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做到這一點,你就贏了50%的人

做到這一點,你就贏了50%的人

看書有道

每晚用動人的文字陪你入睡

主播丨Jason 文丨陸JJ

來源丨陸JJ(ID:tiyan818)

一位國內有名的小說家來學校開講座。

提問環節一位觀眾問:普通人應該如何成為一名小說家?當我們的經濟收入無法支撐理想時,應該如何平衡?

小說家給他的答案是這樣的:

今天回到宿舍,打開電腦,雙擊一個叫 word 文檔的東西,敲下第一個字,你就已經是小說家了。

這句話很簡單,簡單到深刻。

那些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東西,其實離我們無比之近。

那些我們以為要百轉千回才能望見的路,其實隨時能被我們踩在腳下。

不管了,先搞起來再說

11年夏天,我想和幾個同學搞一個校園的水果外賣平台,猶猶豫豫了半個學期,各方面條件不成熟,還是沒開始弄。最後快憋死了,幾個人達成共識:不管了,先搞起來再說。

經過一連串折騰,借教室通宵開會,寫創業策劃書,找便宜的場地,到處拉人投錢,還申報了本地大學城的創投項目。

最後項目失敗,無人問津,不了了之。

結果很慘,但我爽了。畢竟做過了,知道怎麼回事,輸了也認。

這件事給我的執行力帶來巨大的提升,當時我就給自己的人生行為準則里加了這四字真言:

先搞起來。

當你想做什麼事的時候,不論它是什麼,先搞起來。

那年創業項目失敗後,我終日無所事事。整天跟個呆逼似的,也不知道該幹嘛。窩在宿舍里打遊戲,於是 Dota 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某日又突發奇想,覺得未來有機會能開餐廳,似乎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當時「先搞起來」的人生信條又影響了我。

可問題是我一屌絲大學生,開個燒烤攤都困難,不可能開得起餐廳。

於是我開始尋求機會,決定先挑幾家市中心的餐廳打工,了解餐廳的運作模式。

我去學校就業中心請求老師幫忙介紹餐廳的兼職,但學校沒這方面的對口資源。當時針對大學生兼職,沒有靠譜的網站。後來我腦子一熱,決定自己上街找。

所謂的上街找,真的就是上街硬找,一家家找人問。剛開始都沒臉推人家門,後來臉皮就練得和城牆一樣厚了。

「您好,請問你們這收兼職嗎?」

基本上 10 家裡面有 5 家會有,畢竟餐廳的就職人員流動性大,洗碗工、後廚幫工、傳菜的均可兼職......

找工作的那一個月,我日均步數 35000 步,後來再也沒這麼高過。上海的愚園路、華山路、思南路、淮海中路......記得 12 年的時候我在這幾條路上的好幾家餐廳都打過工。

認識 N 多餐廳老闆,日常扯淡之餘,沒事就多問他們關於開餐廳的各種問題。有時候問得太具體了,他們甚至懷疑我是食監局派來的卧底。

後來我沒有開餐廳,但這段經歷成為我人生經驗的一部分。其中的過程,有無數是使我增益的部分。

先搞起來

99%的情況下都是穩賺的

不少人在想做一件事之前,會經歷漫長的心理掙扎期。時間在掙扎期中溜走,起初的熱情也死於慢性消耗,最後被磨得一絲不剩。

很多人沒意識到,只想不做,是一筆穩虧的買賣。既投入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卻毫無收益。甚至你所做的其他事,也會被這種心理掙扎所影響。

那你不如去把它給做了,成不成不是關鍵。

關鍵的問題是,你上路了。

你在路上,而不是只能眼睜睜地在跑道邊看別人跑。

「先搞起來」這個行為,在99%的情況下都是穩賺的。

多數人會陷入思維黑洞,即「做」還是「不做」。

整天糾結在這一種矛盾的二元情緒中,似乎錯一步就是毀滅。其實只要我們切換思維方式,一切都能得到改觀。

不要去想「做」還是「不做」,只想著「做」。

因為能夠被我們糾結著反覆去想的,一定是我們真正意義上想做的事,不然它不會存在。

一旦我們把思維聚焦在「做」上,大腦便開始切換路徑,不再糾結,而是轉向「怎麼做」的流程化思考。

舉個例子,曾經我跟過的一個上司,他很忙,老婆也忙,但還得照顧家裡孩子。上司很胖,但想健身,可去健身房對他這種忙成狗的人顯然是不可能的。我之前有過少量健身經驗,他問我怎麼辦。

首先,我告訴他,做。

先下定決心去做,再思考解決辦法。

最後想出一個法子:下班後把健身教練請到家裡,另外把家裡的儲藏室改為一個小的健身空間,購置少量器材。這對他的健身需求來說,足夠了。

對我的上司而言,時間和空間才是稀缺資源,錢對他而言不是問題。

先搞起來

是在你與事情之間建立最短路徑

讓大腦切換路徑,直接跳過「 if 」,而是聚焦在「 how 」上。

一旦如此,大腦強大的調控能力會告訴你如何應對。

只想不做的思維路徑,低級且低效。

高手的做法向來都是先搞起來,邊做邊看,邊走邊調控。來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來兩個,干一雙。來三個,干一組。

有人向維珍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請教處理難題的最好方式。他直接甩了一句:「管他呢,做了再說。」

所謂的「先搞起來再說」,實則就是在你與事情之間建立「最短路徑」。

直接上手做事,不廢話不糾結。

有人整天嚷嚷著要學日語、韓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阿拉伯語......

真的想學?最簡單的方式,你去報個班啊!

我始終認為報班除了系統學習外,還能把人逼上跑道,形成良好的學習節奏。不管別的,先把自己逼入學習期。

上了跑道,再懶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跑起來。

決定一個人努力程度的往往不是人本身,而是機制。就像只要你走上跑步機,當它開始運轉,你就一定會跑步,不得不跑步。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機制與環境下,會呈現出兩種形態。

好的機制,就是好的環境。先搞起來,你才有機會進入那個環境。

有個大學同學一直想去印度,那會兒剛好有個印度訪學的機會。

我說,你去啊。他搬出一堆理由,一會兒說那兒不安全,一會兒說自己身體不行,一會兒說想存多點錢再去,多準備準備。

「再準備準備」 幾乎是全球通用懶癌患者的教科書式借口。

因為完美的準備是不存在的。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準備好。

我們能做的只有出發,直搗那件事的核心地帶,而不是始終如禿鷹般,在外圍地帶盤旋。

先搞起來

你就幹掉了50%以上的競爭者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細想了一下。從小到大我獲得的或小或大的成就,都沒有準備好。唯一的區別僅僅是我做了而已。

只要做了,就已經能幹掉 50% 以上的競爭者。

先搞起來再說,這些年我始終在訓練自己的這個思維。

能花1分鐘做完的,不花2分鐘。

自己想做的事,立馬找具體的、可實現的方式。

對於內心混沌,目標感弱的人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

當你做著做著,你就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現在,我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雖然與當年所求相去甚遠,但我依然為此開心並感謝當年的自己。

感謝曾經的我做了很多事,走了很多路。至少做過,沒縮手縮腳。它們看上去不夠冷靜,甚至是一條無比錯誤、無比衝動的路。

可也正因為它們的存在,讓我無比確信:

我現在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超強的執行力,是對平庸生活最好的回擊。

陸JJ,公眾號:陸JJ(ID:tiyan818)。一個十八線編劇,一個做影視的小朋友。專註於寫小作文和小日記,主要分享他的個人思考、成長經驗、乾貨知識、情感糾紛、猥瑣日常。本文原標題《先搞起來再說》,看書有道經授權發布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韓雪實力圈粉:最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見過世面的人,從不說這三句話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