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大芬村兩天時間靜靜看他們畫畫

在大芬村兩天時間靜靜看他們畫畫

在大芬村兩天時間靜靜看他們畫畫

第一次來到深圳,對於剛剛成為母親,這之前的6個月基本上足不出戶的我來說,又可以獨自出門的欣喜,「終於被放出來了」,自然還有離開家人的不舍,幸好這一路的遇見和深圳的熱帶風情和我內心的原始溫度相差不大。

深圳北站火車站可以說是十步一崗,對於外地人的我來說問路是很方便,而且還蠻有安全感的。是的,總比一下火車都是拼車司機來和你搭話要好,他們輪流問你要去哪,那口氣好像不搭他的車你哪都去不了了一樣。

早晨在地鐵上遇到的小學生背著書包,手裡還拿著練習冊,看起來都很獨立的樣子。還幫了我的忙,解決了我的小小措手不及。我自己還念叨,現在一個小學生頂三個孕傻的我吧,嘴不利索,腦子更是經常不在線。

沒有早晨的油畫村

快九點種我點來到油畫街賣畫的店面都還沒有開門,在街里熱乾麵館來了一碗桂林米粉(10¥ 分量稍少味道蠻好)、一個鹹鴨蛋(2¥)。

9:20 沿著寬街道走過臨街的裝修的還不錯的店面,不一會兒就看到了大芬美術館廣場才竟然發現油畫街也就這麼長,我都走到頭了。不管是畫材店還是裝框店都還沒有開門。幸好,一轉過身來看到大芬村紀錄片中經典場景,在底樓的間隙的走廊里工作的的畫工師傅,油畫半成品們就散落在一旁,一位年輕的身著樸素(工衣)的女畫工正在作畫,看她手上拿著平板電腦,正在認真的給油畫鋪第一遍顏色,她在畫的是一副很常見的歐洲臨海小鎮花房小巷的的裝飾畫。她的工作位旁邊是一位男畫工,有趣兒的是他邊聽著講修鍊神功的小說,他在畫一組畫,他沒有拿臨摹稿,只是在他的手機小屏幕上看到有一組畫掛在展覽空間的照片,那他是在創作嗎,不是,他把臨摹稿直接列印在了油畫布上,正在鋪色。不一會兒一個女人推著一個小娃來到了他的工作位旁,他抱起孩子,那可能是他家人了。時間還早,很多店鋪仍舊沒有開門的意思,他們似乎還沒有開始正式的工作。

又過了一會兒我看到一家畫廊,最初是他門口牆右上角的一幅看起來像是臨摹印象派的小畫吸引了我的注意。進去細看了下,發現那幅畫畫的並沒有太「認真」。畫廊里的店員阿姨很熱情看起來像是老上海那時候的美女阿姨,我隨著她進店(一共三四層樓)「認真」的看了起來。逛下來,有三句話印象深刻,生意不好做了、 畫的價格是標籤價格打三折和「梵高的睡蓮」我們這還有很多的。

在大芬油畫村 換一個角度來看待油畫(商品油畫)

學畫畫這麼多年了,經常去看畫展,自己的畫也進過展廳,但是對於花錢來買一幅畫,作為一個消費者來消費一個藝術原作……(直接消費藝術原作暫時還是沒那個能力哈),一幅畫這件事情,在我沒來大芬村之前還真是一個沒有被喚醒的看待藝術的一個角度。我看到有個叫嘉傑的畫廊,畫的畫都很有泥土的味道,有一副畫,畫的就好像是我們的老家(聽說這樣的畫很好賣),一幅50X50cm的畫賣600¥。在這裡我不會不好意思問畫的價格,甚至深刻的感受到我這些年積累的繪畫知識和畫面感受力終於排上了用場,讓我 享受著所謂的理性消費。至少在充斥著臨摹複製和商品裝飾畫的畫廊,我不怯場。

我還看到有畫師在一打畫上批量的用馬克筆在畫左下角簽名,畫是描寫倫敦街頭的油畫;畫廊的店老闆在一個屏幕很大的電腦上敲擊著像是自己網店的商品;不一會我又經過了一家都顧不上進店面的顧客店員們都在對著電腦認真p圖努力上貨的畫廊……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介紹現在的大芬村應該是什麼

應該是出口轉內銷,大芬村的轉型?還是在大芬畫工師傅工位顯而易見的「在噴繪底稿上填色」的畫法,這到底在說明著什麼樣的問題?大芬村本土原創畫家的活躍?

可能深究下來這都指向同一個問題。

我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作「在大芬村畫兩天時間靜靜看他們畫畫」,讓我更感興趣的確實是他們畫法的問題。以前我們總聽說大芬村的畫工師傅用流水線的方式畫一批畫,每個人熟悉一塊。但是現在來到大芬村,映入我們眼帘的是大部分畫師們描著噴繪底稿在上面「填色」的畫法。

有噴繪稿的好處就是可以不考慮形,像填色一樣,一個局部畫完,再畫下一個局部。

這是我見過最大型的噴繪機器

看著這樣畫出來的畫,你會明顯感覺找不到重點。對就是這種感覺。造型失準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作為一副畫的靈氣被遺失了。細究起來,他們畫畫的程序被改變了,可以說是離畫家創作時的狀態很遠了。這樣的模仿只是表面皮囊層面的模仿,博人眼球的效果是有的,但難的是一幅畫它「耐看」。天分比較好的畫師也能做到即使是噴繪底稿,筆觸仍然沒有被束縛,而表現出筆觸的靈氣。即使是好的畫師,陷入「太像」的怪圈裡,仍然會讓時間白費,出來的畫因為「太像」而「不對」。

大芬村的業務出口轉內銷了之後(關於大芬的現狀,聽一位在大芬十多年的畫師跟我講,舉例來說以前有個美國畫商每個月來收一次畫,但是現在一年不來兩次。),很多畫師面對市民大眾承接「畫生活照」的活。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轉型」了。它也是一種創作。很多藝術家也是用照片來搜集,記錄素材來進行創作的。但是,我這次在大芬看到的畫師們畫的照片也是讓我多少有些失望。其中的理由可能是你看到照片,尤其是生活照是散光是自然光源,照單全收把這樣的照片複製出來可能是畫師們一貫的思維,但是要知道,對光的處理也是藝術家繪畫品質的重要表現。像卡拉瓦喬和印象派對光的利用和表現都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但在大芬,很多人做的事只是給照片填上一層油畫顏料。筆觸單一,技術看似高超,像極了卻缺少了畫(造型,色彩,筆觸)的趣味,畫的表現手法的發揮也被形限制住了。

雖然可以看到畫師們普遍這樣做,但還是有在認真用粉筆自己起稿,和認臨摹書本上的插圖畫的人。可是話說回來,其實畫師們對噴繪的選擇也實屬無奈,訂件畫價格決定了畫工師傅要為這幅畫付出的時間和腦力成本。這背後的潛台詞也就是樸素的「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

訂件的價錢上不去我們只是一味地批判這種作畫方式也是沒有意義的。

這是在大芬畫了十幾年的畫師裘俊斌師傅的畫,他去年去中國美院進修了一年,在大芬有車,租了商鋪做畫室,家庭美滿,不長的聊天時間裡幾次提到給外國人畫畫對方給的價錢還可以,還可以。(可能一直管在大芬的畫家叫畫師大家聽著很不習慣,我個人也不是很習慣,可能來到這裡你會更清楚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畫家,一定要做原創的才受得起這個稱謂吧。)

就這樣我的觀察也告一段落了,大芬在「轉型」 它能不能成功,要多久能孵化出下一條屬於它的完整產業鏈,就像中國製造要走向中國創造中間要經過多長時間,幾代人的努力我們都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但是,我個人對此抱有樂觀的態度。

—————————————————

文章圖片均為作者實地拍攝未經許可不可做其他用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WA與藝術相伴 的精彩文章:

TAG:LWA與藝術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