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動!江安61歲老人憶故鄉,寫下數千字長文——《我的鄉愁》

感動!江安61歲老人憶故鄉,寫下數千字長文——《我的鄉愁》

想每天收到江安趣聞,點橙鄉網關注哦

《我的鄉愁》

作者 | 王昌明

二零一八年正月十四完稿於重慶

-01-

我的鄉愁 | 兒時的記憶

我的家鄉是坐落於長江上游江邊的安樂場,對江安縣、以至長江中上游來講,都算的上首屈一指的古鎮。兒時聽老人們講,建鎮大約有5-6百年了。原來鎮上建有「九宮十八廟」。

一八九八年的江安安濟廟(英國人攝)

曾記得觀音寺、文昌宮、南華宮、禹王宮,很多建築房屋脊背都是燒陶瑞獸坐的,傲角很是宏偉,屋檐吊瓦也是陶燒花紋圖案。牆上刻花寓意許多。宮殿的大石柱都是用60-70公分大、一兩丈高的完整青石料做的。下面鼓兒礅刻花也很考就,樓台、門窗都是雕花的,可想那時的雄偉壯麗。如一人走進去很是陰森。而且街面房都是明清立材青瓦建築。是很有名的水碼頭。

安樂原名木頭浩,聽老人們講,木頭浩的名取之於原來是建在「烏木」之上的集鎮。兒時年年發溪水,場後溪溝里總要衝出許多烏木,大的直徑約一米。人們都爭著拿回家當柴燒。有一年衝出一根完整的烏木,直徑大約有一米,好幾米長,後被江安竹簧工藝廠拿去搞雕刻了。現在只要挖下去3-4米深,准有不少烏木出現。

安樂可說得上人傑地靈,首先地理位置就非常優越。加之物產富裕,造就了安樂原有的繁華,安樂地處江安、南溪、瀘州、宜賓的中心點,周圍又是河灘壩區,壩區又是經濟作物基地,盛產甘蔗、花生、葉煙、油菜、柑橘、各類蔬菜。中壩又是中國柑橘之父張聞湘的出生地,敢說是四季果瓜飄香。在饑荒的年代,場上紅、白蘿蔔,特別是堆成小山的大元白菜,引來鐵清、迎安以外的人,挑著籮筐、背著大竹筐前來運白菜回家幫襯充饑。

故鄉啊,您總是讓我難以忘懷,特別是我退休這一年遊了許多地方古鎮,總覺得有些地方古鎮人文、風貌吹的熱鬧,自覺地想起我兒時家鄉古鎮原貌:安樂街成一個Y字型,主道上場口是兩通道,下場口是河邊通道、上場口石碑牌坊巍然直立,是一個節孝牌坊,更是安樂文明的名片。上面刻有人物故 、花草鳥獸。總之我走看了許多現存的石碑牌坊,沒有見到像我家鄉那麼精緻雄偉,那麼有故事,有味道的。三國中空城計故事就是我當年從石碑坊石刻上知道的。緊靠牌坊是幾棵枝繁葉茂的大黃桷樹,一條整齊有序的階梯引入寬暢整潔的石板街道。特別是下場口大、小月亮台(即長江防洪觀景台),雞市堡坎、在三株近一米直徑、更加枝繁葉茂的黃桷古樹罩襯下,是那麼古樸蒼勁,自然、隨和得體。這才是安樂最好的風景線。凡來安樂的人都很喜愛在此取景照相作為紀念。

洪水季古鎮的人總喜歡吃過夜飯,帶上扇子、茶杯沿月亮台乘涼吹牛、或是前三皇后五帝的。更看月亮台跳水的頑童。看中流擊水的人們,看長江漂木,看長江滾滾東去的波濤浪花,看長江回水的柔情,枯水季節,人門已忘不了河邊,總是吃過晚飯,踏著上下跳礅游上一圈,享受內河的清新空氣,大自然的寧靜。看河邊蔥鬱的竹林,看河邊金黃的油菜花和五彩斑斕的豆花,看牧童牛背的悠閑,看風箏中無瑕的童年,看垂釣的人們,看藍天白雲,看成群鴨鵝,看收穫葉煙的笑臉。

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總離不開大江大河,長江啊,你潤育了古鎮多少文化故事,繁榮文明進步,清晨古鎮的人,總是早早起床,到河邊跑步鍛煉,還有讀給小河朗朗的書聲。

當時安樂的繁榮、熱鬧更得天時。當時安樂場自身非農業人口就有600多人,面積一百多畝,加之中壩、古賢壩是經濟作物區,糧食全靠供應,再加上長江漂木站,漂木站又有不少人進出,購糧購物,全靠安樂場,安樂的常設機構又完善:鄉政府、學校、郵電、醫院、糧站、食品站、供銷社,老集體商店,酒廠,油廠,醬園廠,鐵業社、縫紉社、旅社、搬運工會等一應俱全,商業、農業、小手工業十分興旺發達,商鋪一家挨一家,每逢趕集,總是人抬人,幾里路處都能聽到,嗡嗡的聲音,集市要到下午三四點鐘才勉強散去,下午五六點鐘都還能聽到醉漢四季財、五魁首划拳的吆叫聲。茶館,酒店特別多,古鎮和古鎮周邊的人,都喜好喝夜茶,聽評書。記得那時我家的茶館較大,有愛好川劇的老人,經常聚到我家茶館打玩友,唱川劇,好不熱鬧。

我們偶爾在電影電視上見到,挑著衣服到河邊用腳踩,用手搓,木棒擊打,那就是當年我們古鎮人在跳墩上洗衣裳的真實照。

安樂還有幾樣是名揚長江一帶的:

1、柑橘中的夏橙,臍橙聽老人們講事,「夏橙之父」張文湘先生當年留學美國時,夾在書中帶回家的枝條培育成的。

2、安樂的醬油,豆瓣早就名揚,上至樂山,下至重慶,在一公里內都能聞到豆瓣、醬油的香味。特別是吃的白肉時,只要用雙花醬油,將白肉接觸到醬油就會自然爬滿整塊白肉。

3、安樂有名的小吃就是川湯白肉,那時江安縣搞文藝調演,童啟發老師,還將木頭浩川湯白肉,編成歌曲傳唱,還得了獎。

4、就是金錢魚,傳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經木頭浩因口渴,喝了河邊井中水,覺得又甜爽又解渴。便扔了幾枚銅錢到井中,以後便出現了金錢魚。其實科學證明是因為空氣和水質好,而生長的叫桃花水母。逢大霧天,金錢魚特別多,一閃一閃的真如古代的銅錢一樣形狀。故而來古鎮玩的人,總要目睹一眼金錢魚為樂,甚至還要找一個玻璃瓶弄上幾隻回家觀賞。

故鄉啊,你太多古樸的民風民俗,讓我在那個苦難的年代,度過我快樂愉悅的童年。我還記得五月初五,划龍舟,拋粽子、搶鴨子,搶綵球,吊念民族夫子屈原,每逢春節的龍燈會,從正月十三日出龍,十五日休龍的情景,爆龍燈最愛看的不止是鞭炮,地耗子,個頭炮,更喜歡那五彩繽紛的鐵花、水花。(鐵花就是用生竹筒裝火藥,鐵砂製成的,水花,就是我們現在電視上看到銅梁打的鐵花。所以我們家鄉有水花、鐵花之分,後還有手花等)。一朵朵的花兒給我們同心歡快,更讓我們增添了許多思考,對以後美好的嚮往追求。

故鄉啊,母親!我童年時您給我的潤育實在太多太多,我要面對您大聲說:我愛你,故鄉母親!

-02-

我的鄉愁 | 古鎮現狀

如今的安樂正朝著小康之路邁進。現在交通著實方便的很,從石頭村到南溪裴石,到水清,到桐梓水泥公路早已連通,到中壩的公路橋已修通車,因近一年沒回家鄉,不知從江安經雙松,林雲寺、雲豐至中壩,到南溪宜賓這條路貫通否,如這條路一通,就可謂四通八達,對安樂打造發展旅遊是不可估量的。

但現實中如今的安樂的確有讓人真心痛的,原石牌坊在66年修公路破四舊時毀掉。要恢復是不可能的,就不談了。最讓人心痛的是大小月亮台都垮掉了,雞市堡坎被人撬掉,上下跳礅被人毀改,與當年進上、下場口鬱鬱蔥蔥叛若天淵,連黃桷古樹都氣的半死了。

我在此大聲吶喊:恢復大、小月亮台、恢復上下跳礅,恢復金錢井,振救黃桷古樹。當然只要投資開發,認真打造安樂古鎮旅遊業,絕不比重慶黑山谷,金佛山差。

-03-

我的鄉愁 | 關於家鄉的薦言

若恢復古鎮搞旅遊業,這個實質問題必須明確方向。以政府幫貧扶貧搞,還是引資按商業運作,若是引資搞我想提點薦言:

1、引資搞政府就要全力支持資方,要讓別人有錢賺才能維繫。

2、地理位置條件,幾百年的文化積澱,原生態的清新空氣,長江內河風光,四通八達的交通,更重要的有河灘地和場前、場後的公地,只要按房產證面積算會有很多綠化空地使用。這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資方。

3、可以將原有許多建築徹底改掉,按古鎮風貌打造修建,搞成休閑度假,辦療養院,搞老年公寓,還可以修桐梓鎮敬老院增加人氣。

4、以張文湘先生這張名片,與學院互動搞柑橘科研培育基地,搞橙花節,河邊灘地統一規劃菜花節,釣魚比賽、釣魚休閑、龍舟賽、河壩篝火等。

5、將現有場後竹木全部砍掉,能種上不少花草,規劃成四季花園古鎮。

6、將現有學校搬遷至大地頭,關山地原本陰地屬白虎下山(陳家葬了三鐵炮出了陳鵬師長)將這片地讓給企業以重慶福壽園國際集團,南山福座人文紀念園理念,打造開發為公墓,又節約土地,又移風易俗。公墓培植花草,還可搞清明節祭祖等活動,這樣安樂場就成了一個被花海包圍的古鎮,不愁沒有鳳凰來朝。

7、現在禹王宮這張牌要充分利用,民政、宗教要支持修繕,只要每年搞上三次觀音法會,再讓眾生捐資擴建,法渡眾生人氣必旺。

8、盡量收集原有的農具,傢具、日常用具,年代越久越好,最好由縣政府牽頭,搞成江安縣的民風民俗博物館展。

以上只是個人的拋磚引玉,只要搞集思廣義,一定將安樂打造成一個五星級的宜居、宜養、宜玩的旅遊古鎮。

作者:王昌明| 責任編輯:三三

大家都在看

江安婦女們的福音!這個發病率超高的疾病終於可以治了

歪不起了!司機忽略高度致使罐車被卡江安高速橋下

江安再次入選!全宜賓僅此一縣,或將獲國家命名

投資1.6億!江安竹都大道東延景觀工程即將竣工通車

江安橙鄉網

想每天收到江安趣聞,點擊橙鄉網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安橙鄉網 的精彩文章:

TAG:江安橙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