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席亞洲談中國的輕裝旅:「一帶一路」的保護神

席亞洲談中國的輕裝旅:「一帶一路」的保護神

【文/觀察者網風聞 席亞洲】

上期咱們說了美國陸軍的步兵旅級戰鬥群的現狀。本期,我們就來說說大洋彼岸我國的未來「輕型機械化旅」。

首先,咱們要先說一點,美軍在21世紀初的「轉型」改革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美軍打算拿這套玩意,上打毛子,下打塔利班……

當年美軍當然是雄心萬丈

2003-2009年,美軍計劃開發的FCS系統,所有車型重量19噸以下,有帶機關炮的步兵戰車、有帶XM360坦克炮的輕型坦克、有帶M777榴彈炮的自行火炮——再加上當時計劃開發的萬能導彈「網火」——如果真能實現的話,那當年國內媒體對他們的吹捧也確實不是虛言——這將是一支能空運快速部署的,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裝甲部隊。

這在世界陸軍史上都是革命性的事情——怎麼說呢?

當年想像中的120毫米裝甲火炮系統,火炮威力超過M1A2,戰鬥全重19噸,非常生猛的坦克殲擊車……

咱們想像一下,之前我們說過,美國現在如果要對朝鮮發起地面進攻,就必須,開始向韓國運送人員、裝備。即使是有前沿預置船這樣的存在,美軍調集重兵,完成部署的時間,就算不是海灣戰爭前集結60萬大軍所需的半年,起碼也得需要一兩個月。

而這還是在沒有人對美軍的集結動作進行任何阻撓的前提下——如果你還得先突破某大國的A2/AD系統——那你最後能否完成部署——或者說你完成部署之前,駐韓美軍是不是已經被(到那種情況下搞不好裝備得到改善的)百萬人民軍給抓了俘虜可就難說了……

依賴海上向緊急向朝鮮半島調集部隊很可能變成和A2AD系統的直接較量……

萬一朝鮮人民軍突然得到一個團99A……駐韓美軍豈不是……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任何準備對朝鮮動武的行動,必然會被提前觀察到,不管是展開A2AD作戰,還是進行外交斡旋,都會有相當的時間。

但如果美軍30個旅級戰鬥群,按照當年的構想,都實現了FCS化——那麼美軍將有能力在一兩個星期時間內,部署10個,甚至更多旅級戰鬥群到韓國——美國的空運能力是不必懷疑的,在2008年喬治亞戰爭期間,美軍就將在中東維和的喬治亞步兵旅在一天內運回其國內——然後就「千里送人頭」了,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不是美國運輸能力的鍋了……

2008年,美軍用C-17一天內把喬治亞一個旅運回去……

然後就成了「千里送人頭」……

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美軍可能會在其他大國做出決策前,就具備可以壓倒朝鮮人民軍的地面軍事實力。

當然了,這個計劃預計需要16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到了2009年,美國國會終於決定——沒那麼多錢,你們還是拉倒吧……

而更重要的,是當時進行的幾次模擬推演和演習中,信息化的輕型部隊和同樣實現信息化的重型部隊對抗的話,仍然談不上什麼優勢。甚至在碰上數量上佔據優勢的傳統重裝部隊的時候,也被揍得鼻青臉腫。也讓美軍意識到,拉姆斯菲爾德雄心勃勃的FCS計劃,可能並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好。

在沒錢,FCS也沒那麼神的雙重影響下,美軍推出了「戰鬥旅現代化計劃」,這才有了今天的IBCTSBCTABCT三種旅級戰鬥群和它們各自的現代化計劃。

當然你這些全家老小分量都在19噸以下的玩意,要是碰上真正的高科技重裝部隊……美帝後來自己也明白了……這特么不靠譜好吧?

這其中,「斯特瑞克旅」算是有點類似當年FCS規劃,只不過在裝備技術含量、實際作戰效能方面嘛……就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目前「斯特瑞克旅」缺乏有效的機動直射和曲射火力,是其最大短板,如果真的要和人家正面「硬碰硬」,是吃不到好果子的。

"死拽客」在伊拉克作戰或許還可以用用

但等到美軍要把他們部署到歐洲……還是好歹先加一門30炮來頂一頂……

和美國SBCTIBCT兩種部隊都強調空運能力不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輕型和中型旅並沒有以此為首要考慮。

因為現階段解放軍部隊只有有限的空運部署需求,因此,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國不像美軍那樣,需要為C-130運輸機狹窄的貨艙削足適履。

中國的中型和輕型機械化部隊本質上是——機械化部隊,其主要任務,都是依託我國發達的公路體系,實現快速反應、快速部署。

目前我軍的中型機械化部隊裝備體系已經基本完整,在「大八輪」車族基礎上,研製了自行榴彈炮、自行迫榴炮、偵察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自行高炮、輪式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裝甲搶救車、破障車、指揮車、救護車、通信車……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車族。

咱們當年對「蘇維埃七件套」口水不已(T-72BMP-2BTR-802S1SU-23-4Strela-10BRDM-2)……現在,咱們大八輪旅里這些玩意對應的東西都是齊全的,輪到別人口水不已了……

再加上採用卡車底盤的FL-2000C防空導彈系統,6*6卡車底盤的120毫米迫榴炮等,雖然沒有採用「大八輪」車族,但也可以跟上中型旅部隊進行遠距離公路機動。基本上,可以說解放軍中型機械化旅裝備體系已經接近完整,已經具備全域作戰,快速部署的能力。

但我們也看到,2015年後,開始出現以「裝甲猛士」高機動車族為主要裝備的「輕型機械化旅」,在2016年時,還出現了以「裝甲猛士」為機動工具,同時編製一個裝備96A坦克或者59式坦克的坦克營。但到了2017年,這個坦克營有些又被裁撤。「編製黨」的朋友,認為這表明未來解放軍的「輕型機械化旅」可能不會裝備坦克。

在低速行駛中,放出步兵,突破敵陣後,步兵再迅速上車,這是我軍機械化步兵的標準戰術

但請不要忘記,之前已經有多位大佬告訴我們,現在看到的解放軍編製調整,過多研究沒有意義。因為軍改正在進行中,未來的編製可能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僅看目前已有的「輕型機械化部隊」中,有的裝備的是標準軸距(較短)的「裝甲猛士」CSK131A(只裝備了試驗部隊,數量很少),有的則是曾參加勝利大閱兵的「長軸裝猛」(CSK141A)。

這一系列車和美軍的「悍馬」有著較多的血緣關係,底盤技術基本一脈相承,不過當然了,是實現了國產化的產品。它們是中國組建機械化「輕騎兵」的最初嘗試。

從現有的「輕型機械化部隊」的演習視頻可以看到,該部隊的作戰模式,依然是典型的我軍機械化步兵的模式,即乘車突擊,主要使用車上的12.7毫米遙控機槍,對敵人進行壓制。戰車轉入低速行駛,步兵通過戰車側面兩扇門下車,向敵軍陣地發起攻擊,在突破敵軍陣地後,再在戰車低速行駛期間,從兩側車門上車。

這就表明了我軍的輕型機械化部隊,依然是繼承蘇聯和我軍傳統的——乘車作戰為主的模式。

用遙控機槍進行壓制

要採用這種模式作戰,就要求戰車有基本的防護能力。

而我們也看到,這兩種戰車具備車體正面可防禦100米外射來的7.62毫米穿甲燃燒彈,側後防禦100米外7.62普通彈的能力。

也就是說,正面達到北約標準IV級,側面達到III級水平,這比國際上同等重量車一般要求防禦IIIA級(長槍管卡賓槍發射的手槍彈)已經要高出一截,足以應對一般的輕武器火力射擊——不過確實,它還防不了12.7毫米機槍。

這就意味著,如果要實施突擊,必須有足夠的攻擊火力,壓制或消滅敵人12.7毫米機槍以上的直射火力,否則的話,「裝猛」依然不能實現有效突破敵人防禦的任務。

目前,有消息說,我軍可能裝備兵裝集團(南方工業)開發的,類似外貿VN-3的裝甲偵察車,此前該車已經在珠海航展等場合亮相,裝備類似03式傘兵戰車的炮塔,有一門30毫米炮和紅箭-73反坦克導彈。該公司生產的防暴車也曾參加國慶閱兵式。

VN-3可能作為一種偵察車,加入輕裝部隊

但這種車並未完全解決未來輕裝旅的攻擊火力問題,未來輕裝旅一定需要一種精確、快速反應、廉價的直射火力,否則不足以完成護送「裝甲猛士」衝擊的任務。

其實類似的解決方案,在我國外貿產品序列當中不難找到,這就是WMA-301裝甲車,這種裝甲車目前是非洲、東南亞軍火市場上各國瘋搶的產品。

最早出售給部分國家的WMA-301戰車,因為他們要求,不得不儘可能降低成本,甚至使用庫存86式100毫米滑膛炮的炮管,加工為105毫米炮,同時配備的火控系統也相對低端。而近期出口的型號,已經是車族內的高端型號,並且在非洲、東南亞各國都廣泛投入實戰。打擊恐怖主義分子、反政府游擊隊等的作戰中,這種車輛表現十分出色,所有用戶對其一支讚譽就是——打得准,跑得快。

在最近《現代兵器》雜誌的報道中,提到有些買了高端版WMA-301的國家,已經使用這種戰車實施行進間射擊,來對付那些火控系統不行的老坦克,由於WMA-301高端版的火控直接脫胎於我國當年發展的PTL-02,是一種相當先進的穩相式指揮儀火控,因此在動對動射擊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基本仍能「指哪打哪」,取得了讓這些國家十分滿意的效果。

WMA-301銷量那麼好,主要是火控好、機動好,價格便宜

雖然AML-90這類中東地區常見的老式戰車火力足夠摧毀WMA-301,但問題是遠距離對射它根本打不中機動靈活的WMA-301,而後者即使動對動射擊也有八九成把握一炮把你轟上天……結果不言而喻

而其高速機動的特點,則被緬甸軍隊利用,在近年來對北部地區部分割據武裝的戰鬥中,緬軍用WMA-301戰車實施,拋開步兵,迅猛穿插,也取得了很好的戰果。

當然,WMA-301畢竟仍然是一種基於WZ551系列底盤的老車了,我軍有裝備「裝猛」的部隊此前曾短暫在裝甲營內裝備了PTL-02,後來又將其移交出去。換句話來說,對於我軍來說,這種戰車依然不夠強大——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這種戰車畢竟是老車,信息化改造等方面潛力有限,而且100毫米滑膛炮我軍未來要逐步淘汰 ,也不會繼續列裝了。

至於外貿的WMA-301,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這種車可能是這些國家能夠買到的,裝有類似三代坦克火控系統的,最便宜的車輛。哪怕是稍微比非洲這些瘋搶WMA-301好一點的國家,也會去購買更好的車輛了。比如坦尚尼亞就買了59G,盧安達則找以色列人把T-55改造成Ti-67,這些坦克好歹有一些裝甲,比WMA-301強多了。

但是對於中國的輕裝部隊來說,一款輪式坦克(或者叫輪式突擊車),顯然是比什麼都更靠譜的裝備。只不過,到底裝備什麼,現在還看不清。

新輕坦好是好,但畢竟靠自己的履帶不可能跟輪式車輛一樣隨隨便便就跑上千公里……以輪式為主的中型和輕型部隊可能沒法指望它

2016年,上海車展上,完全脫離美國「悍馬」影響,國內自主開發的CSK181系列「3.5代猛士」裝甲運兵車亮相,該車外形看起來和CSK141相似,但發動機更強,越野性能更好,而且因為擺脫了「悍馬」的承載式車身,具備極高的可拓展性。

最近已經有一系列基於CSK181基礎上發展的3軸版「猛士」家族亮相,其中包括120毫米迫榴炮,運輸車等。

這一系列車輛的全重從5-6噸,依據提升到8-10噸。

第二代裝甲猛士CSK181系列的出現令人眼前一亮,這才是輕裝部隊未來的希望所在

二代裝猛在美國那邊也有對應,就是2016年中標的奧什卡什JLTV,該車整備重量9噸,載重2噸,和二代裝猛數據非常接近

有了這樣的底子,我們可以預計,未來真正普遍列裝我軍輕裝部隊的,很可能會是這一系列——但由於東風也已經推出更先進的,採用油電混動技術的車型,這和美國JLTV已經基本相近——但近期內我軍裝備的應該還是CKS181系列的新「裝甲猛士」。

JLTV和悍馬在一塊,明顯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

我們猜測一下, 未來的我軍「輕騎兵」部隊,大概會是這樣一個狀態:

以CSK181系列為主的「裝甲猛士」運兵車,車上遙控武器戰裝有榴彈發射器、12.7毫米機槍、120毫米火箭筒等武器。用於裝載步兵,乘車作戰。

VN-3裝甲偵察車,安裝30毫米機關炮,用於偵察和火力支援。

ZTL-11輪式突擊車——或者一種新的更加輕型的輪式突擊車,承擔直射火力支援任務。

11式或許是一種比較適合輕裝部隊的輪式突擊車

關於這個車,列車長要跑個火車,未來解放軍的中型旅可能將會更加重型化,如果部隊裝備一種戰鬥全重比11式重一大截,能防30毫米機關炮的輪式坦克,那麼未來輕裝部隊獲得11式就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當然,也不排除未來給輕裝部隊研製一種而更加輕型的,6*6底盤的輪式坦克。

也可能,會為輕裝部隊研製一種類似法國ERC-90尺寸,裝備105毫米炮的輕型輪坦

基於CSK181底盤的120毫米迫榴炮、火箭炮(SR7)、122毫米車載榴彈炮、自行高炮或自行防空導彈發射車、指揮車、通信車、救護車、破障、架橋車……

這實際上就是基於「猛士」底盤,構建的未來輕裝旅。除了輪式坦克和裝甲偵察車外,基本都基於新一代「猛士」底盤。

基於二代裝猛底盤的3軸車族也已經開始進行廣泛測試,未來輕裝部隊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這其實類似於我們過去以為美國IBCT的發展方向——基於JLTV輪式車族為基礎發展的輕裝機械化部隊……只不過後來美軍放棄這個想法了……

那麼這支部隊做什麼呢?

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可以快速 機動部署的中型旅,為什麼還要輕型旅呢?

筆者以為,這主要看對手了——比如說,那些開著皮卡的ISIS大軍,那用輕型旅完全可以碾壓……如果碰上對手有點實力,那就上中型旅乃至重型旅了。畢竟我軍規模如此龐大,未來又有著承擔快速越境作戰的需要,畢竟我國的一帶一路也是需要解放軍來提供安全保障的嘛——那麼這種輕型機動部隊,一夜之間可以沿著公路開出去上千公里,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很高了。

輕騎兵,在冷兵器時代主要承擔的任務和今天解放軍輕裝部隊的任務,頗有一脈相承之處

而且,儘管新型裝甲猛士戰鬥全重已經達到8-10噸,但仍然是可以用伊爾-76一架飛機裝載多輛的方式空運的。相比之下,我軍的中型旅,尤其是未來裝備了「重型」輪式坦克的話,在空運方面還是比較麻煩的。

所以,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的保護神,全域防衛作戰的機動力量,以及正面戰場上遠程穿插,或追亡逐北的作戰單位——中國的輕裝旅,很可能將成為我們的「裝甲輕騎兵」,出現在未來的熱點區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外媒衛星圖:遼寧艦與至少40艘艦隻在南海軍演
菲國防部:菲律賓不擔憂解放軍南海實戰演習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