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網球功夫,唯快不破!

天下網球功夫,唯快不破!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面有句話:『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確實,再精妙堅固的防守,也有可以被突破的漏洞。什麼都比對方快,才是難以破解的。這個道理用在網球上面,也同樣成立。網球選手打法各異:有大力重擊派,也有溫和太極派;有防守周旋派,也有激進進攻派……不論是什麼樣的功夫,只要各方面做到比對方快,對手就很難有辦法。

那從網球上講,什麼樣的功夫才算快?快,到底是快在哪裡呢?

首先網球上的快不能簡單地只理解為球速快。快球當然很多情況下是打得快的前提條件,但是如果快球沒有準星就會變成某種意義上的重拳。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重拳想直接擊倒對方並不容易,反而容易出現被對手借力四兩撥千斤的情況。發球球速快和擊球球速快如羅迪克,職業生涯並沒有四巨頭那樣的輝煌。我們來看看費德勒如何對付他140mph的發球和網前大力正手:

GIF

GIF

再來看兩個球速特別慢對方又沒有辦法的例子。這裡費德勒用很慢的切屑,對手像被釘住了一樣『一根肌肉都動不了』:

GIF

GIF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還可以看出來,並不是進攻的一方就是『快』,防守方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以做到後發而先至,利用對手進攻時的破綻打他個措手不及。

那麼仔細分析的話,到底應該如何理解網球上的快,頂尖球員到底快在哪裡?筆者認為網球上的快,更準確的來講應該是縮短了對手可用準備擊球時間,讓對方無法從容應對。粗略統計,職業比賽中從本方擊球到對方擊球的時間平均大概只有1.3秒鐘左右,在這1.3秒裡面做文章那必須要對時間錙銖必較。剖析各個細節,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對手可用準備擊球時間

等於(1)總時間:即從本方出球到對方擊球點時間

減去(2)對方判斷反應時間(這個不包括本方擊球前的預判時間,而是對方對自己的預判確認或者糾正需要的時間)

減去(3)對方移動到擊球位置所需時間。

我們從這三個方面,看看主動進攻時如何做到『快』,被動防守時又如何做到『後發先至』。(進攻方用1a, 1b等表示,防守方則對應的1a』, 1b』等。)

(1)影響總時間的因素:

1a. 本方擊球球速:

根據澳網2014到2016年的統計,大多數ATP球員的正手平均速度在71到83mph之間,反手在65到75mph之間。但是平均速度不是致勝關鍵,因為71和83mph的差別,算到球的時間上只有0.1秒左右的區別。想通過快球速突破對方,關鍵在於最後一下重擊,球速得達到90mph以上才能有明顯效果。在保證不過多主動失誤的前提下,能夠單純靠重擊突破防守的球員並不多。而且這種球需要用更多的平擊,減少旋轉降低球的過網高度從而增加水平速度和穿透力,與上旋球相比穩定性下降很多。這方面的傑出代表當屬大師兄的正手『雷神之錘』。有時候即使對方沒有失去防守位置,他的重鎚也可以打得人難以招架。讓我們看看網球上這種暴力美學,大師兄120mph的正手(錄像分析從擊球到球落地大概只有0.67秒!),即使是最好的防守球員德約站在落點附近也毫無辦法:

GIF

1a』. 對方主動防守的時候(位置比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借力頂回去,回球速度也會特別快直接轉換攻防形勢。而被動防守的時候,可以通過降低球速來得到一定的時間甚至改變場上形勢。防守時使用切屑或者放高球技術就是被動防守很好的例子。

GIF

1b. 本方球的落點深度和場地速度:球在飛行過程中速度本來就會降低,彈地的時候由於地面的阻力,速度會降得更多(120mph的發球,到接發球位置大概只有55mph左右)。場地速度(紅土減速最多,彈起最高,草地相反)屬於客觀因素,但是大大影響球速從而決定球員打法。主觀上如果本方球的落點深,不只減少了總時間,而且因為對方在球彈地後沒有多少時間做二次判斷選擇擊球位置和高度,所以大大減少對方的準備時間。讓我們來看看2011年巔峰小德擊球的穩定質量和深度(注意上旋更多的納達爾球的落點明顯要淺很多):

GIF

1b』. 對方防守的時候,面對很深的來球,如果一味大力回擊,很容易被主動的一方借力打回。所以有時候面對快速來球,主動降低自己球速反而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對方借不到力,要自己發力打球反而容易失誤。這種打球方式比較被動而且經常讓對方心情不愉快,如果是你是打球為了和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的話,那麼不建議用這樣的方式贏球。我們來看看法國『魔術師』桑托羅(網球界少有的削球手,正反手都是雙手持拍,哈哈)如何戰勝當時世界第三的小德的:

GIF

如此相持10秒鐘之後發生了下面這一幕:

GIF

1c. 減少總時間的辦法,除了增加速度外,還有就是縮短距離。為了減少球的飛行距離,就要求本方擊球站位盡量靠前,底線球在球彈起後儘快擊球,或者直接壓迫到網前使用截擊。費德勒是這個的最好代表,幾乎是永遠拒絕後退,前場後場都可能用截擊或半截擊技術縮短對方時間。這是上乘功夫,對球員的判斷、經驗、反應時間要求極高,因此很少有人能掌握。我們來欣賞一下費德勒在底線附近對這個時間的完美壓縮:

GIF

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面對高球,如果等球彈地後擊球,對方就有了大量喘息的時間。而進場迎球臨空抽球或者截擊,則大大減少了對手的可用時間。下面第一個是進場臨空擊球的例子:

GIF

第二個是等高球落地後的例子,看看對手時間上的差別。(當然這球最後兩拍在保持了主動的情況下不斷向前壓迫,也是縮短距離的完美例子。)

GIF

1c』. 對方防守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更靠後的站位增加距離來得到一些防守時間,這個在接發球的時候尤其常見。這個代表當屬納達爾這個紅土之王了,紅土球速慢了之後更不利於進攻一方,後退防守便成為重要技術。納達爾曾經把這個技術用到了所有的場地上面,我們來看看2010年納達爾在美網對小德是怎麼防守的:

GIF

而我們對比來看看2017年美網納達爾打大師兄,想進攻時完全不同的侵略性站位:

GIF

(2)增加對方的反應時間:

當對手無法預測你想做什麼的時候,就要在1.3秒左右的總時間裡分出一部分時間去反應判斷和確認來球落點。再高強的技術,如果球路打法一成不變,對手也會找到應對方法。想讓對方琢磨不透,就要求本方擊球技術和球路的多樣化,有時候甚至用一些假動作迷惑對手。讓我們來看看費德勒在這方面的完美表現。

2a. 首先是擊球技術的多樣性,當對手適應了一種球之後,突然改變球速、高度和旋轉,經常讓人突然無法適應。看這球費德勒的擊球幾乎每一拍都不一樣,帶著不同的目的:

下面這個球更是通過擊球節奏、旋轉的變化直接導致對方被打穿:

GIF

2b. 其次是用技術動作的一致性隱藏自己的意圖,令對方無法預判球路。費德勒的各種發球動作和拋球位置基本相同,對方很難提前預判。2017年溫網幾個網球名宿解說費德勒比賽的時候試圖猜測他發哪一邊,結果連著四個全部猜錯。當然對手的判斷難度更說明問題,一起來欣賞費天王這波精彩的連續7個ace球:

再來看看費德勒用基本一樣的擊球動作打出幾乎相反的球路:

GIF

2c. 再次便是假動作導致對手判斷錯誤。這個在羽毛球比賽用得非常多,網球場好像用用假動作就經常被說戲耍對手或者不尊重對方,所以比較少見。在我看來這個和尊重完全無關,做得完美也是給人一種享受。實際上網球場上要用對手騙過對方是難度非常高的,因為:(i) 首先你需要有武器讓對方有所忌憚,在你擊球前不敢輕舉妄動;(ii) 其次,假動作留給自己的擊球時間比較少並且對擊球手感要求非常高。別小覷貌似輕鬆寫意的放小球,稍稍控制不好就容易給對方大量時間反擊,經常導致直接失分。再次請出費天王示範一下:

GIF

GIF

類似這樣的假動作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細數。

2』. 如果想在反應時間方面反制對手,只能積累大量比賽經驗和了解對手,幫助自己成功預判對手意圖和球路。除此之外,似乎別無他法。不論進攻或是防守,都可以利用這些思路處理球:比如被迫打穿越球的時候,每次需要換個球路讓對方不好猜——直線、斜線、放高球輪著來,不僅對方處理球難度增大,下次到網前的時候也會特別猶豫。

(3)對方移動到擊球位置所需時間:

擊球前需要移動到位,這個也發生在1.3秒的總時間內。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和網球的戰術打法和站位移動策略都息息相關。這裡僅僅從時間角度簡要說明。由於無法控制對手跑動速度,增加對方移動時間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移動距離,但有另外兩個物理因素可以利用,一個涉及前一拍對手的平衡和速度慣性,另一個則涉及到球路或者說球飛行的角度問題。仔細分析一下:

3a. 之前一拍調動開對手:這應該是最最有效的辦法,通過前一拍或者幾拍的調動,讓對方失去防守位置,再把球打到對方空場讓對方在奔跑之後不能再從容擊球。另一個難度很大但原理相同的辦法是用很深的擊球把對方逼到底線後面很深的位置,對方出淺球時突然放網前小球,讓對方需要進行長距離的前後跑動。其實比賽看多一點的話會發現,當代網球已經很難直接打死對手,甚至一球打左邊一球打右邊對方也能輕鬆應對;很多得分歸結到最後,就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攻擊拉開角度慢慢調虎離山,然後找機會打空場。最典型最有效率的莫過於大外角發球讓後攻打反方向,看看費德勒這個第二拍並不要求速度角度,但對手被調動開了就無計可施。這球也和後面要講的慣性有關係,羅迪克被自己進攻時動作的慣性拋離球場,想回位異常困難。

GIF

3a』. 防守比較被動的時候,避免對手調動的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球打到對方底線較深的區域。這樣一來對手可以利用的角度就變得非常有限。

3b. 打移動反方向:這個和慣性有關係,如果對方上一拍打完時身體失去平衡,就需要時間恢復重心,回到防守位置的動作會被迫向後推延。如果觀察到/聽到對方在你擊球前還在移動,這時如果能打對方移動反方向,對手需要急停再反方向移動接球,大部分時候是來不及的,至少也會導致回球質量大大下降。這裡對進攻一方球速要求並不高,但是角度和落點要準確。看看這個例子:

GIF

3c. 球的角度問題:

最後這個涉及到初高中數學就學過的追及問題和相遇問題——如果你的球是朝著對方去的,那對方跑去接球是一個相遇問題,需要移動的距離就很少甚至可以站著等球;相反如果球是大角度飛過去,必然有很大一部分的速度是平行於球網的,這部分速度需要對方去追趕,同時飛向對方的速度又大大減少,這兩個因素導致對方移動時間變長、移動距離變大,一石二鳥。這個應該說是小德對網壇的最大貢獻,他的擊球經常打出匪夷所思的角度來,讓人需要側向移動追著球跑,常常只能望球興嘆。我們用幾個放小球(球速較慢更加說明角度的重要性)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時間上的巨大差異。首先是大斜線網前球,看看費天王都得狼狽地追著球跑:

GIF

再看看失敗的網前球例子,這裡前兩個放小球都有相當一部分朝向對方的速度,對方迎著球追起來比較輕鬆:

GIF

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底線球,德約經常用這種大角度的球在極其被動的位置打得對方很納悶:

GIF

再看看小德這拍慢吞吞但其實完全無法追上的神仙球:

GIF

我們經常感慨瓦林卡的「暴力」反手,其實仔細看看他的反手球致勝分,大多是角度取勝而不是直接擊穿對方反手:

GIF

最後稍作總結,我們可以發現打球變快(壓縮對手時間)的方法多種多樣,哪種最適合自己,需要結合自己的技術能力仔細斟酌。在技術不夠穩定的情況下一味求快求重是最最忌憚的,不但容易失誤連連打擊自己信心,而且很容易被對手利用你的速度反擊你的漏洞。其實打球快的最大難度在於思考決定要快,思路要清晰,技術要過硬,而且還不能因為求『快』而變得『急躁』。

當今最快的球手當屬費德勒,很多球員和他打球都覺得和別人打球完全不一樣,總是被壓迫得一點兒時間沒有。分析一下他的球風,確實他掌握了很多本篇提到的策略,也攻克了很多上面提到的難點:

首先,經過千錘百鍊,他閱讀比賽的能力非常強大。他自己也說比賽打到第四局自己就大概知道怎麼回事如何應對。對手如果改變策略,經常一兩分過後費德勒就找到應對方法。這些都是常年比賽得來的經驗。思考變快了,自己擁有的時間似乎就被拉長處理球比較從容。

其次,他多樣化的技戰術應用得心應手,思維清晰。

再次,費德勒各項技術的穩定性也都鮮有人能匹敵。即使每項技術都能找出少數比他強的,可是在技術的全面性上,還是得數費奶牛第一。

最後,快而不急可能算是費德勒偶爾做得不太好的一點吧。個人覺得費德勒輸掉的比賽中可能有很大部分是因為急躁情緒。費德勒應該說天生是個急性子和完美主義者,出道前期因此成績暗淡,後來自己努力下性情穩定很多才有今日成就。不過看他10年以來對戰小德或者大師兄這樣的高手時,似乎經常有點兒賭氣想證明自己技術的強大而犯下戰略上的錯誤,急躁的情緒也可以從很多比賽的濃濃火藥味略見一斑。比如打大師兄,經常和對方比拼正手輸掉了幾次重要決賽;打小德,經常為了打穿對方防守加快自己擊球球速,被對手借力彈回造成自己被動;打納達爾,對方來球又高又轉,無法借力打快球,於是打不穿對方防守,長時間相持下屢屢失誤送分。有時候似乎是過分自信的時候(比如2018年重返世界第一後),開始過度追求球速,忽略場地條件或者自身體能條件而導致輸球。贏球的時候這些可能都會被稱為王者風範,而輸球的時候除了身體或者技術上的限制外,也應當仔細分析類似的戰術因素。畢竟作為快球手,承受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如何保持時刻冷靜是最為重要的修行。

天下網球功夫,門派招式五花八門,球友們也可以想想哪種適合自己。努力提高各項技術是應用所有這些策略的前提,但練好技術的同時也可以考慮如何打出漂亮的網球。而這些思考也會促進對技術應用的理解,從而明確技術練習時的方法和目標。如果說具體的技術屬於「招式」的話,那麼這些思考應該屬於「內功」。平時打球多一些思考總結,便是在修鍊你的獨門網球內功。對筆者而言,修鍊這些網球內外功夫的過程便是打球最大的樂趣所在。打得漂亮的話,輸了又何妨?(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peRFect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球之家 的精彩文章:

納達爾:是你登場亮相的時候了!

TAG:網球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