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Elon Musk說特斯拉破產是玩笑,但過去一周的壞消息是怎麼回事?

Elon Musk說特斯拉破產是玩笑,但過去一周的壞消息是怎麼回事?

4月1日下午,特斯拉CEO Elon Musk在Twitter鄭重其事的宣布特斯拉破產。對比其他大公司發發奇怪的產品、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這個愚人節玩笑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了。

尤其是考慮到特斯拉過去一周壞消息不斷、股價被架在火上烤,這種側靠在一輛Model 3輪轂旁,一本正經的手拿特斯拉破產牌子的惡搞精神更是讓人感嘆。

來看看特斯拉過去一個月和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

所以連續一周的壞消息到底是怎麼回事?


特斯拉史上最大規模召回:12.3萬輛Model S

美東部時間3月29日,特斯拉向部分Model S車主發送了一封郵件:為了確保您的安全(In order to ensure your safety),特斯拉決定主動召回替換所有2016年4月前生產的Model S車型的動力轉向螺栓,涉及車輛共計12.3萬輛。

問題就出在「為了確保您的安全」這個表述上。為什麼要召回呢?特斯拉在郵件中說公司注意到在某些高寒氣候地區,如果當地經常使用鈣/鎂鹽融化道路積雪(使用食鹽的地區不受影響),可能會導致早期生產的Model S車型的動力轉向螺栓過度腐蝕。

過度腐蝕會造成什麼威脅?如果動力轉向螺栓失效,駕駛員仍然可以駕駛汽車,但因為動力助力減少/失效,轉動方向盤需要施加更大的力,在低速和停車時這種影響尤其明顯。但在高速行車狀態下不會有實質性影響,只需適當加壓即可。

也就是說,不更換動力轉向螺栓會造成駕駛體驗的下滑,但對行車安全沒有任何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在郵件結尾說,車主不需要立即處理這件事,可以繼續駕駛Model S出行。只需等待特斯拉的聯繫,安排車主所在地區的零部件更換即可。

甚至特斯拉還披露,預計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將承擔此次螺栓組件成本,所以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

但郵件開頭就提到「確保安全」,又是12.3萬輛,多多少少還是影響到了股價的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車企雖然不願看到車輛召回的發生,但召回也絕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不信你看國家質檢總局官網,過去一個月就發生了10起車輛召回公告……即使從量級上說,2014年,真正的美國汽車工業之光通用曾因為點火開關故障召回了2000多萬輛汽車。特斯拉這點毛毛雨實在不值得小題大做。


Autopilot:怪我咯

3月23日那起事故調查報告也出來了,事發車輛當時處於Autopilot運行狀態。

一輛特斯拉Model X撞上了隔離帶,劇烈的撞擊使多層防護的電池組車輛劇烈燃燒,整個車輛前半部分面目全非。車主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仍不幸身亡。

這一切還都處於Autopilot運行狀態下,這下問題很嚴重了。

嚴重嗎?先來看看特斯拉的調查報告。

特斯拉從恢復的行車電腦日誌中得到的信息顯示,當時Autopilot的自適應巡航跟蹤距離被設定為最小值。而Autopilot在事故發生前曾數次發出警告,提醒駕駛員集中注意力。

但駕駛員無視了警告,日誌顯示,在事故發生前的6秒,駕駛員的手未曾接觸過方向盤。司機本來有大約5秒時間,在距障礙物150米的距離可以採取制動措施。

調查報告一出,關於特斯拉無視人命關天、拿用戶當小白鼠、草率投放可靠性不佳的功能論調再起。

到底該怎樣看待Autopilot運行狀態下一次又一次致死事件?

所有事故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駕駛員把特斯拉Autopilot當成了L4級自動駕駛系統,而現階段的Autopilot自動駕駛能力只達到了L2.5。

以這次事故為例,事發前6秒,系統已經檢測到車主的雙手離開了方向盤(Model S在轉向柱嵌入了扭矩感測器(Torque Sensor),可以通過檢測施加在方向盤上的轉向外力來判斷駕駛員是否手握方向盤),隨即發出警告,包括儀錶盤閃爍和發出警報聲提醒,表明系統無法判斷前方路況,需要駕駛員進行接管。

但駕駛員沒能及時接管,最終釀成悲劇。

未來所有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在轉向、剎車等執行機構上都會進行冗餘設計,當系統失靈後備份裝置會立刻接管以確保安全。目前走得比較快的谷歌Waymo、通用Cruise等都做了相關部署。

特斯拉Autopilot與L4級自動駕駛系統有兩點差異,一是技術水平還無法處理所有路況,二是沒有冗餘設計。換個角度講,這裡的駕駛員扮演的就是冗餘、備份的角色。當系統無法處理當前路況時,駕駛員需要立刻接管以確保安全。

問題就出在這裡,類似特斯拉Autopilot和通用SuperCruise這類優秀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在高速路況下的加減速平順性、駕駛體驗已經做得很好,會讓駕駛員產生過度信任,誤以為系統可以處理一切路況,導致極端路況下悲劇發生。

幾乎可以肯定,在L4級自動駕駛系統商業化前,關於特斯拉Autopilot致死的事件還會發生,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那要不要一刀切直接上L4級自動駕駛系統呢?

來自美國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普通車輛的車禍致死率為1/8600萬英里,而搭載了Autopilot硬體的特斯拉車型,這個概率降到了1/3.2億英里。

特斯拉調查報告結尾有一句話說得好,特斯拉Autopilot無法避免所有事故,但它可以讓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幅降低。(Tesla Autopilot does not prevent all accidents,but it makes them much less likely to occur.)

所以,Autopilot沒有錯。所有特斯拉車主應該警醒,不要抱有僥倖心理,Autopilot不是L4。


Model 3:扎心了!

特斯拉Q1交付公告馬上就要發布了,華爾街分析師又盯上了特斯拉。3月29日,彭博社聲稱獲取了一份來自特斯拉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發給製造工人的郵件。

我覺得自己被侮辱了,你們應該也有這種感覺。我們要讓那些唱衰我們的人後悔,讓我們證明他們都錯了。

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著我們,他們想知道,特斯拉一周可以製造多少輛Model 3?這是特斯拉歷史上的關鍵時刻。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的理解,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取得勝利。

對特斯拉而言,我們設立的產能目標(2500輛/周)很高,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如果我們持續努力在3月最後一周的產能達到300輛/天,那將會是難以置信的勝利。你的家人、朋友會從新聞上看到你的努力。

這封郵件是如此的情真意切、背水一戰的意味十足,彷彿全世界都是咄咄逼人的惡人,而特斯拉工人是艱苦卓絕最終取得勝利的悲情英雄團隊。殊不知3月底產能達到2500輛/周是Elon Musk在財報會議上自信滿滿的承諾,而這承諾,還是特斯拉經過調整後,大幅降低市場預期後的產能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Doug Field雖然Title只是工程副總裁,但他除了是Model 3的工程總負責人,也是特斯拉目前除Elon之外的四位核心管理層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CTO JB Straubel、首席設計師Franz von Holzhausen和前Model S、現Semi Truck項目負責人Jerome Guillen。

特斯拉沒有就郵件內容發表評論,基本驗證了郵件的可信度。

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Doug Field至少有一點說得沒錯,特斯拉能否從豪華汽車製造商進化為比肩通用大眾豐田的汽車巨頭,Model 3成敗在此一舉。從今年開始,動作快的傳統車企如捷豹保時捷,新造車公司如蔚來威馬,首款智能電動汽車都將開始交付,眼看著教育好的市場被後來者收割是怎樣的感受?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Bernstein分析師Max Warburton和Toni Sacconaghi給出了他們的分析:

特斯拉在Model 3的生產線過度追求自動化,特斯拉訂購了大量的庫卡機器人,不僅在衝壓、油漆和焊接環節完全自動化(這點與大多數車廠無異),還試圖在最終的總裝環節實現自動化,並且在嘗試零部件排序自動化。

整個過程過分雄心勃勃、風險過高且非常複雜。

汽車生產線的全面自動化不是沒人干過,大眾和菲亞特都曾嘗試過,但最終都失敗了。

為什麼說這個分析可信度很高呢?

Tom Mueller是Space X的創始員工、CTO,是特斯拉和Space X少數幾位長期直接接觸Elon Musk的高管之一,他曾在一次視頻會議中曝光了Musk關於汽車製造的想法。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典型生產速度,例如在豐田或雪佛蘭的工廠,一輛汽車從無到有走完整條流水線,生產速度以英寸/秒的單位計量,這遠遠低於人類步行的速度。Elon的想法是,流水線上的自動化機器人應該儘可能快的移動,所謂挑戰物理學的極限——它們的生產速度應該快到你根本反應不過來,這就是為什麼他總說未來的工廠里工人數量會大大減少,為什麼不能有人在那裡?工人們移動太慢,機器會傷害工人。這就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物理學極限的限制下,汽車生產的速度能有多快?」

Mueller還提到,Musk曾經花時間研究可口可樂高速製造易拉罐的視頻,以此挖掘如何速度更快的製造汽車。Musk告訴Mueller,他想讓汽車製造也達到這樣的速度——快到讓人眼花繚亂。

理論上來說,相同佔地面積的工廠,改造後產能可以提高10倍。汽車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同等佔地面積的工廠里,太多低效率的元素,例如工人、低自動化的產線,使得產能的峰值很有限。特斯拉工廠正在做的,就是在相同佔地面積的情況下,通過高度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使產能達到之前的10倍。

所以盤點一下過去一個月導致特斯拉股價暴跌的所有壞消息,長期關注特斯拉的都知道,基金經理擔憂的高管離職、現金流承壓在特斯拉已經常態化;所謂召回、Autopilot也都不是問題,Model 3的產能才是真正無法迴避的Bug級挑戰。

Model 3的產能解決了嗎?反正CEO興緻勃勃的開起了愚人節玩笑。我們不必等太久,特斯拉Q1的交付報告馬上就會公布,一起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浪潮之巔》吳軍:關於新技術的商業化,東西更便宜最重要
區塊鏈早報 | 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跌破3000億美元;全球最大求職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禁止加密貨幣廣告;白羅斯《關於數字經濟的發展》總統令正式生效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