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飯後走一走」真的有利健康?關鍵還要看姿勢!

「飯後走一走」真的有利健康?關鍵還要看姿勢!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很多人喜歡在飯後立刻出去散步,覺得這樣可以幫助消化、有益健康。而且「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更是多年來流傳的養生諺語。那麼,「飯後百步走」真的有利於健康嗎?

飯後散步其實很有講究,一旦走錯了,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飯後散步,姿勢不對效果全廢

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散步作為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將全身95%的肌肉和骨骼調動起來,增強代謝活動、使血流通暢,就像從頭到腳給全身做了遍「按摩」,不僅釋放壓力,還能護心護腦。尤其適合平時活動較少,特別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但姿勢不對那就另當別論了。

GIF

1立即散步

飯後立即散步,人體負荷增加,很容易使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受阻,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正確的做法是:飯後稍休息至少10分鐘,然後再外出散步或輕微活動。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並且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

2含胸散步

散步最常見的錯誤姿勢就是低頭含胸,或者身體傾斜。含胸時肺部的舒展空間被「擠壓」,呼吸也會變得短促,容易影響心肺功能。所以,散步時要注意抬頭挺胸。

3步伐過大

採用揮舞手臂,邁大步的姿勢走路,會使腳掌的緩衝力變差,容易加重膝關節損傷,進而傷及腎臟。所以真正的百步走應該是擺步走,不是急行軍、大跨步的散步,而是擺動手臂、悠閑地慢慢溜達。

4快走快停

如果走得很快,突然停下,然後由突然快走,這樣的散步方式會導致腹部疼痛和脾血不歸,大量血液被泵入腿部肌肉及心臟,使得大腦血供不足引起頭暈和過熱。所以,散步在於平穩,不要急促快走快停,慢加速滿減速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

5背著手走

有的人喜歡背著手散步,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背著手走路不僅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全身放鬆,不能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抬頭、挺胸、擺臂,才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

6腳掌拖地

有的人因為太累或穿著太重的鞋子或是個人習慣,雙腳走路時無法從腳後跟到腳趾輪轉起來,而是過早離地向前邁出,導致腳掌拖地。這種走姿緩衝較差,容易造成關節和足弓勞損。

兩類人,飯後散步要小心

1胃部疾患者

胃部有疾患的人飯後不宜散步。比如患過胃下垂的人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此時進行直立性活動,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還有患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2心腦血管疾病者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導致頭暈乏力,嚴重的還可能突然昏厥跌倒。這類人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科學散步,牢記三點

1速度因人而異

散步可快可慢,可遠可近,通過步速、距離都可以進行調節。最快的是疾步快走,和小跑差不多,步速可在5公里/小時左右,這種步速僅適合年輕人。老年人一般步幅在50-60厘米,步速在1.5-1.8公里/小時比較合適,即每分鐘走25-30米。

2掌握正確姿勢

要抬頭挺胸,微微收腹收臀,兩肩放鬆,手臂自然下垂,前後擺動。走路時足跟先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步幅因人而異,個子高、年輕、身體素質好的,可以大步走,反之則步幅減小。如果步速較快,可以加上屈肘擺臂的動作。

3定時定量散步

所謂定量就是說不能今天走三公里,明天走一公里,這樣沒有規律地走,也不會讓鍛煉發揮最大的效能。所以在溜達時最好要確定一個運動量,每天用固定的距離或時間去走,給身體帶來準確的鍛煉刺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盛之遊戲 的精彩文章:

TAG:弘盛之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