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家長書:學霸的世界你們別瞎摻和!

告家長書:學霸的世界你們別瞎摻和!

一個孩子,一個學霸,考上了全球頂級大學,父母出來講兩句話,學校出來做做廣告,也是無比正常的。但是如果拿著學霸成長的特有經歷作為一個普世經驗來叨叨,抑或哪怕只是暗示我們這些凡夫學子(此處不含成績已穩居千人之前十者),也會是開化不足誤導有餘。

假若你的孩子還沒有到達登峰造極的水平,假若你的孩子還在參加各種科內補習班,那麼無論從小學到高中,我們不得不把那些誘人的迷惑的觀點,甲乙丙丁的加以辨析,希望能有一二三四的能在你的腦中留下印記,並帶進孩子的天涯歷程中去。

或曰:學霸,那都不刷題,作業只做一丁點。

真的這麼浪漫?我聽到了多麼美好的世界,激動的都要痛哭流涕了。我該繼續讓孩子把作業做到我都犯困嗎,題目真的做完就好嗎,為什麼還要一遍一遍反覆操練,有意義嗎,我竊聞人家歪國人學習,那就是這樣的呢,可沒有作業,不刷題,無限嚮往之~~~

撥亂反思一,不刷題到底是因是果,還是根本與是否為學霸毫無關係?

謹記!學霸刷題的速度比你想像的快!

曾經也在頂尖的學生圈中看到一學神只用一半時間便完成學霸級的考卷,回答說,這些題(型)都見過,還大致能說出出處,這是什麼境界,這是過目不忘的境界。但是表面上學神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沒有絲毫看起來比我們所花的時間多。關鍵是他能用一個小時練習並記憶了我們八個小時的工作量,關鍵不是時間累積到了,而是效果到了。因此不要只看到表象,不是他不刷題,是你還沒有開始刷,他已經刷完了。還不趕緊回去刷題去!

撥亂反思二,反覆的刷題,到底有沒有能夠促進記憶?

最近常看某檔綜藝節目,使很多人對記憶這件事情有了興趣,知道了記憶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了解了運動記憶,語義記憶,視覺記憶等等。但記憶這個學科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而且其發展速度,至少在表徵上來說,遠比人工智慧這件事要緩慢很多,對任何這類言辭鑿鑿的文章都加以謹慎的對待,到目前,確實有很多記憶技巧和套路,但是記憶聖經還沒有誕生。因此我們這些庸人就只好做兩件事。一要嘗試一些記憶技巧,死記硬背是一定要被糾正的,比方對於一些英語的長詞,會有各種的方法,去嘗試。二要做一定的反覆練習。記憶技巧相當於一個乘數,反覆練習相當於一個加數。在你首先增加乘數之後,加數的增加同樣也是有效的。提高刷題質量,重視刷題數量。不要以為知識會自己鑽進你的頭腦然後死皮賴臉的呆在那裡不走的!

或曰:學霸,那都愛社交活動,愛遊戲,差距在課外。

乍聽起來最符合我們的常規認知,不能讀死書,死讀書,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講的不都是這個道理么,那麼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多參加一些活動,多打打遊戲,看看電視,難道不是一種更好的促進嗎?

撥亂反思三,該有還是不該有?

棋聖聶衛平老師愛打橋牌,但是吳清源大師對他說「博二兔,不得一兔」,聶老自述他聽後大受振動,要是當年聽從他的勸告,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說的是一個專字。但再看看亞里士多德,達芬奇,牛頓等人,除了我們所知道他們的第一擅長領域,他們都在其他領域都還有重大貢獻。說的是一個通字。那麼迷茫的我們的平衡原則到底是什麼呢?這兔子到底要不要抓,抓幾隻呢?我的建議是,先找到兔子,多盯觀察幾隻,找喜歡的下手。翻譯過來就是需要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使其接觸儘可能多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選擇幾樣作為興趣點,培養和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一種習慣,並把這個習慣帶入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至於吳清源當時不贊成聶衛平打橋牌的業餘愛好,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當時聶衛平已經是中國棋界第一人,給予對愛國和國家榮譽的理解,他肩負著更多的使命,下棋已不再是一個人的遊戲,而是一個國家的榮譽。就好比你現在也不能接受劉翔半天訓練,半天去打籃球或者K歌。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課外愛好和活動,是必須要有一些的。

撥亂反思四,課外的世界那麼大,怎麼選擇?

知道了要多盯幾隻兔子,再說說盯什麼樣的兔子的問題。是文藝兔還是武功兔,是天文兔還是歷史兔?這個事情還沒有人跟你講過吧?那就偷偷做好筆記:兩個關鍵,重視互補,發掘天賦。此處篇幅有限,只能點到為止,前者講的是理科生選文學,文科選理學(小學沒有文理怎麼辦呢?那你就錯了,絕大多數的學生仔細觀察半個小時,便知是文是理,或者講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知識的互通性並不存在文理分界,但是一些孩子總只關注自己擅長的一面(老師家長表揚的多嘛)造成偏科,而在一開始就加入對於互補的學習,作用就是為了長期的知識平衡。

後者講天賦,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所謂1%的天賦加99%的努力,那只是鼓勵大家,開開玩笑的話,你們居然還有人當真了,暈死。

如果想把一個事情做到「會」那麼這個比例或許還算合適,如果想做到「好」,恐怕就是10%的天賦加90%的努力,如果要做到「極」,那天賦的重要度就更大了。因此必須要根據你的目標,結合天賦度來選擇,不然必是事倍功半的抱恨終生。

或曰:學霸,那都是放養的,不要給壓力。

廣大同學都默默的表示這樣英明的道理怎麼老師家長都不懂呢?這樣偉大的語錄怎麼不載入史冊呢?我這悲哀的人生為何沒有遇到這樣的恩師這樣的伯樂呢?告訴你,你也這麼玩,真的離死不遠了。

撥亂反思五,壓力從何而來?

確實你能看到不給壓力的家長也成就了學霸的個案。可惜你們又只看到了現象沒有看到本質,本質就是因為該家長看到學霸已經自己給了自己壓力,已經根本輪不到家長動手。

瞅瞅你有這樣的娃,你還給他壓力嗎?

確切的理解是,家長或老師給的叫做壓力,自己給的應該叫做動力。當學霸已經能站在思想的高地給與自己足夠的學習動力,自我督促,自我管理,當然就可以放養了。而能達到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狀態,也是前期的工作的成效。看到的放養是個結果,不是原因。根據自己小孩的自我管理程度,來決定放養和圈養的結合程度,是對於每個家長的一種考驗。(我不用顏色標註的句子,你們就不會劃重點嗎?)

或曰,學霸,也曾學習不佳,鼓勵鼓勵就好。

下面這段真真又是一碗濃濃的湯啊,是想表達學校家庭教育之有效,還是人類的潛力無限?反正我是被激勵到了。

但假如這種方法好使的話,那我也可兼任各大中小學的特級教師了。所以故事就當故事來聽,非要從故事中總結一些道理,就像非要在愛因斯坦的食譜裡面找出他能夠發現相對論的一些線索和成功的經驗,那真是比愛因斯坦還要愛因斯坦了!或許某一種嚴謹的表達是,起初,我們學校里有這麼一些學習一般的同學,我們使用了不同的教育實踐方法,放養or圈養,鼓勵or施壓,最後數據或表明放養的明顯優於圈養的,云云。這樣的論調才是一個從事教育的機構要帶給公眾的,對自己的數據進行分析,看出學生成長的規律,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講講入學成績和畢業成績的變化與學習方法的關係。講講學科成績和業餘愛好成績或投入之間的關係。哪怕給大家看看吃(不)早(賴)飯(課)和學習排名的關係也是有意義的。

不要憑一個英雄光輝案例推演出一堆的方法論!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教育言論。

撥亂反思六貌似已經完成了哦。

總結一下

我祝福所有學霸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我也深知成為學霸的不易,不是聽一點技巧可以實現的。身為家長痴迷於各種營利性培訓機構,而忽視對自己孩子的觀察和分析,或許某一時期內,某一課目,確實提高了,但這就類似與作為一個教練員,不對運動員進行仔細分析指導,就知道給點興奮劑吃而且吃的越貴越好,反正學校也不會幹涉,吃完跟別的學校一戰高低。暴力教育本也不失為一種手段,有些人樂在其中,有些人喜笑顏開,你懂的。

我也不相信學霸媽媽可以總結出適合廣大學生的學習經驗,很少見到世界上哪位頂尖學者的父母能出來總結成功之道的吧?家長更多的作為是支持,陪伴與尊重。對更多的人來說,並不需要知道霍金如何成為霍金,但是想知道隔壁家的那個孩子怎麼從第25名到了第15名呢?與其聽那些的講座,聽一些精英理論,聽一些實用主義,倒不如~~從下面這張圖看,或許他/她只是交了一個排名第5的好朋友,或許他/她媽媽只是認識了一個排名第3的學生的爸爸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者微言 的精彩文章:

TAG:隱者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