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希望一提起《頭號玩家》所有人就只想到彩蛋

不希望一提起《頭號玩家》所有人就只想到彩蛋

葡萄槽電影的原創文章來自作者團和粉絲的無償原創投稿。我們致力於分享觀點清晰,言之有理的影評與你。影評觀點不代表葡萄槽觀點。歡迎通過留言與作者進行交流!

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到熱血沸騰,勾起了我的無數沉思和回憶,這是我出了影院後的感受。《頭號玩家》絕對會成為今年我的最佳電影,也會是我在以後的日子時時回顧的電影。作為一個影迷,也作為一個遊戲迷,一個長不大的少年。

頭號玩家

Ready Player One

這部片子從發布預告片開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打破次元壁一般的人物合集完成了原來從沒有人能做到的事情。誰能想到能在一部電影里聽到看到迪士尼的絕地武士、華納的DC超級英雄、環球的金剛、暴雪的獵空甚至還有高達、霸王龍和Hello Kitty同時出現?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靠著個人的能量完成了這項前無古人很大幾率也後無來者的創舉,讓這部彩蛋扎堆的片子甚至不用關心其它,只憑彩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有無數的宅學愛好者和各種nerd以及geek在數各種已經透露的預告片里出現的人物,但後來很多人都放棄了,因為問題應經不是誰會出現在電影中,而是誰不出現在電影中了。電影本身的人物比預告所展現的更多,從《星際爭霸》里帥氣的遊騎兵吉姆·雷諾叼著雪茄舉起機槍開始,這部片子就開始徹底放飛了:我們看到瞬間移動穿來穿去的獵空、會飆車還會升龍拳的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蝙蝠俠、參加派對的哈莉·奎因、吧台喝酒搭訕的豪鬼和勞拉甚至還有秀著舞姿的甘道夫。

在跑道上《侏羅紀公園》的霸王龍以及金剛充當著攔路的怪物,最後更是看到了最燃的哥斯拉大戰高達。這部電影是對當代流行文化也就是pop culture的完美致敬,而且不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都能找到自己認識的人物(對於美國觀眾來說更是如此,在最後的衝鋒鏡頭裡,所有出現的人物都是他們小的時候看過的動畫片或者是玩過的遊戲中的人物,全部都是有出處的)。斯皮爾伯格用工業光魔的技術打造出來的絢麗世界完美地把這些各種各樣的人物呈現了出來,帶來了從未有過的視覺享受,這些不論是對於一般影迷還是狂熱粉絲,都是無與倫比的快感。

當然了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名導演在這樣難得的機會更是致敬了一下影史上的各個經典電影。中間一段完美復刻《閃靈》的片段讓老粉絲們渾身起雞皮疙瘩。同樣他也有幽默吐槽的一面,比如調侃超人一戴上眼鏡就誰都認不出來,超級英雄們的姓和名首字母都一樣等等。斯皮爾伯格不僅完成了觀眾們的夢,也創造了自己的夢。

作為一個pop culture的狂熱粉絲,當然是想再各種聊聊這部電影里出現的各種人物,但是我不想把這個當做這篇文章的重點(或許以後單寫一期吧)。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靠堆積致敬彩蛋,它所傳達的內核和思想也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斯皮爾伯格不僅靠著無數的人物復刻了流行文化的形狀,同時他也抓住了它的魂。

那麼現在以一個如片中主角類似的遊戲宅視角說一下這部片子吧,以下涉及完全劇透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簡單,是好萊塢講了無數遍的普通人對抗惡勢力集團的故事,沒有那麼多的反轉和變數。在未來世界上的資源已經被開採殆盡,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為了逃避現實中的一切,「綠洲」應運而生。在「綠洲」中藉助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可以到一個不同的絢爛遊戲世界,在這裡開啟自己不一樣的一段人生。當「綠洲」的創始人死後,他在其中埋藏了一個彩蛋,找到彩蛋的人除了繼承他龐大的遺產外,還將獲得「綠洲」的控制權。所以主角韋德·沃茨和無數玩家一樣踏上了找尋三把鑰匙和彩蛋的旅程。然而惡勢力是肯定得有的,某邪惡公司(我們就叫他X訊吧),也企圖獲得彩蛋完全接管「綠洲」,正邪較量就此展開。

然而一個老套的故事卻更能顯出大師的功力,同種劇情套路的電影《變形金剛》或者《忍者神龜》可能都出於此類,但斯皮爾伯格卻不同於前者把故事講得不尷尬很順暢沒有邏輯硬傷。而且儘管使用了很多老片玩爛的老梗,比如開戰前的講話和神兵天降式的援軍等等,不過一樣能讓人在座位上傻燃傻燃。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從來讓人感覺很具匠心,很講究。你的每一絲情感每一絲心理彷彿都在他的考慮之內,讓這樣一部雖然集結了一票人物彩蛋甚至中間的一個橋段完全脫胎於另一部電影也依然沒有人覺得反客為主導致影片很散的感覺,這樣的功力尋常導演是根本達不到的。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斯爾伯格是造夢的大師。利用這樣一個機會,斯皮爾伯格終於給我們製造了一個他的同時也是很多人的完美世界。相信很多人在看完《頭號玩家》之後都會想著VR技術趕緊再好好發展發展也來快點進入「綠洲」的世界。工業光魔打造的新世界堪稱完美無缺,既有極具未來感的舞廳、末世般的戰亂星球,也有八十年代風的電影院,甚至還做了一個minecraft的世界。應用大量的CG特效,但卻不是簡單的爆破或者莫名其妙的炫技,而是無數種不同的風格堆砌在一起讓人真的有一種模糊在夢境之中不願醒來的感覺。觀眾既可以粗略地欣賞它帶來的氛圍和感覺,也可以仔細鑽研其中潛藏的各種細節和彩蛋,這也是只有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師導演才能做到的事情。

完美的視效加上完美的故事讓這部片子堪稱完美,也讓絕大多數觀眾在走出影迷時大呼過癮。但是在走齣電影院之後,不知道有沒有給你帶來一些思考,比如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Ready Player One,直譯過來也就是一號玩家準備完畢?

是說主角因為在「綠洲」里排名第一,所以片名在指他這個一號玩家嗎?還是像一些人說的斯皮爾伯格在借這個片名指代他自己?還是就是想起一個普通的霸氣一點的名字?

我覺得這些都不是。

如果熟悉FC或者雅達利時代遊戲機的應該都知道。當時的很多遊戲有單人模式和雙人模式兩種。在玩雙人模式的時候,要兩個玩家同時選好人物做好準備遊戲才能開始。這個時候遊戲畫面上會出現Player One Ready和Player Two Ready的字樣,也就是玩家一號準備好了,玩家二號準備好了。

我認為這個片名的隱喻其實在這裡。

很多偏硬核的遊戲粉絲沉迷單機大作也是類似的道理。因為我們不習慣在虛擬世界中也和人有交流,費心思去跟別人說我是怎麼想的,這裡我打算怎麼過我要用什麼戰術。自己慢慢琢磨或者指揮個只聽你話的npc簡單多了,而且我不用去顧慮人際關係等等,我是這裡的主角。

其實網路遊戲也是類似的。有人說在中國可能並不是這樣,因為在我們這裡單機遊戲並沒有發展起來,取而代之的是網路遊戲,中國玩家已經習慣了多人遊戲的感覺。然而即使在遊戲中罵的最凶最叱吒風雲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可能安靜木訥。因為那裡對我們來說還是虛擬的沒有真實感,這些一起遊玩的玩家對我們來說也不過是幫助自己的NPC罷了。而且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贏遊戲,而不是去和別人產生連接,到了現實中依然可能是社恐的。

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儘管哈利迪因為自己的問題和前女友鬧掰,和昔日好友決裂,但他依然想和別人接觸,「綠洲」沒有什麼贏的概念,只要輸了身上所有東西都沒有,這種極不合理的遊戲設計表明它的設計初衷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你去帶著好勝心贏,它更多講究氛圍和交流,這也是為什麼他說:「『綠洲』應該是多人遊戲。」的原因。

遊戲的目的不是為了贏,而是享受玩的時候那種純粹的快樂。遊戲也不可能是一個人人生的全部,而只能是現實的延伸。在影片中80年代的流行文化符號隨處可見,然而不論是那個時候的電影、音樂還是遊戲他們都是虛擬的。八十年代的美國夢建立在了這種虛擬的歌舞昇平之上。從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少年直到今天,他們把自己封閉在這種虛擬世界裡收到的信息要數倍於真實世界中的經歷,這也是原書作者以及斯皮爾伯格擔心的地方。

所以即使「綠洲」給我們展示了虛擬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它最大限度的模擬了真實卻又能給人帶來數倍於真實的快感,但哈利迪還是引用了那句名言:「只有現實中我才能吃一頓像樣的飯。」我總覺得這既是哈利迪對童年時的自己的對話,也是斯皮爾伯格對年少的自己的對話。尤其像這樣的天才導演,不論是他,還是醉心怪物手辦的陀螺等等,他們年少時就是最把自己封閉起來的一類人,斯皮爾伯格借這部電影啟示了年少時的自己,也啟示了銀幕前的觀眾。

我不認為這部電影就是一個遊戲宅的龍傲天幻想,相反它想把銀幕前那一個個被無數的彩蛋吸引去觀看電影的遊戲宅們拉回到現實。雖然「綠洲」還沒有出現,但是「娛樂至死」的虛擬世界還在我們身邊,智能手機、社交平台和各種遊戲依然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經歷,讓我們成了一個個孤島。然而人不能是孤島,在現實中與人的真實接觸和通力合作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幸福感,遊戲只能是這些的載體,而絕不是它的全部。

好在影片最後沒有說把「綠洲」一棍子打死,完全扼殺虛擬世界,人們依然可以在裡面收穫快樂,只是也要花更多的時間關注現實,畢竟那個現實的世界還值得拯救。在這場娛樂文化的大雜燴中為什麼沒有什麼中國的流行符號在上面,這個值得各位思考。

所以我很鄙視那些說這部電影時宅男幻想的意淫作品的人,他們沒有看懂這部電影。關於虛擬和現實的討論也並不幼稚,它可以是一部簡化版的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如果仔細思考,能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啟示。比起彩蛋我認為這些是更值得關注的地方。

所以即使有了一個無敵了的Player One已經準備完畢,還是需要一個陪伴著他的Player Tw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葡萄槽電影 的精彩文章:

《黑豹》:2018開年第一部佳作,視覺元素精妙豐富

TAG:葡萄槽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