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零再出發-吳炳堯教授對當前壓鑄行業的精闢論述!

清零再出發-吳炳堯教授對當前壓鑄行業的精闢論述!

清零再出發

過去的四十年,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什麼?是改革開放,是人口紅利。從更廣闊的視角看,是得益於國際間的產業轉移。19世紀40年代,從英國產業轉移到美國,成就了美國,自己留下了精密製造業;20世紀50年代起,產業從美國向日本和西德轉移,成就了日本和西德,自己也留下了很多高科技企業,比如晶元;20世紀60年代起,產業從日本向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等國轉移,成就了「亞洲四小龍」,日本依然在電子行業保持優勢;緊接著,產業從亞洲四小龍向中國轉移,使我國迅速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但作為輸出國,韓國至今仍然在汽車、手機、電子產品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如今,產業輸出國成了中國,低端產業正向東南亞相關國家轉移,高端產業的輸出指向哪裡?我們自己保留的技術優勢凝聚在哪裡?這是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筆者沒有如此大局觀,只能立足於多年親歷的壓鑄業,談一點想法。

一、 壓鑄業仍處於追趕

時至今日,中國壓鑄業的艱辛越來越明顯,能屹立不倒的企業,除資本雄厚、規模龐大、設備先進外,最終還是依賴核心技術與品質積澱取勝。壓鑄同仁越來越認識到對技術的領悟和創造能力是最應得到重視的。一些頂著高新企業金字招牌的壓鑄公司的精英,私下裡也不得不承認在國際舞台上,我國大多數壓鑄企業依然處於三流。

印象深刻的是我國壓鑄業很難聚集成群有職業操守的職業人,為了多兩百元,可以將一份好好的工作頃刻之間甩掉,看到企業有困難,用信仰和信念支撐自己與企業共同前行的人寥寥。落後的思維模式形成的規矩不堪一擊,只能靠質次價低搶奪低端市場。或許因為壓鑄產業人難進,單難得,一些令人痛恨的壞毛病,壞風氣,把一些人員慣壞了。最應鞭撻的是潛規則,使很多簡單的問題因利益糾結變成了無比複雜的問題,甚至可以明目張胆地置工廠和國家利益於不顧,以次充好,讓腐敗穿上合法的外衣。

古代,各國間的競爭體現在軍事上,誰的拳頭硬,誰就是霸主;近代,各國之間的競爭已轉化為資本,誰有充裕的資金實力,誰就能發展致勝;而現在,創新已經成為各國角逐的中心,誰能率先突圍創新,誰就能佔據未來的制高點!中國壓鑄橫向擴張式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用工成本上漲,勞動力人口紅利逐年消失,材料上漲,使傳統壓鑄面臨嚴重挑戰,必需轉型升級、變革、創新,智能製造已成為壓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改革開放後又一次命運大轉折,倘若沒有創新引路,沒有工匠精神承載,拿什麼支撐起中國壓鑄的未來呢?

放眼全球,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新競賽正在激烈角逐之中。美國特朗普執政後,積極宣揚美國製造業回歸政策,強調美國優先的保守主義策略;韓國三星、中國富士康、日本豐田等國際品牌製造業均已表明計劃在美國建廠。擁有雄厚工業基礎的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4.0」戰略,將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廣泛深入地應用於製造業,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製造;Frech給出了壓鑄未來智能工廠的方案,工業4.0—未來壓鑄工廠,試圖摸索未來壓鑄生產的新途徑;美國喊出了「再工業化」「能源互聯網」等口號,發動了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位造業」計劃;日本、韓國緊跟美德的步伐,都在建立自己的國家製造業發展規劃。我國創見性地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必將令社會脫實向虛的浮躁之風讓位於未來製造業發展的主題方向,即以實體為中心、以創新為中心的時代。

二 、只有向前 無路可退

與壓鑄界的老闆和高管交談時,他們幾乎異口同聲:搞壓鑄太累,但很多時候,設備和資金套在裡邊,又無路可退。事實上,大多數壓鑄廠是無路可退的。曾經有個壓鑄車間主管在微信中說,今天又被領導罵了,廢品一大堆,指標沒完成,工資不高,還不自由,沒有尊嚴,打算辭職自己開壓鑄廠當老闆。我對他說,壓鑄不簡單,你要先思考兩個問題:如果把你名片上公司的名字劃掉,你還剩下什麼?如果離開你所在的平台,你還能做什麼?當了老闆,你會發現什麼叫沒自由,沒尊嚴,什麼叫無路可退。別看老闆們平時風光無限,但其實他們才是最無助,最辛苦,最無路可退的人。你想的是如何養活一個家庭;肩上的那份責任和擔子有時會逼著你去做不喜歡的事,忍受不喜歡的人。但當了老闆,想的是手下所有人的生活,所有人的家庭,所有不喜歡的人和事。公司效益差,員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無牽無掛。但老闆不行,這條船對他來說就是命根子。

其實,創新和智能化已經給壓鑄指明了發展方向,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沒有退路,但不是不歸路,而是經過我們努力奮鬥一定可以實現的康莊路。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活著就不會輕鬆,想要很好的活著,就必須付出更多。面對無路可退的壓鑄業,就看您是否能全力以赴?

三 、隨時清零 方能前進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需求被整齊劃一。值得欣慰的是,壓鑄業的好日子還很長,目前做壓鑄最好的賺錢方式還停留在把很多人組合起來,實施「海量」發展戰略。為了提高生產效能,需要在目標和行為上最大化一致,把「人」機器化,歸類和整齊劃一,由上層的少數人發布命令,形成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結構。

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定製化水平越來越高,一切在悄悄改變。過去:我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需按照命令去做事。現在: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發揮多大作用。未來:就要考慮我究竟是誰?我能為企業創造什麼?個體崛起,組織下沉,是當下最具影響力的大變革,將深刻改變整個社會的組織架構,也改變著壓鑄業的行走方式。社會從金字塔形狀變成了網狀,與之相伴隨的是「人」的升級:「人」的主動性、獨立性越來越強,可施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大。面對行業快速發展的現狀,又要接受自己知識儲備跟不上行業發展的事實,必須擁有隨時清零的空杯心態和不斷學習的求知慾望。

最可怕的是,時代已經不是那個時代,而人還是老一套,總是等待指令,缺少主動性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其實和坐以待斃沒什麼區別。我曾經向一位壓鑄主管介紹熔煉新技術,以提升鋁合金液的凈化品質,他很是不屑的對我說:「我20幾年都是這樣操作的,也沒有出現什麼大差錯!」我無語,因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展開無謂的討論。我只想告訴有類似想法的老師傅,過去的老一套已不能拯救當下的落後,不吃老本,不拘泥於老黃曆,不斷進取,才有可能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接納新的挑戰。世界要淘汰的是無力承擔「責任」卻無度索要 「利益」的人,或者因循守舊、自以為是、找不到自我而無法定位的人。懂得定時清零,隔段時間刷新自己一次,才知道自己是誰,才會更有亮度。

我見到一些剛來到壓鑄廠的大學畢業生,本以為自己含辛茹苦,讀了20幾年的書,滿腹經綸,準備大幹一場,到了工廠後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資質平平、平庸無奇的泛泛之輩。這是傳統教育和當今時代的錯位。以前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看被打磨的成本是多少,只需要你容易被管理和使用,不過是大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而現在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看他的個性和特長究竟有多出眾,太需要你有自己的想法了,越稀缺、越有特長則越有價值,壓鑄業也是如此,若無可取代即等同於你有無限的價值。

這個時代將很美好也會很殘酷:因為你若不能創造價值,就沒有存在價值。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於和善於改革創新的人。壓鑄進步不是改變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是改變我們自己。清零再出發,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吧!

本文作者: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吳炳堯

分享我們:

或者:發送給朋友。讓您的朋友也一起分享。

關注我們:

2.在添加朋友圈中搜索微信公眾號:壓鑄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壓鑄實踐 的精彩文章:

歐洲汽車結構件的技術研究成果

TAG:壓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