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的老公總是不講道理的偏袒他媽媽?

為什麼你的老公總是不講道理的偏袒他媽媽?

作者:周小寬

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

心理學正在成為像語文那樣的學科。

越來越多的人,說話處事,字裡行間,都會不自覺地運用心理學的很多辭彙來表達自己,進行溝通。

「我最近很焦慮,焦慮水平很高」,

「我覺得自己的控制欲太強」

「你這種情緒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吧?」

生活中還沒有心理學的時候,我們只會說我高興我生氣,

你這樣做不對,你對我造成了傷害,

而現在,有了心理學出現在生活中,我們說話掌握的表達工具不再是我們小時候學的語文,

心理學成為了一種新的更深入的更貼切的表達自我的方式。

僅以道德對錯去評判,在心理學面前顯得單一狹窄。

你傷害我,不一定是你錯了,或者我就是受害者,

在這件事背後,

有你和我的潛意識、人格、原生家庭創傷交織的各種內心化學反應的結果。

01

有一陣子,媳婦吐槽婆婆的各類文章在網上反響熱烈,

特別是發生了「產婦跳樓」等悲劇的時候,

很多女性的情緒被這種新聞燃點,紛紛在網上評論區,大罵自己的丈夫如何冷漠無用,大罵自己的婆婆是何等惡毒自私。

但是這種情緒表達完了之後,生活還是在繼續著。

將自己生活中的親人,變成惡魔般的存在之後,

這些繼續留在婚姻里的女性又將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以怎樣的心態繼續和這個男人共度下半輩子,

或者在婆婆年邁需要照顧時,人道主義的施以援手呢?

這類吐槽的文章,根本沒有答案。

評論區言辭激烈的讀者,除了情緒的表達,

並沒有真正的思考和面對。

而當心理學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熟知的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在丈夫和婆婆那裡被傷害得很深的女人,

可能會發現(假如她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願意發現,並且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或者進行了心理諮詢的話)

——

她的丈夫是一個希望替自己的父親去守護自己母親的男人,這種兒時潛意識裡就埋下的心愿,並不會隨著這個男人娶妻生子而改變。

每一個人都和自己的母親有深厚的關係,這是人的本能。

如果父母關係不和諧,父親在家庭中沒有給母親一個丈夫應有的功能,導致母親的生活很哀怨缺失,

家裡的這個兒子就會去「補位」,替做得不夠好的爸爸愛自己的媽媽,不只是以孩子的感覺去愛,還有以男人的感覺去愛。

因此當他結婚,他就會感到對母親(小時候要替父親守護的女人)的內疚,所以他可能會無意識疏遠妻子,也會在婆媳紛爭時不自覺地站在婆婆那邊。

如果你真的了解心理學。

你就會知道,人的無奈。

一個人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做一個惡魔,一個渣男,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一個孤獨的人,

也不是一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冷漠的不講道理的不能控制情緒的人,

假如我們有選擇,我們都會希望歲月靜好生活和諧,我是一個愛人也被愛的美好善良的人。

但是,

我們發生的很多很多事情,我們的很多本能的選擇,即時的反應,

這一切都在深深的潛意識裡面。被潛意識所控制。

並不是被自己控制的。

02

就像小時候看的武俠片那樣,

恩斷義絕的戀人,在三十年後重聚,

女主角問當年你為什麼騙了我?

我們約好要成婚的那天,我等你你卻沒有來?

男主角說,我想來的,可是我沒有辦法,那天八大門派要滅了我的家族,我去做了人質,他們才放過我的家人和爹娘,我身不由己,對你失約了。

女主角本來要殺他復仇,聽他說出這樣身不由己的因果,劍也掉在了地上。

其實,傷害你的人,就好似這個例子裡面的身不由已

你以為他完全可以選擇,站在你這邊,反對他媽媽,

但是,其實他沒有選擇。

他的潛意識讓他怎樣他就會怎樣。

至於這個潛意識究竟在這個人身上是怎樣的模式,是如何工作的,

面對婆媳矛盾潛意識的反應是什麼,則是需要具體到每一個個體去分析探究的。

雖然不一定能找到絕對的全面的真相。

但是探究,是一種態度。

真正的選擇,是覺察了自己的潛意識如何工作之後,

意識到自己每一次循環的重複之後,

做出的選擇。

當一個總是不講道理的站在婆婆那邊的丈夫,

「看到了」自己對母親的情感,

「看到了」自己內心要守護媽媽的心愿,

當他覺察了這一部分,

並且因為覺察慢慢可以去處理只要「媽媽不開心了」內心就會泛起無法承受的內疚感的時候,

這個人才有可能,成為那種婆媳一有爭執就能站在老婆那邊或者誰的隊也不站只講道理的男人。

這種改變,很困難。

那些文字評論區里飽受傷害的女性,

可能覺得自己最大的傷害還不是來源於婆婆,

而是對婆婆傷害自己袖手旁觀的丈夫,

明明被婆婆欺壓傷害,丈夫卻不能夠像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一樣去看到自己的痛苦,也沒有任何憐惜、共情、理解,

這是讓她們深受傷害的事情,並且往往強烈到摧毀彼此的感情關係。

但是這個丈夫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他無法共情妻子,是他的選擇嗎?還是他的必然?

一個要守護媽媽的兒子,怎麼去共情自己的妻子?

除非這個人有強的心理整合功能,能很好的整合好壞對錯的能力,

大部分人去拚命維護的人或事,都必須在自己的認知里是好的,對的,他才能去維護。

所以他會迴避去面對媽媽的問題或者錯誤,如果共情了妻子,理解了妻子的痛苦,他就無法迴避媽媽的錯誤,

如果媽媽也是有錯的,他就無法去守護媽媽,這會在他的潛意識引發驚濤駭浪的,會體驗到一種分裂。

每個人的潛意識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有一種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的心理防禦機制。

丈夫的潛意識於是幫助丈夫去防禦了,

屏蔽他感受到妻子的痛苦,這樣他就不需要面對媽媽的問題,

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守護母親,不會體會「背叛」媽媽的內疚感。

03

相比去探究一個人為什麼這樣,

給一個人的行為貼上標籤、說他是一個壞人、是一個傷害者,在道德上譴責他,憎恨他,報復他,再踩上一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要容易得多。

這就是心理類的公眾號閱讀往往不那麼多,但是情緒吐槽類的公眾號閱讀量巨大的原因,哈哈。

但是發泄完情緒之後,你還是深受傷害啊,

你的生活里除了多一個壞人,你並不會因此過得更好,受害者的角色背在身上,你也不會快樂啊。

而且自卑的人更自卑,缺愛的人更缺愛,悲觀的人越發不再相信這個世界。

如果,有探究他是怎樣,以及為什麼那樣的一種態度,

即使你沒有答案,

或者永遠不會有完全清晰的答案來解釋他的行為,

但在你願意探究的那一刻,你已經從受害者的位置上離開。

願意去探究的人,

是可以拿掉受害者包袱的人。

當你給老公,貼上壞男人、渣男的標籤的時候,

當你對他極度失望,妖魔化一個男人的時候,

其實你也給婚姻中的自己,貼上了一個非常悲慘的標籤。

我猜有人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些生氣。

覺得我沒有能夠深切體會到,一個女人在漫長的婚姻里承受的傷害。

不,正是因為共情了這種被傷害,我才覺得,走出這種被傷害的位置,需要的恰恰是,你對那個壞人的共情,理解和看見。

你理解了傷害你的人的不得已,無奈和不被控制,

你才會知道,這一切悲劇的發生只是因為人性、因為人的潛意識控制著我們的意識,因為很多人的模式已經在年幼時被原生家庭註定,要改變極其困難。

不是他不想做得更好,真的是他做不到。

你脫離了這個悲劇故事的設定,然後你才能看清人生中你身邊的角色,以及你自己,做你的選擇。

我身邊有一對這樣的老夫妻。

妻子七十歲了,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抱怨自己的婆婆以及當年站在婆婆身邊沒有維護自己無視自己痛苦的丈夫。

她以受害者的姿態在婚姻里呆到現在,總是在子女面前控訴婆婆和老公,幾個子女也從小站在媽媽這邊,因此無法認同自己的父親,和父親心理距離日漸疏遠。

一個痛苦受害的母親,一個惡毒的奶奶,一個無能冷漠的父親,這對夫妻的孩子都三十多四十了也因此有各自的痛苦掙扎。

只看到傷害,卻沒有機會去找到傷害的根源,只有怨恨卻無法理解人的複雜,把她一直定格在怨恨傷害的關係里。

當然,被影響的還有子女,甚至孫輩。

我希望每一個女人都能進入,被丈夫尊重和疼愛,夫妻關係高於其他關係的婚姻。

但是,假如得不到最完美的關係,那麼學會去理解關係的不完美,才是我們保護自己獲得快樂的最佳方案。

結尾

心理學讓我們的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

其實這個不一樣在於,你的世界因為心理學而變得廣闊了很多。

你理解了他人的痛苦和無奈正如你的痛苦無奈一般,

因此生出悲憫,

因此生出接納的力量。

(本文中所提到的丈夫潛意識分析的例子,僅僅是個例,每個人都有各人的內心原因和特異性,需要進行個體分析,舉例只是便於理解)

Ov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不想和媽媽的親戚來往,更不想幫他們的忙

TAG: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