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想要成功,就要學會像達芬奇那樣思考

想要成功,就要學會像達芬奇那樣思考

王培/譯

授權轉自:心智與實在

哲學園鳴謝

作者:Zat Rana

譯者:王培

原文發表於QUARTZ雜誌

歷史上有一些最重要的成就來自於通才。

亞里士多德在事實上確立了六類哲學研究領域。開啟了科學革命的伽利略既是一個工程師,也是一個物理學家。假如達芬奇的筆記能被出版的話,他作為發明家的聲譽可能比他作為藝術家的聲譽更隆。

甚至在過去100年中,我們也有像約翰·馮·諾依曼和赫伯特·西蒙這樣在多個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的人才,比如,電腦科學、經濟學和心理學。

當然,這並沒有否定那些為人類做出了貢獻的專才。事實上,直到今日,這些專才的歷史地位和貢獻遠超那些通才。

畢竟,你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深入掌握某個特殊領域的知識,如此你才能最終推動該領域的進步。就此而言,通才往往很稀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很顯然的是,每當出現像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達芬奇這樣的巨人時,如果他們不能用他們在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智識去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他們在具體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就很不可能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樣子了。

通才看待世界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會在他人所忽略的領域建立起聯繫,而且他們的優勢還在於,他們有著獨到的見解。

一、現實的豐富性

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建立如此之多的哲學研究細分領域和科學的早期形式,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這些領域在那個時候還處於發展初期。

它們是同一顆樹榦的分枝,亞里士多德非常清楚樹榦里蘊藏著珍寶,然後他把樹榦分成了不同的分枝,在每一個分枝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然而,即便如此,他所提出的問題和提供的答案直到今天仍是爭論不休的。在哲學領域,他仍然是影響力極大的人物。他不僅摘下了容易摘取的果實,並且也為哲學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為哲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為榜樣,他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哲學範疇。現實世界需要用我們心智中的語言來加以歸類,這就是為什麼會產生專業領域的原因。我們先是通過感官有了一般的觀察,然後再將這些觀察劃分為特別的領域,比如,哲學、心理學、經濟學、藝術。

樹榦代表著現實世界,而樹枝則代表了不同的學科,進而每一根樹枝又成為新的樹榦,生髮出更多該領域的細分知識。

通過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通才們意識到,很多知識是同根同源的,如果這一點得到了很好的理解,那麼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將已有知識整合進不同的領域,而不是繼續在細分領域的表層探尋知識。

比如,作為一個作家,如果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大賣,我就需要掌握營銷知識。

幸運的是,經過自己努力的推銷,我的書賣得還不錯。然而,我從來沒有讀過市場營銷方面的書,也沒花太多時間正規地學習市場營銷專業,但為什麼結果還不錯呢?

好吧,這是因為我總是喜歡研究心理學,對我而言,市場營銷不過是穿著心理學外衣的一門學問。心理學是樹榦,而我對這一樹榦了解甚多。結果便是,我能看透人們對於營銷技巧的心理反應。

現實世界是很豐富的,當你的知識面越廣,你就會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你越是探索不同的領域,你就越能利用這些豐富的知識。

二、高效的學習方式

通才和專才在學習方法上的一個巨大差別在於,專才發現了一個地方,然後越走越深,而通纔則選擇了一條巷道,讓路越走越寬。

這兩種方式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對我而言,理想的結合方式是,在你擅長的一兩個專業領域的基礎之上,深入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共同本質。

儘管如此,當我們單獨審視專才和通才,即便不考慮跨學科學習所能產生的創造力,通才仍具有一種學習上的優勢。

學習本身是一種能力,當你在不同領域訓練這種能力時,你將成為學習能力方面的專才,而這是專才的學習方式所做不到的。

你將學會如何通過持續挑戰自己掌握不同學科的概念。諷刺的是,如果你先讓自己具備了博學的能力,反過來它又能讓你更快地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這真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學習優勢啊。

它解釋了為什麼歷史上的通才往往能夠在專業領域做出貢獻,儘管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極為廣泛。

當今世界,弱人工智慧正在取代常規的、專業化的工作。可以毫不誇張地推斷,一個人能否改變自身命運,將主要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跨學科學習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今天對於不同學科之間的劃分很快就會消失,而新的學科界線又會重新出現。很多學科將是跨界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專註於某一領域。

傳統而言,一輩子只從事一種工作並非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將來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人們很可能會在不同領域從事不同的工作。即便不是所有人都會如此,我們也將見證越來越多的人圍繞不同的項目開展工作,而這些工作需要通用的能力。

在這樣一個世界,通才式的學習能力才是制勝之道。

三、受益通才式學習

在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一個人的頭腦不可能擁有大多數知識。我們的知識是受到我們周圍文化影響的。

我們今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互聯網。它不僅讓知識得到了更大的普及,還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想要的知識,這讓那些好奇心極強的人能有機會迫不及待地擁抱通才學習法。於是,我們將見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不同學科之間「神遊」。

儘管專業化學習仍有用武之地,但在現實世界中不同領域之間的界線將逐漸變得模糊起來,那些願意主動擁抱這種模糊性的人將從中受益。

儘管這一現象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但事實正在於,它準確反映了即將到來的場景。別無它法,我們只能適應於此。

正如萊昂納多·達·芬奇曾經對自己的提醒:

「學習藝術的科學,學習科學的藝術。鍛煉你的感知力——尤其要學會觀察。要意識到每樣事物都是與其他事物相聯繫的。」

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正在於不同事物之間的互動,而不在於事物本身。如果我們總是通過樹立邊界去限制事物之間的互動,我們就會偏離對事物的理解。

沒有任何事物是獨立於環境而存在的,哪怕我們還是固執地堅持狹隘的學科分類,這一事實仍然不會改變。

在一個進化的世界裡,能認清這一趨勢的人將擁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我無可複製的青春
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資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