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要做到這三點,員工對老闆心服口服

只要做到這三點,員工對老闆心服口服

前幾天,融創的老闆孫宏斌在就公司的員工激勵機制一問中回答道:

融創的員工激勵機制不是靠錢,靠錢肯定是沒用的,我們靠的是精神!

但是,如果你創業開公司的時候按照孫宏斌的這個說法去做的話,我保證你會死得很難看。

生意要想做大,光靠錢肯定沒用,可沒有錢的話,你也肯定做不大。

.

利,是第一位的。

自己的利益是一切人的底線,千萬不要嘗試去考驗人的底線,那很愚蠢。

就像打仗,士兵沒有好處,沒有甜頭和奔頭,誰會聽你指揮,為你賣命呢?

孫宏斌的前老闆、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就認為,「真正有能力的人來到企業,為什麼願意在這裡發展?一是發展空間,讓他覺得有奔頭,整個公司有奔頭;二是拿到自己認為物有所值的物質回報;三是有良好的工作軟環境,上下級團結一致,沒有辦公室政治;四是所在的企業能夠有更好的聲望。」

所以,招聘、管理、留住員工的最低基礎就是利益上要到位,然後才有其他。

.

利之外,還要做到「勝」字。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人們天生願意跟隨強者,只有能夠帶領士兵打勝仗的將軍才會擁有他們的真心敬服。

因此,許多老闆想當然的施以小恩小惠,搞團建、培訓,制度建設,績效設計等等之類,都是小道。

公司蒸蒸日上才是根本的大勢。

人都是趨利的,你的商業模式、業務發展不行,員工其實很敏感的,一個公司有沒有前途,是糊弄不了人的。

卓越的管理者,自然成竹在胸,對不同的員工,在不同的階段施以不同的舉措,不疾不徐,遊刃有餘。

而一些笨笨的老闆,總是自以為是,搞混了節奏,要麼變來變去、疑神疑鬼地打擊掉了員工的熱情和工作積極性,要麼就是養出了一堆吹捧老闆、畏難爭利的油兔子。

.

第三,是「仁」字。

這是孫宏斌所言的「精神」力量,也是柳傳志所說的企業「聲望」。

一個唯利是圖的公司和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給人的感覺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仁」,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企業創始人自身的道德、價值觀,或者說其初心、發心是如何的,有諸內必形於外,你的內在決定了企業所走的道路;

另一方面是指企業對內部員工的態度和行為,以及企業對外界的社會影響。

你是把員工當作用來賺錢、利用的工具,還是實現共贏的夥伴;你的公司是不擇手段逐利的吸血鬼,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和美好的商業典範。其結果還是不一樣的。

「...讓員工在這個平台中有尊嚴感、有自豪感,那麼他自然而然會留下來。」董明珠認為,金錢無法衡量一個人,更無法衡量一個高素質、優秀的員工,50萬元、100萬元的年薪也許能夠讓他們短暫地留在企業,但這並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直白點說就是,你的員工是不是以公司為榮!

.

團隊,是建立在利益和勝利基礎上的。

利,本為「仁」的外在表現之一,是仁的一部分。員工只有在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會真正對團隊產生歸屬感。

要知道,生存和發展是一切人的根本需求,在這點上員工和老闆都是一樣的。

作為老闆必須清楚的明白,對員工士氣打擊最大的不是困難險阻,而是一而再的失敗。沒有什麼比勞而無功對員工的打擊更大的了,如果有盡做無用功而留存的員工,那也只是沒有戰鬥力的兵油子。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必然有精神滿足的追求。王健林說,「萬達的發展,讓我深深體會到,人就是錢,人就是事業,所以人才是決定性的。」是人的價值所在;古人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是為仁的意義所在。

做生意,要想不斷進步,就免不了競爭。

而競爭的本質,是大勢,是格局,是人心。唯有戰無不勝的團隊和建立在「仁」上、眾志成城的企業文化,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老方這裡說的仁,不是宋襄公之類的迂腐,過猶不及,仁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而是隨世而移,隨人心變化而變化。

做生意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只有三者具備,才可以戰無不勝,如此,員工自然心服口服。但我們追求的勝利不是人生的根本目標,賺再多的錢又如何,你能帶走?還是能買來信任和尊敬?

.

我們辛苦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只有一個:找到一群能夠互為依靠的人。

這才是偉大的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未來派 的精彩文章:

劉強東,請先別「發怒」!
公司的本質是收入?獵豹CEO傅盛回應:你的理解還太淺!

TAG:互聯網未來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