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孕期超聲的幾十個問題,B超醫生這樣回答【很全】

孕期超聲的幾十個問題,B超醫生這樣回答【很全】

原標題:孕期超聲的幾十個問題,B超醫生這樣回答【很全】


專家介紹


曹雁,碩士。湖北武穴市人民醫院超聲科。超聲聯盟、超聲醫師集團創始人、超聲醫師協會主委(非公立醫療機構),雁粉40餘萬。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腹部超聲、淺表超聲、心臟、血管,婦產、三維超聲,尤其在心臟血管,婦產,三維,闌尾,肋骨超聲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疑難雜症超聲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有機地將臨床疾病與超聲影像相結合,多年積累,醫學影像理論功底紮實,臨床經驗豐富,為婦產科網、金松婦產聯盟、醫學V直播、掌上醫訊等40多個平台編寫《超聲筆記》,推動中國超聲醫師事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和規範化。


孕期需要做幾次超聲檢查呢?


超聲對孕婦和胎兒有害嗎?

超聲檢查發現異常怎麼辦?


寶寶腿短怎麼辦?


超聲沒檢出問題孩子就100%沒問題嗎?


四維是不是比三維更有優勢?


檢查時塗抹的液體對人體有害么?


胎盤老化是不是不能補鈣了?


左心室強光斑怎麼辦?


這些問題是否困擾著您?或者您有其他的孕期超聲疑問?


今天我們就請來超聲科的曹醫生來好好問大家講講





超聲是一種以聲波形式存在的能量。它是由一個感測器,也就是我們說的探頭,將聲波發射至體內,這些聲波一旦遇到人體組織就會反射,如同回聲一樣,之後感測器就會接收到這些反射波,不同的人體組織接收的反射波都不一樣,通過儀器就能將這些反射波進行分析,並且在顯示器上成像,就得到了所謂的超聲圖像。





在婦產科,超聲檢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在一些疾病的診斷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超聲檢查在懷孕階段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


根據我國常規產檢要求,在整個孕期,孕婦至少要做3-4次超聲檢查。在懷孕早期,醫生可以藉助超聲來診斷早孕,排除異位妊娠,確定胎兒數量等;在孕中晚期,可以檢查胎兒結構,判斷胎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確定胎位是否正常,觀察胎兒心率等,還能檢查胎兒的附屬結構如胎盤、臍帶、羊水等是否有異常情況。


超聲還能用於篩查一些先天疾病,比如唐氏綜合征等。除此之外,絨毛取樣和羊膜腔穿刺等相關檢查也能在超聲指導下安全進行。



婦科的超聲檢查有經腹超聲和經陰道超聲兩種類型,根據不同的需要由臨床醫生來決定採取哪種類型的檢查。




經腹超聲檢查時,儘可能穿寬鬆的衣服,以方便暴露腹部。經腹超聲檢查一般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於超聲醫生更好地觀察盆腔結構如卵巢、子宮等。在檢查時,醫生會要求暴露整個腹部,在皮膚上塗上一種有利於聲波傳導的膠狀物。醫生會拿著探頭,在腹部移動進行檢查。




經陰道超聲檢查不需要憋尿,它的探頭是棒狀的,在檢查的時候,醫生會在其表面套上一次性乳膠套,以防止病原體感染。



對於孕婦,懷孕早期是可以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的,經腹超聲檢查常用於懷孕十周以後。




這個檢查是在懷孕階段通過經腹超聲完成的。聲波用於計算胎兒臍帶或者其他血管中的血流,也用於監測胎心。




三維超聲檢查其實就是由在許多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很多二維圖像整合而成的。四維圖像則類似於三維圖像,只不過它可以展示胎兒的動態表現。


在孕期,只有在排除胎兒畸形時才使用三維超聲,所以近年來,又出現了三維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等新技術,均在迅速發展中,目前臨床上三維超聲主要用於產科對胎兒的檢查。




目前許多商業機構宣傳的「四維超聲」在確定胎兒健康方面並不具有更大的優勢,多以商業利益為目的。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超聲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害,超聲波在生物體系內傳播時,可引起生物體系的功能、結構或狀態發生變化,這便是超聲生物效應。所引起生物效應的輕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超聲劑量的大小和檢查時間的長短。


現在用於臨床診斷的超聲檢查儀的劑量和檢查時間均處於非常安全的範圍之內,對人體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沒有發現超聲檢查和先天缺陷、兒童期腫瘤或是發育障礙有任何的聯繫,所以才將超聲檢查作為孕期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手段。不過,也有醫生擔憂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風險,所以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不推薦孕婦頻繁的進行超聲檢查,也不推薦非醫學需求的四維超聲。



對於這一問題,國際上尚無明確答案。國內較統一的認識有以下幾點:


1、在確有診斷目的的情況下,應積極使用超聲影像等診斷技術;

2、在保證獲取必要的診斷資料前提下,儘可能採用最小的輻照強度和最短的輻照時間;


3、一切與診斷無關的胎兒影像應一律予以拒絕;


4、對早孕胚胎最好不做或少做超聲檢查,對3個月以上的胎兒腦、眼、髓、心臟及生殖器官做定點超聲檢查時,亦應控制在3-5分鐘之內。如能按照以上幾點去做,對於胎兒的超聲檢查,應可做到較安全。




該液體是耦合劑,目的是使探頭與皮膚之間良好接觸,有利於聲波的傳導並提高成像質量。耦合劑是水溶性液體,對人體無毒、無害,檢查後擦凈或用溫水清洗即可。




通常在孕6周到8周期間,主要是觀察是否為宮內孕,是單胎或多胎,是否有胎心,胎芽長度(頭臀長CRL),主要為建檔提供參考。耗時約3-5分鐘,需憋尿檢查。


11-136天期間,主要為測量胎兒NT值,耗時5-10分鐘,需憋尿檢查,且會因胎兒位置不佳,囑孕婦室外走動後再次接受檢查。



16-19周期間,為唐篩檢查提供超聲數據,估算風險率。此時報告內容出現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羊水深度、胎位、胎盤位置的描述。耗時5-10分鐘,不需憋尿。



18-24周期間(四維彩超),本次檢查主要為檢測胎兒是否患有重大畸形,對顱內結構、心臟結構、胃泡、雙腎、膀胱、腸管、四肢長骨均需做細緻檢查,耗時較長,約15-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不需憋尿,當胎兒體位不佳時,需適當走動後再次接受檢查。



28-32周期間,與第四次檢查內容相同,鑒於有些畸形在中孕時並不能被發現,隨著胎兒生長才能被識別,故本次檢查為二次篩畸檢查,且報告中開始顯示羊水指數、胎兒體重及臍動脈S/D值,本次檢查耗時略少於第四次超聲檢查。不需憋尿,當胎兒體位不佳時,需適當走動後再次接受檢查。部分醫院排畸只做一次,無需28-32周的二次篩畸,請以醫院安排為準。



36-38周期間,主要為測量胎兒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來估算胎兒體重,另外結合羊水指數、胎位、胎盤位置及成熟度的描述來為臨床大夫提供決定生產方式的依據。耗時5-10分鐘。當需觀察宮頸管長度或胎盤下緣位置時,需適度(有明顯尿意即可)憋尿。


以上為國內多數醫院孕期常規的超聲測量檢查內容,但當孕婦出現不適時,臨床大夫也會臨時要求進行超聲檢查,觀察胎兒情況。需要提示各位準媽媽,由於超聲儀器不同及大夫測量習慣不同,同一病人短期內重複測量雙頂徑、頭圍、腹圍及股骨長度時會有誤差(比如出現越測越小的情況),會給孕婦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所以,通常距上次超聲檢查一周之內不會再次測量上述參數,而只是提供羊水指數、S/D值、胎盤情況以及是否繞頸等信息。




孕期最重要的B超是第4次的系統B超篩查,俗稱大排畸,國內外規範指南是18-24周,國內推薦20-24周。


多數採用三維或四維彩超進行排畸檢查,能檢出絕大多數的胎兒畸形,如顏面部、四肢、大腦、內臟器官、心臟畸形等。




如果通過超聲檢查,診斷出來的是致命性的畸形,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孕婦引產;有一些畸形比如先心病等,是在出生後胎兒可以通過手術糾正的,則醫生一般會將情況給孕婦及家屬講清楚,選擇權還是交給孕婦及其家屬;還有一些輕微的異常是可以在孕期內慢慢恢復正常的,醫生就會建議孕婦過一段時間後再來複查,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些致命的畸形絕對建議引產:


一、 無腦兒


二、 嚴重腦膨出


三、 嚴重開放性脊柱裂


四、 嚴重胸腹壁缺損伴內臟外翻


五、 單腔心


六、 致死性軟骨發育不良




子宮


通過醫生觸摸或B超檢查,可得知子宮是否增大,是否變得柔軟。


胎囊(孕囊)


胎囊(孕囊)只在孕早期出現,位於子宮的宮底、前壁、後壁、上部或中部,形態圓形或橢圓形、清晰的為正常。不規則形、模糊、位於子宮下部的為異常。伴有腹痛或陰道流血時,則有流產的徵兆。一般,停經35天左右,通過B超可看到胎囊。孕6周時,胎囊檢出率為100%,直徑約2厘米,孕10周時直徑約5厘米。


由於排卵日期有前有後,因此,同樣的孕周,胎囊大小會有所不同。一般B超單上胎囊大小用「25毫米×28毫米×39毫米」這樣來表示(數據僅用於舉例),分別代表胎囊的長、寬、高。


胎芽


孕2月做B超檢查,可以看到胎芽為正常。如果胎囊大於3.5厘米而沒有看到胎芽,為不正常,此時應該結合血檢等來綜合考慮。看不到胎芽的原因很多,排卵推後,孕激素不夠,胚胎本身質量問題等。沒有胎芽,可卧床休息,過兩周再檢查、若還是沒有,可能是胚胎質量問題,要謹遵醫囑,保持平和心態,不宜盲目保胎。


胎心


孕2月,通過B超檢測到胎心為正常。早期的胚胎時期,通過B超能夠看到心管搏動,為正常,最早可在孕6—8周(自末次月經起算)出現。如果孕10周還未檢測到心管搏動,在排除了末次月經日期錯誤的情況下,可判斷胚胎停止發育,這可能是胚胎自身質量不好,自然淘汰的結果。




其實這個擔心上帝早就想到了,他安排寶寶的顱縫沒有閉合,在產道擠壓時寶寶的顱縫是可以重疊的(大人不行),於是雙頂徑就會縮小,也就容易通過產道了。所以寶寶雙頂徑偏大還是可以通過陰道分娩的,分娩時寶寶的頭型從圓圓的變為長長的,生後幾天就從長長的又恢復為為圓圓的了。




其實中國寶寶的腿很多都是偏短的,超聲和產科醫生隨口說寶寶腿有些短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是真正的四肢短小,超聲醫生是要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是要達到低於標準值的第2.5th%的。




胎盤分級其實和圍產兒預後是沒有關係的,也和補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其實是沒有必要寫出來的,就算超聲醫生寫出來了,你根本不需要理它的。




胎兒左心室內強回聲是一種超聲表現,而非心臟畸形,更不是胎兒心臟異常的超聲診斷,


在臨床上很常見,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有以下幾種可能:


1.乳頭肌中央礦物質沉積


2.乳頭肌及腱索不完全穿孔(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變異)。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多數會縮小、消失,也有一部分會在幾歲後才消失。心內強回聲對大部分胎兒而言無重要臨床意義,但也可以出現在其它心內、外異常的胎兒中。不用擔心絕大多數屬正常。




超聲檢查也有發現不了的病症。嚴重的畸形通常容易被發現,但是有些情況可能被忽略或者在超聲檢查時也可能看不出來,有關研究表明,像脊柱裂、四肢不全以及嚴重的腹部問題等常見的嚴重形態和結構的異常,發現率是90%,心臟病的發現率約25%,功能性病變等,超聲檢查根本無法發現到。



1、請問雙胞胎需要做幾次B超,每次檢查的時間和注意事項和單胎媽媽一樣嗎?


答:雙胞胎屬於高危險妊娠,除了遵照基本的產檢時間做檢查外,醫師會依照孕期的狀況適當增加超聲波的檢查次數。孕早期檢查有利於流產危險性及雙胞胎類別的評估。首先應明確雙胎的絨毛膜性及羊膜性,因為這對雙胎的安危關係重大。雙胎妊娠可以分為雙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單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單絨毛膜單羊膜囊雙胎。明確雙胎的絨毛膜性有助於對「雙胎輸血綜合征」,「選擇性胎兒生長受限」等複雜性雙胎的診斷。而懷孕中、後期檢查次數的增加對評估併發症的產生有很大幫助。


2、孕期超聲檢查發現胎兒雙頂徑、頭圍和股骨長都偏小,應該做什麼檢查?


答:這個是胎兒整體偏小,胎兒發育大小判斷是在28周進行。如果胎心、羊水沒有什麼問題,建議在飲食上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同時可以適當補鈣,吃一些孕婦鈣片來改善一下。


3、 雙側腦脈絡膜叢囊腫嚴重嗎?


答:脈絡膜位於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是產生腦脊液的場所。脈絡膜叢囊腫(choroid plexus cyst, CPC)即出現在脈絡膜叢內的囊腫。目前認為起因是脈絡膜內的神經上皮的皺摺,內含腦脊液和細胞碎片,可單發或多發,如阻塞腦脊液循環可造成腦室擴張。脈絡膜叢囊腫(CPC)發生率1%-2%,正常胎兒可一過性出現,但多在20周消失。18周後發現的直徑在10 mm以上者應考慮診斷。單純CPC中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在1%~2.4%。單純CPC在晚期妊娠時會消失,絕大部分不合併其他部位異常。如合併其他異常,尤其多發畸形,染色體異常機會就很高,包括18三體、21三體等。


4、28周臍血流S/D增高嚴重嗎?


答:(1)胎兒畸形:胎兒先天性疾病與臍動脈阻力關係密切,應進一步行B超檢查。 (2)臍帶異常:當臍帶纏繞、過長或過短、過細影響到胎盤循環時,出現異常的是血流阻抗指數。若S/D值高於正常值,且B超顯示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應根據妊娠分階段嚴密觀察。 (3)胎盤功能不良:胎盤的病理改變可致胎盤容量減少,有效血管總截面積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4)胎兒宮內發育遲緩(IUGR):引發孕婦發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營養、有害接觸、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盤等妊娠附屬物所致的IUGR所佔比重日益加大,表現為S/D、RI值增高。


臍動脈值(臍動脈血流阻抗)反映了胎盤中氧份的輸送情況。這個值異常升高的話,最主要的後果是造成胎兒宮內缺氧。


5、腸管回聲增強嚴重嗎?


答: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超聲聲像圖表現,指胎兒腸管回聲增強,其強度接近或高於骨回聲相似,常見於中孕胎兒的小腸和晚孕胎兒的結腸。在中、晚期妊娠的發生率為1%。多數胎兒隨訪結果最終正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胎兒證實存在異常,如染色體異常、消化道畸形、腸梗阻、胎糞性腹膜炎、囊性纖維病、羊膜腔內出血、宮內感染等。


6、四維顯示胎兒足內翻,怎麼辦?


答:足內翻、足外翻畸形是腦癱裡邊很常見的兩種足畸形,這種畸形主要導致原因是痙攣。腦癱患者因為腦損傷造成大腦協調能力變差,另外患者的肢體平衡能力,對稱性也相應的減弱。久而久之,因為身體受力不均衡,就導致患者出現了各種各樣運動畸形癥狀。這種畸形不僅僅是足部的,還有腿部的,運動姿勢上的。


足內翻可以發生在單足或雙足,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足的肌腱和韌帶(後側和深部的)發育出現故障,未能與足部其他的肌腱韌帶的發育保持同步,其後果是這些肌腱和韌帶將足的後內側牽拉向下,導致足向下向內扭轉,足部的各塊骨頭因此處於異常的位置上,足部內翻、僵硬,並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治療方式:可以做適當的按摩,平時在家做撫觸時也可以有意識輕輕地將他的腳向外翻。首先給患者解除身體痙攣,因為痙攣才是導致患者出現雙腿僵硬,肌肉抽搐的關鍵。其次通過在患者腰部脊柱上來進行手術,通過手術調節患者肢體肌張力,從而達到全面消除改善患者身體痙攣的目的。


7、26周照四維,發現腎盂分離6 mm,這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需要處理嗎?


答:胎兒腎盂分離是由於腎結石、輸尿管畸形,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於是腎盂被充盈變大形成的。當胎兒憋尿時,也可以發生腎盂分離。腎盂分離前後徑值在15-20周時≥4 mm,20-30周≥5 mm,30-40周≥7 mm可能出現胎兒異常,應隨訪至出生後。嚴重的腎積液可造成腎實質萎縮、腎臟體積增大。有報道2%-2.8%的正常胎兒和15%-25%的21三體患兒可檢出腎盂分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母嬰 的精彩文章:

每個陪睡媽媽都是董存瑞

TAG:華大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