉邦還是憑著個人能力打造了忠心相隨的創業隊伍,一路逢凶化吉,發展壯大。遠在韓信、張良、陳平加入之前,劉邦就功成名就,殺沛令、斬泗川守、攻取碭郡和下邑。章邯擊殺項梁後,天下驚心,秦軍聲勢大振,楚懷王為了激勵將領們伐秦,畫出了「先入關中者王之」的大餅。

沒想到劉邦攻城略地、招降納叛,在函谷關受阻就改走武關,一年之間竟然真的攻進關中,招降秦王子嬰,發展成百鍊成鋼的10萬大軍。在戲下分封時,劉邦憑藉強悍的實力,儘管被項羽忌憚,還是被封為漢王。

圖1 漢王劉邦


第二,楚漢時,五年相持,拖死項羽

五年楚漢相爭,看似項羽一直追著劉邦,漢軍被動挨打。但真正和項羽正面相抗、拖住楚軍主力5年,沒讓項羽撈到便宜的人也正是劉邦。5年的相持之中,除了彭城之戰、滎陽之戰和成皋之戰三場大戰之外,漢軍和楚軍都是勢均力敵,才導致雙方都寸土無功。

在主戰場之外,劉邦的戰略碾壓則摧毀了項羽。早在彭城大戰之後,劉邦在下邑訂謀,就確認了「正面消耗,側翼發展,侵擾糧道」的滅楚戰略。在劉邦拖住項羽的同時,這條戰略正像一張大網張開,韓信在第二戰場攻城略地,彭越在敵後往來侵擾,英布也叛楚歸漢。濰水之戰時,韓信水淹龍且20萬大軍,楚漢局勢徹底扭轉。漢軍開始戰略反擊,1年後,項羽身首異處。

所以歸根結底,楚漢之爭時,劉邦戰略碾壓項羽,而單一戰鬥中也足以自保,軍事能力不可小覷。

圖2 楚漢之爭


第三,稱帝後,消除威脅,開創大漢400年基業

稱帝後,劉邦並沒有停下戰爭的腳步。因為他要再接再厲,確保大漢江山永固,「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漢五年,燕王臧荼造反,劉邦親征平定;漢十年,趙相陳豨反叛,劉邦親征平叛,韓信受牽連被殺;漢11年春,梁王彭越謀反被殺;漢11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叛,揚言:「劉邦年老,必不親來,其他人不足畏懼」,劉邦親征平叛。

英布反叛時的斷言,也恰恰說明了他對劉邦的畏懼,足夠表明劉邦的軍事能力在英布以及在世的將領之上。

圖3 江山永固圖


劉邦的軍事能力穩居楚漢前三

基於上述事實,我們得出以下三大推斷:1.垓下之圍韓信做總指揮,說明劉邦軍事能力不敵韓信;2.英布只畏懼劉邦,說明劉邦軍事能力強於在世將領;3.劉邦和項羽五年相持,勇武不敵項羽,但戰略碾壓項羽,說明兩人綜合的軍事能力不相上下。

總結而言,楚漢相爭時期,韓信戰力當之無愧的是第一,項羽和劉邦爭奪第二和第三。所以,醒醒吧,劉邦根本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戰五渣」!如果真的戰鬥力太渣,劉邦早就被亂世群雄吞沒了,哪還有機會宰割天下?開國帝王可是小瞧不得的!

關注陽光舊事錄,從歷史中品味盛衰、思考人生、發現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舊事錄 的精彩文章:

項羽封劉邦為十八諸侯王之一,劉邦為什麼卻心懷怨恨?
韓信評價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客觀嗎?

TAG:陽光舊事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