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架上的家風

書架上的家風

書架上的家風

書架上的家風

四十多年前,家裡有數百冊書。在那一窮二白的小山村裡,我家算得上書香門第了。儘管書籍在那個年代不受追捧,但一本本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的書,卻被保存得完好無缺。這應歸功於我的爺爺。據爺爺說,這些書,大都是解放前購置的,早已絕版,有價無市。

那些年,村裡隔三差五「清毒草」。我們家理所當然成了「重點關注對象」。為了護佑這份不可複製的珍貴財產,爺爺時時提心弔膽,絞盡腦汁藏書護書。或把書藏在紅薯窖里,或藏在驢圈裡,或擱在屋檐上,或在茅房的牆上鑿個「藏書洞」,或者乾脆把書背到山裡挖個坑埋了,終於使書們幸免於難,渡過了劫難。

無數個深夜,爺爺將大門拴上,屋門關緊,窗子堵了,點亮那盞昏黃的油燈,教我們讀書識字。為了保險起見,讀書的聲音必須小之又小,每晚必須有一人值班。所謂值班,就是在院子里放哨,防止外人窺視竊聽,一旦被「揪辮子」,那可不得了。幸運的是,我們的保密工作萬無一失,從未被發覺。

改革開放之後,一冊冊塵封的書籍堂而皇之地從地底下鑽出來重見天日了。這時,一個迫切的問題擺在全家人面前:不能總把那些書毫無章法地擺到桌上、床邊,或者鎖在柜子里,時代變了,應該給書們搭個窩,找個歸宿。

於是,全家人不約而同地想出了一個辦法:做個書架。

當時家裡條件不好,連最普通最廉價的書架都買不起。爺爺點子多,將鄰居家蓋房剩下的幾十塊土坯收集回來,層層壘築,足足壘了四層,約一人高,就像一幢微型樓房,然後用石粉將坯縫填充,接著,又在坯面上糊了兩層報紙,算是粗陋地裝修了。最後才把書拿出來,小心翼翼、分門別類地擺放整齊。全家人圍著書架,百看不厭,喜氣洋洋,再也不用擔心和這些書們生離死別了。書們似乎也高興起來了,滿含喬遷新居的喜悅,用溫和的目光靜靜地看著我們。

在爺爺的教導下,爸爸、叔叔、四個姑姑,還有矮小瘦弱的我,開始光明正大地接觸這些古樸厚重的書了。《西遊記》《三言兩拍》、《三俠五義》《大八義》《包公案》《岳飛傳》《三字經》《百家姓》……祖孫三代人,圍著那架土裡土氣的書架,拚命吸吮知識的雨露,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一句又一句頓挫的句子,滋養著我們的心靈,充實著我們的生活,生活雖拮据,精氣神卻很高。

此後數年,幾百冊書也不斷變換著自己的居所,先是搬離了土坯書架,接著搬進了一個由紅磚、青磚壘成的書架上,後來,搬到了一架由梧桐木釘做的簡易書架里。

書們不斷地「搬家」,而家庭成員也在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命運,大姑成了一家建築公司的總工程師,二姑成了大學中文系教師,叔叔進了縣文教局,幼小的我,也不甘落後,獲得了全國作文比賽二等獎。同時,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向前邁進。遺憾的是,當年絞盡腦汁護書藏書的爺爺卻在幾年前離開了我們。那上百冊古舊的書,是他留給我們唯一的遺產,「保護好這些書,別丟掉!」成為老人家唯一的遺言。值得慶幸的是,我作為孫子輩,竟然也分得了一份財產———二十冊書。

前幾年,有朋友向我提建議,書們的居住環境太落後了,應該給他們換一個真正的「家」。此言一出,正合我意。說辦就辦,一架高兩米、長三米的新型檀木書架進駐書房,書架通體深紅透亮,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是鋁合金推拉門,分三層,可隨意調節層高,能放置上千冊書,下部則是六扇雙合門書櫃,亦可容納上百冊圖書。

然而,面對如此「高大上」的書架,將那些家傳的舊書放進去,顯得不倫不類,極不合宜。一本本印刷並不華美、裝幀並不豪華,渾身散發著歷史塵埃的書,像是一位篳路藍縷的鴻儒,突然之間住進了金碧輝煌的宮殿,顯得那樣的格格不入。不僅如此,隨著書架檔次的不斷提高,隨著工作生活的不斷變化,我和家人都有一份共同的感覺,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了,而書卻讀得越來越少了。以前,有事沒事就站在書架前,端詳著他們,撫摸著他們,虔誠地翻閱著他們,從他們身上吸取知識的力量,向他們請教人生的困惑,像是面對摯誠的朋友,彼此間進行著無聲的交流。可現在呢,書架越來越高檔,書的種類越來越繁多,而書卻成了一種擺設,成了裝點門面的普通物品,成了引以炫耀的一般物質。特別是那些家傳的舊書,儘管沒有將之丟棄,也在高大上的書架上給了他們一席之地,可他們卻像一個個沉睡的智者,不知何時才能將之喚醒。

清明時節,我和長輩們聚在一起,祭奠爺爺,將自己的這份困惑告知了他們,沒想到他們竟然與我有著相同的思考。為此,我們商定,每年清明時節,都要向爺爺彙報一年來的讀書情況,交流讀書心得,將曾經那份純粹的讀書氛圍重新營造起來,讓濃濃的書香浸潤庭院,浸潤心田,浸潤人生……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日本收藏漢籍的圖書館以及漢籍書目
「手札」中的晚清官風民情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