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頭號玩家》:或許這個獻給遊戲玩家的電影並不懂遊戲?

《頭號玩家》:或許這個獻給遊戲玩家的電影並不懂遊戲?

B哥丨文

1

這兩天,只要是玩遊戲的朋友,應該多多少少都被一個叫做《頭號玩家》的電影刷了屏。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這是一場給遊戲迷的盛宴」

於是作為老遊戲玩家的我,自然不可能錯過。

約上了幾個同樣是遊戲宅的朋(基)友(佬),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在友人的反覆強調下,我購買了IMAX版的電影票,看完了這部非常「爽」的電影。

2小時20分鐘的觀影,讓我看完之後一時之間不知道應該怎樣用語言去表達內心被衝擊的感受,只能在我貧瘠的詞庫中找到一個「爽」字。

誇張的視覺特效,勁爆的戰鬥畫面,震撼人心的立體音效,讓我從開場就不斷壓迫膀胱的尿意直到電影結束後才得到釋放。

可能除了一點現實生活中的感情戲之外,我真的找不到一點點的尿點。

但在走齣電影院的過程里,我一直覺得哪裡有點不對,有那麼一點似是而非的感覺,和我一起去的朋友也同樣有了一點這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

在遊戲玩家的眼中,似乎斯皮爾伯格並沒有那麼「喜歡」遊戲。

真的是這樣么?

※雖然我會努力避免,但可能以下的內容還是會多多少少有點劇透,大家可以選擇性閱讀。

2

在這兩天的各種文章中,我看到的文章大多都在聊電影中的各種彩蛋,不管是遊戲製作人身上的《小蜜蜂》還是多次在電影中閃過的「獵空」「春麗」等等角色。

甚至是那些只在電影的遠處或者邊邊角角中出現的角色乃至道具,都在極力向大家表達一個觀點——

「這個電影非常懂遊戲。」

我不得不說,對於遊戲的梗和彩蛋,這個電影確實幾乎做到了極致,相信在我二刷的時候,依然會有各種新的發現。

但作為自己常常接觸遊戲的普通玩家,依然覺得「還不夠」。

這是一種來自遊戲玩家的「矯情」。

是的,我們看到了《光環》的士官長,看到了《街霸》的春麗,看到了《星際爭霸》的雷諾,當然還有上百個其他的角色和場景道具。

但除了主角最後使用的「波動拳」以及《真人快打》裡面goro的「破胸」之外,我們很難看到遊戲和電影的某種真正的「融合」。

就是那種真正地把「遊戲梗」融合到電影中的感覺。

更多的時候,那些遊戲的「彩蛋」,更像是一個個精緻的「手辦」,被製作方買來版權,放在了電影中。

每次這些角色出現的時候,都會讓觀影的群眾驚呼「那個不是XXX裡面的誰么?」或者和最後主角手中不停變換的武器一樣,大叫「這不是XXX遊戲中的XXX槍么?」

確實,這對於一直被許多主流文化視為邊緣和亞文化的遊戲文化來說,在這種量級的電影中出現如此多的遊戲梗,已經足以讓玩家們尖叫和興奮。

不過如果是一個真正的「遊戲玩家」來主導電影,那可能更多的會借用遊戲中的場景,而不是那麼多的電影場景。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各種和電影結合的緊密的梗,更多的是來自於各種80年代的電影。

比如在電影中用了較大篇幅展現的經典恐怖電影《閃靈》的相關橋段和梗,如果是遊戲迷的話,可能就變成了《生化危機》又或者是《死亡空間》

比如電影中開始的賽車比賽,也就是競速類遊戲,那能夠被拿出來說的相關遊戲實在是太多了,無論是《極品飛車》還是《Froza》甚至是《GT》系列,用更加「遊戲」的方式去展現,對斯皮爾伯格來說,並不算什麼難事。

但他還是選擇了蝙蝠俠,勞拉,《回到未來》,當然還有《侏羅紀公園》和《金剛》

雖然許多元素都有很多遊戲的版本,比如蝙蝠俠,比如《金剛》,但更多的大家還是將他們看做一個影視IP。

所以當時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這個電影並不那麼「懂遊戲」。

3

不過說了這麼多,我真是是要非議這個電影么?

很抱歉,在短暫的疑惑之後,我只會更想TM的吹爆!

因為斯皮爾伯格老爺子才真正知道,應該怎樣去拍一部優秀的,商業化的,能讓更多人接受的好電影。

雖然每年我們都看到一些「爆款」遊戲,我們能看到「遊戲玩家」的人數瘋狂增長,我們看到無數小朋友和年輕人開始接觸遊戲。

但是,真正能夠看懂這些彩蛋,經歷過這些經典時刻的人,又有多少呢?

很抱歉,且不說國內這貧瘠的遊戲文化和氛圍,就是國外,能夠了解這些梗的玩家也不算多。

無論是雅達利2600,還是《輻射2》的神聖手雷,它們被提及的頻率,遠遠低於那些大眾的影視作品。

「遊戲玩家」,是一群孤獨的人。

正如電影中,主角陷入網戀後,他的好基友和他說——

「那個妹子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250斤的胖子,成年之後也依然住在媽媽家裡的地下室里,和你談情說愛!」

是的,即使是在電影設定的幾十年後,即使同樣是遊戲玩家,他們對其他遊戲玩家的揣度依然是這種「肥宅」的設定。

不過,網戀確實需要謹慎= =

可以說,現在的許多人對遊戲玩家的看法就是這樣——無所事事,精神頹廢,渾渾噩噩,肥頭大耳,沒有自己的夢想和工作的動力。

所以這部電影的許多情節,其實為「遊戲玩家」在許多大眾心中的形象進行了一次更新,或者說展現了一種新的遊戲玩家的形態——

玩家也可以有夢想,有擔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生死契闊的戀人。

而相較於那一批很少的「遊戲玩家」,更多的人,尤其是被這些80年代的流行元素打動的人,或許都是比較年長的那一輩,比如我們的父母輩。

他們不能理解你玩遊戲,但是如果用這些當年的流行元素去幫助他們理解你為什麼對遊戲如此深愛,或許會比你沖著他們大喊大叫,加劇矛盾更加有用。

而無數電影和招牌人物的梗,也相較於遊戲,更加能被他們所接受。

或者說,更能被那些未必看得懂遊戲元素的人所接受。

至於充滿我們所熟知的元素的梗的電影,或許要等我們年長一些的數十年後,那時,如果有一個優秀的導演,我們也許能看到屬於我們的「80年代梗電影」。

4

最後,關於有些人非議的電影有點「主旋律」,沒有新意。

我只想說,即使是作為一個資深遊戲阿宅,如果讓我來對我的孩子的遊戲生涯進行指導,我也只會送他這48字真言。

我想這應該是對這部電影主旨的最好總結了。

遊戲雖好,但並不是逃避現實的借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B姬 的精彩文章:

百萬少女氪金氪到吐,竟然只為讓自己變得更丑!
春天到了,不來一件吃雞T恤嗎?

TAG:BB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