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省1個以「大」命名的縣級市,建縣超1000年,人口近100萬

湖北省1個以「大」命名的縣級市,建縣超1000年,人口近100萬

大冶市,隸屬於湖北省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東、南接陽新縣,西南連咸寧市,西鄰武漢市、鄂州市,北界鄂州市、黃石市。

大冶市境,古屬鄂國地,西周夷王七年(前879年)改屬楚國地,戰國後期改屬秦國地,秦朝時屬鄂縣轄地,漢朝時仍屬鄂縣轄地。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遷都於鄂縣,改鄂縣為武昌縣,並劃鄂縣南境置陽新縣,今市境分屬武昌縣(今鄂城區)、陽新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析武昌縣復置鄂縣(治今大冶市金牛鎮西畈),不久鄂縣復併入武昌縣,今市境仍分屬武昌縣、陽新縣,南北朝時沿襲未變。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陽新縣為富川縣,不久又改富川縣為永興縣,今市境分屬武昌縣、永興縣,唐朝時沿襲未變;天佑二年(905午),吳王楊行密劃永興縣和武昌縣各一部分地置青山場院,進行大規模採礦、冶煉。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升青山場院並劃入武昌縣(今鄂州市)3鄉,始置大冶縣,取「大興爐冶」之意。此後,歷宋、元、明、清,大冶縣先後隸屬於永興軍、興國軍、興國路、興國府、興國州、武昌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將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合併為石黃鎮,隸屬於大冶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大冶縣解放後,成立了「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石灰窯工業特區特派員辦事處」,同年改置「湖北大冶特區辦事處」;1950年8月21日,石黃工礦區改為黃石市。

1959年12月,撤銷大冶縣,併入黃石市;1962年6月1日,恢復大冶縣。1994年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大冶縣,設立大冶市(縣級),由黃石市代管。

大冶市總面積1566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201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8.02萬人、常住人口90.89萬人。

大冶市歷史名人:徐祥(明朝開國元勛)、呂調陽(明朝大臣,官至禮部尚書、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余國柱(清朝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柯瑾(清朝名臣)、敖天印(清朝武官,一品正威將軍)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人 的精彩文章:

廣東省1個縣級市,建縣歷史超2200年,人口超130萬
內蒙古1個縣,因與陝西省1個縣重名而改名,人口超30萬

TAG:青梅煮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