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踝部骨折是否需要手術

這個踝部骨折是否需要手術

有人跟我說:巡好自己的山頭,外面風大。可是,我沒當大哥好些天了,原來的山頭也在淪陷,好在網軍浩大,虛擬個土堆,我又可以佔山為「王」。

骨傷科遠程諮詢是我的一個小山頭,有問必答我將傾其所有。桂林的一位微友發來幾張照片,說是其父親左足踝部骨折了,請教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是否需要手術,答案雖然只是二選一,「是」或者「否」,但要講清楚為什麼,特別是對一個可能是外行的人去講內行事,這琴要如何彈才好。

腓骨中段骨折,骨折斷端呈短斜形,輕度重疊,骨折遠端向前方移位。踝部似乎有骨折,特別是內踝和後踝,但模糊不清。4張照子的投照體位都是包踝關節的小腿照片,投照的中心點是小腿中下段,如果要準確了解踝部的問題,其體位需以踝部為中心點投照。

將第1和第3張圖片以踝部為中心剪切放大,權且視作踝關節的正側位片。正位片:內踝線形負影,內踝內側形態改變,考慮內踝骨折;脛骨遠端內高外低斜形骨質重疊影,脛距關節外側間隙增寬,提示可能存在後踝骨折。側位片:內踝前方骨質低密度影,考慮為內踝骨折向前張口移位;後踝縱形負影且形態改變,考慮後踝骨折。

如果上述觀察或推測成立,本病例的損傷有內踝骨折、後踝骨折、下脛腓前韌帶斷裂、下脛腓關節分離、踝關節半脫位、脛腓骨間筋膜撕裂、腓骨中段骨折,即典型的Lauge-Hansen分型的旋前外旋型踝部損傷(4度)。

腓骨骨折斷端重疊,後踝骨折也有骨質重疊影,可以認為腓骨骨折遠端和後踝有整體向上移位,如此則踝關節面不平整,脛距關節外側部間隙增寬也可印證後踝上移。關節內骨折,骨折不穩定,必須複位和固定骨折才能維持關節面的平整和踝關節的穩定;如果保守治療或許有正骨高手能達到骨折的效好的複位,但骨折的固定和複位的維持難度效大;也有微創骨針高手閉合複位經皮穿針也能達到骨折的複位與固定的目的,只是遇見就是一種幸運。

建議完善相關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後,首選手術治療。手術可以先複位後踝,鑼釘或阻擋鋼板內固定,恢復關節面的平整和關節的穩定;其次複位腓骨鋼板或克氏針固定,恢復腓骨的長度和踝關節外側柱的支撐;再次是複位內踝鑼釘固定,必要時作下脛腓關節的固定,從而達到骨折的複位和踝關節的穩定。

強烈建議先做個踝部的CT,最好是能做三維重建,至少也要複查一個以踝關節為中心投照點的正側位X線片,便於更直觀的觀察踝部損傷的程度,進一步制定治療方案。

最終這主還是沒有手術,骨折倒是會畸形癒合,早期也可能沒有大的問題,只是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機率可能要提高很多倍。半個月後,給我發來了踝部的三維重建資料,完全驗證了我之前的推論,距骨旋轉半脫位、脛距關節外側間隙增寬、後踝骨折向上後移位、後踝與外踝整體上移,如果不給予糾正,此踝關節休矣。

我是一名中醫骨傷科醫生,手法複位保守治療是強項,但如此類關節內骨折,需要手術開放複位內固定才能達到良好的骨折複位與固定效果。腳是他自己的,以後的路得由他自己走,但願一路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亮醫生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游亮醫生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