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林彪麾下第一猛將,功勛卓越本該授上將,為何卻只授少將
在五大野戰軍中,公認林彪的四野猛將最多,如楊得志、洪學智、韓先楚、梁興初、龍書金……但其中的第一猛將,則非鍾偉莫屬。
1949年10月,東北軍區司令部編寫過《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其中對第5師評價道:「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以猛打、猛衝、猛追,三猛著稱。善於運動野戰,攻堅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第5師師長,就是鍾偉將軍。
在解放戰爭中,鍾偉將軍最讓人稱道的,莫過於攻打靠山屯一戰。
靠山屯戰鬥就是我東北民主聯軍第三次下江南作戰的一個精彩片段,唱主角的正是鍾偉。1947年3月初,部隊三渡松花江,南下圍殲位於德惠東北的國民黨新1軍部隊。8日晚,5師師長鍾偉接到林彪命令:率5師部隊進至中長路,配合1縱聚殲德惠東北大房身之新1軍。3月9日,鍾偉率5師到達靠山屯西南。突然,聽見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邊亂鬨哄的。經過偵察,發現是敵軍87師262團兩個營在此。
在前面的幾次渡江作戰中,鍾偉帶著5師沒有攬到大仗打,不是破壞鐵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隊牽制敵人。路沒少跑,苦沒少吃,卻沒消滅多少敵人。三下江南,5師的任務又是配合別人作戰,去牽制敵人,鍾偉多少有些惱火,此時一聽說有敵人可打,鍾偉非常開心,立即做出判斷:敵人處於運動之中,立足未穩,可以打。
然而對於打不打?鍾偉和政委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政委認為:東進是全局,上級的命令是鐵的紀律,我們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動搖總部決心,即使這仗打勝了,我們也是錯的。鍾偉堅決主張打,他認為:違抗上級命令是不對,但貽誤了戰機而影響全局就更不對。意見相持不下,戰機眼看就要錯過,鍾偉下了決心:「就這麼定了,留在這裡打,打錯了,砍頭掉腦袋我擔著,打!」
整個三下江南作戰,我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殲滅了敵新1軍38師1個團,新30師1個團又一個連及一個保安團;殲滅敵71軍88師及軍直屬隊之工兵營的2個連,輜重營的5個連,通訊營的1個多連及野戰醫院一部;擊潰了87師並殲滅了其260團的一個營,另外還殲滅了敵新6軍新22師66團的兩個連。共斃俘傷敵15250餘人,取得了巨大勝利。
1955年授銜時,鍾偉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師政治部主任,在四野也是縱隊司令,按這個級別,應該授予上將,但因得罪人太多,最後只拿了個少將的軍銜。當然,雖然級別是少將,但他的待遇卻是高於少將的,屬於特殊的「低銜高配」。
據說,彭德懷在臨終前嘴裡念叨的,就是鍾偉的名字。
臨終前,鍾偉留下遺囑:「親愛的黨,我死後不必給我補發什麼薪金,因為兒子們都能生活了,我自己也未欠任何賬目;我的電視機與冰箱都作為黨費上交給黨,不要給我舉行追悼會和靈前告別,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書院,我們起義的地方。」
這份短短的遺囑,被複印成了好幾份,每一個後代都保存著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