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陰岱崮小山村裡還有這秘密,秦王李世民唐王崖、娘娘廟的故事

蒙陰岱崮小山村裡還有這秘密,秦王李世民唐王崖、娘娘廟的故事

傳說武德年間的一個初夏,秦王李世民東征山東路過蒙山時,因不熟悉地形,吃了敗仗。他的部下被竇建德的騎兵衝散了,只好匹馬單槍,慌不擇路,哪裡山多就向哪裡奔去。竇建德的兩員驍將率領人馬緊追不放。跑著跑著,川越來越窄,山越來越高,眼前是崮峰高聳,層巒疊嶂,李世民就勒馬停住了。

這地方,就是小崮(典型的岱崮地貌)的後山谷。這裡的地形,是三面高,中間矮,向下是一道河谷,那形狀真像把笊籬,就叫笊籬坪(今在山東省蒙陰縣岱崮鎮)。下面這道河,是道清水河,河底是光滑的青石板,存不住一點泥沙,河水清的照人影兒。河邊上,有位村姑在洗衣裳,芳齡十七八歲,長的身段像楊柳,容貌似荷花。洗著洗著,有位牽馬人來到跟前,水面出現了騎馬人的倒影。村姑定睛一看,騎馬人眉清目秀,相貌英武,但金盔不整,金甲不齊,手裡牽的黃鬃馬直喘粗氣,像是一位吃了敗仗的年輕將軍。看著看著,村姑不禁吃了一驚:這位年輕將軍的頭頂上,咋還盤了一條光芒四射的金龍?這肯定是位貴人,說不定還是未來的真龍天子呢!就不敢抬頭了。

「這位大姐,」李世民見村姑就是不抬頭,只好抱拳施禮,自我介紹說,「俺是秦王李世民,來山東東征,不慎吃了敗仗,被竇建德的人馬追到這深山澗里。俺渴了,俺的黃鬃馬也渴得口吐白沫,不知哪兒有乾淨泉水喝?」

「噢,喝水呀!」村姑這才稍微抬了抬頭,伸手向南邊一指說,「那兒,那座大石棚下,有眼大泉子!」

謝過村姑,李世民牽馬來到了石棚下。這石棚可真大呀,上邊聳列著長長的懸崖峭壁,底下像個寬敞的大廳堂,幾百人乘涼、避雨也擠不著。石棚里側有道石縫,泉水打石縫裡咕嘟咕嘟向外冒,再嘩嘩淌進一座小水池裡,這泉水可說是要多清有多清,要多涼有多涼。李世民大喜,趴在泉池邊喝了個夠,那真是要多甜有多甜,要多爽有多爽。黃鬃馬喝了這泉水,也恣得咴咴叫。這眼泉,後人就叫唐王泉,也叫飲馬泉;這座大石棚,後人就叫唐王崖。喝足了水,李世民在石棚下休息了一會兒,忽覺肚子一陣咕嚕響,這才想起已經一天一夜沒吃飯了,就牽著馬,又來到村姑跟前。

「大姐,」李世民又施一禮,「打昨兒到現在,俺光顧了打馬奔逃,沒吃上一點東西,肚子著實餓了,不知您家可有吃的,也好給俺墊墊飢!」

「噢,吃的倒是有呀,」村姑邊說邊站起來,「不過,沒有好吃的,只有一些玉米餅子,您要不嫌飯粗,就跟俺回家將就著吃點吧!」

「那就麻煩大姐啦!」李世民說。

「甭客氣!」村姑說。

村姑將衣裳拾掇進洗衣盆,端起來往家走。直到這時候,李世民才看清村姑的美貌,心裡暗暗稱奇,邊牽馬跟著村姑走,邊尋思:人道是懸崖生靈芝,深山出鳳凰,可一點也不假呀!瞧這位村姑,容貌長得好,心眼更好,比那宮裡的金枝玉葉不知要強出多少倍,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呀!

村姑的家,就在小河北坡的一處山窪里,兩間黃草屋,一間破團瓢,一處牛欄當院牆,房後是一座陡峭的山崖。村姑的娘過世早,上無兄長和姐姐,下無弟弟和妹妹,就和老爹過日子。一進家門,村姑就喊爹,她不知道老爹去坡里趕集去了。見爹沒在家,她就從李世民手裡接過馬韁繩,將馬拴到牛欄門口的木樁上,又抱了抱青草給馬吃,這才將李世民領到草屋裡,讓到飯桌旁。轉身的工夫,村姑已從裡間端來半筐玉米餅子,外加兩個煮熟的臭雞蛋,放到木桌上,讓李世民吃。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都餓得慌,何況一天一夜未吃飯了。李世民二話不說,抓起玉米餅子,就著臭雞蛋,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村姑怕李世民噎著,忙倒了碗涼茶放到桌子上。看著李世民吃著開心,村姑覺著更開心。李世民貴為秦王,南征北戰多年,天下的宴席都吃過,可就沒吃過這金燦燦的玉米餅子,那是聞著噴香,嚼著甜;更沒吃過這發了黑的臭雞蛋,那是氣味雖臭,品著鮮。他心想呀,等我登基坐了殿,一定再來村姑家吃一回玉米餅子臭雞蛋。

吃飽飯,李世民想要上路,可扒著牆頭一看,烏壓壓一群追兵趕到河邊。領頭的是竇建德手下的兩員戰將,一個是銀盔銀甲,一個是黃盔黃甲,持槍躍馬,極其彪悍。他們手下的兵士也屢經戰陣,十分驍勇。李世民匹馬單槍,哪是他們的對手。這可咋辦?李世民一急,額頭滲出熱汗。

「別著急,」村姑安慰著李世民,到木樁邊解開馬韁繩,使勁抽了下馬屁股,黃鬃馬像是會意,「蹭」地躥過牆頭,沿著一條溝壑,直奔西邊那片大山林去了。村姑領著李世民,繞過黃草屋,來到後邊的高崖跟前,扒拉開一蓬荊棵,露出一個黑糊糊的洞口,讓李世民藏進了洞里。這石洞雖然不深也不大,可十分隱蔽,人藏到裡頭,就是打跟前路過也發現不了。這座石洞,因李世民在裡頭藏過,後人就叫唐王洞。這座洞,至今還能找到。穿銀盔銀甲的將領來到村姑家,追問李世民的逃跑方向。村姑急中生智,裝起了啞巴,指著西邊那片大山林直哇哇。這員將領遠遠看見有匹黃鬃馬鑽進了西邊的大山林,就招呼部下,直奔西山林去了。

追兵走遠了,村姑才把李世民叫出來。李世民在村姑的掩護下,躲過了一場大劫難,心裡非常感激,便詢問村姑的芳名。村姑告訴他姓姬,叫姬紅。

「姬紅大姐,」李世民又深施一禮,「您是俺的救命恩人,但俺正在逃命,無以相報。日後,俺有福當了皇上,一定接你進宮當娘娘。你要樂意,就在家等著俺!」

姬紅沒有回答,只是羞得低下了頭。

那匹黃鬃馬似乎通人性,繞了個大圈,把追兵引開後,又轉回到姬紅家。它知道主人在姬紅家,它要回來接主人走。李世民疼愛地拍了拍黃鬃馬,謝過姬紅,躍上馬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且說自姬紅家東去三里地,有戶侯姓人家。侯家有個小子叫侯勇,排行老三,因為他打小乾瘦,長了一張瓢頭子臉,又好吃懶做,就愛上山去打獵,人們都不叫他真名,都叫他侯三。侯三早就看上了姬紅,就變著法兒去接近姬紅,用輕薄的言語去挑逗姬紅。可姬紅是本分女子,正言厲色,讓侯三得到的不是「槍葯」,就是閉門羹,侯三因此懷恨在心。姬紅搭救李世民時,侯三正巧在姬紅家後崖頂上狩獵,自然看了個一清二楚,便生出了作害姬紅的壞主意。

姬紅的爹,叫姬大山。這天晌午頭,他趕集回來快到家時,碰見了侯三。侯三便攔住姬大山,把姬紅如何領野男人回家,如何伺候野男人吃飯,如何帶野男人鑽進了屋後的小石洞,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遍。姬大山原本就是直筒子性子、火爆子脾氣,一聽自己的閨女做了這事,肺都氣炸了。他臉色變得鐵青,踏進家門,抄起一根粗荊條,不問青紅皂白,就照姬紅沒頭沒臉地抽起來,直抽地姬紅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姬紅沒有爭辯,也不願意爭辯,任憑荊條在身上起落。她知道老爹的脾氣,他正在火頭上,你爭辯也沒有用。等老爹打完了,解了氣,姬紅爬起來,找了根繩子藏了袖筒里,一氣爬上小崮後的尖山頂,在一棵古松的樹股上繫上繩套,頭往套里一鑽,雙腳一蹬,便弔死了。時至今天,這棵古松仍孤零零地長在那兒,那四周的老樹股子,幾乎沒有一根不向下垂的,據說這松樹股子弔死了娘娘,就再也不向上翹著長了。

後來,李世民果然做了皇帝。三宮六院,粉黛如雲,可李世民一個也不稀罕,心裡一直想著那位美麗而善良的姬紅。待朝政就緒了,國事安排妥當了,李世民親率隨從,直奔山東,又來到了小崮後的笊籬坪,來尋找他心愛的姬紅。姬大山聽到風聲,自知無顏面對皇上,就一頭撞在石頭上死了。人們告訴李世民,那美麗、善良的姬紅已經死了,而且是因他而死的。李世民聽了,難過得流下了淚水。人死難以復生呀,李世民就將姬紅封為娘娘,令人將她重新安葬,結果,這娘娘墳一夜之間長成一座山,後人就叫娘娘頂。李世民又令地方官在一棵松的山尖上建起一座娘娘廟,讓姬紅世世代代享受人們的祭祀。

姬紅的死,姬大山的死,都是侯三作祟。李世民來的時候,侯三怕人們將他掀出來,就藏到獐子崮下的一個山洞裡。這山洞是個狼窩,侯三曾在這洞里掏過一窩狼崽子。到了傍晚,侯三剛想出洞下山,一隻公狼和一隻母狼來到了洞口,嘯叫聲讓他頭髮根子都倒豎了起來。侯三帶著弓箭,可洞里狹窄拉不開弓,帶著腰刀,可洞頂低矮掄不開刀,兩隻狼先後鑽進洞來,將侯三撕巴撕巴吃了。古語云:害人如害己。侯三作害了姬大山、姬紅父女倆,自己呢,也落了個分屍狼口的可悲下場。

如今,這娘娘廟頹圯了,僅剩下一片廢墟。然而那棵古松,歷盡千餘年滄桑,仍頑強地生長在那兒;廟前的那叢古碑,歷經風雨剝蝕,仍頑強地屹立在那兒。它們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這個遙遠的故事,訴說著這個故事的古老與悲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沂蒙農哥 的精彩文章:

TAG:沂蒙農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