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巴克危機七十二小時 專家稱:是否致癌還要看劑量

星巴克危機七十二小時 專家稱:是否致癌還要看劑量

這兩天,朋友圈裡有關「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火了。文章中說,因為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的一紙裁定,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公司最近正遭遇「史無前例」的公關危機。

此次事件緣起國外媒體的一則報道。該報道稱,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3月29日發布加州第65號判決公告稱,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致癌化學物質。

什麼是65號令

加州發起的這項訴訟是根據1986年加利福尼亞居民以絕大多數票通過的《安全飲用水及有毒物質法案》(The Safe Drinking Water and Toxic Enforcement Act),簡稱65號令。當時通過這條法案旨在保護飲用水安全和減少人接觸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從而控制因此帶來的癌症、先天疾病等問題。它允許公民個人、遊說的團隊或是律師代表州來起訴。

該法案要求對900種導致癌症和生育瑕疵的化學物貼警示標籤。

這些消費品包括但不限於:聚氯乙烯(PVC)圍兜、聚氯乙烯(PVC)電線、首飾、聚氯乙烯(PVC)快餐盒、自行車及配件中的聚氯乙烯(PVC)元件、銅容器焊接部分、陶器、玻璃器皿、鋁炊具、運動墊、行李箱及配件(如:拖輪箱、行李袋、大手提袋、皮夾、硬幣包、錢包、護照和證書盒、鑰匙鏈、活頁夾及檔案夾等)。

在2017年12月29日更新的加州65號令清單中,包括1009種的物質,其中有599種被認為是致癌物。(詳見:https://oehha.ca.gov/proposition-65/proposition-65-list)

聯合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所匯總的所有和癌症可能相關的物質中,將1(確認的致癌物),2A(很可能致癌),2B(可能致癌)三類相加,不過500個。3(不列為致癌物)以及4(很可能不致癌),這裡還包括很多並不在65號令清單中的致癌物。

對此,星巴克中國回應稱,星巴克為顧客提供高品質及安全可靠的食品與飲料,並致力於讓顧客感受優質的星巴克體驗。同時星巴克中國援引全美咖啡行業協會關於加州第65號判決的公告稱,整個咖啡行業目前正在考慮各項應對,包括繼續提出上訴及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在咖啡產品上貼上致癌警告標籤將會是一個誤導消費者的行為。美國政府發布的營養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組織(WHO)也明確指出咖啡不會致癌。無數學術研究都已經證明了飲用咖啡對健康的益處,並且咖啡飲用者通常更長壽。」

全美咖啡行業協會的公告中還稱,協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威廉莫瑞表示,「咖啡早已被證明是對健康有益的飲品。此次法律訴訟產生了一個可笑的結果,第65號判決使消費者倍感困惑,並且也無益於公眾對健康的認知。」

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據悉,丙烯醯胺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讓食物變得焦黃並散發出獨特香氣)時的副產物。大量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一定致癌性,並且能夠造成神經系統損傷。不過,目前研究只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在人類身上具有同樣危害。

眾所周知,人們日常在星巴克點的多數飲料,都是由濃縮咖啡加糖、加奶、加水製作而成,業內將一個濃縮咖啡叫做1 shot,即30毫升。星巴克員工袁先生介紹,星巴克所有咖啡飲料中,美式咖啡需要的濃縮咖啡是最多的,根據杯型不同所需要的shot個數也不同,「美式咖啡是按2、3、4個shot根據杯型加,而其他的咖啡飲料即便最大杯也只有2 shot。」

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約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濃縮咖啡,咖啡密度略大於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約含5微克至10微克丙烯醯胺計算,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也只有幾微克。

對於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現在一些新的方式能夠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量,比如可以通過真空焙炒,但是減少了這些丙烯醯胺,咖啡的風味、口感都會改變,也不會那麼香了。

一份對世界上十餘個國家丙烯醯胺攝入量的評析結果顯示,丙烯醯胺的主要來源中,炸土豆條名列第一,炸土豆片位居第二,咖啡第三,餅乾第四,麵包第五,其餘小於10%,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西方不同,丙烯醯胺的攝入主要來自於爆炒這種烹飪方式。對此,朱毅建議,與其擔心咖啡中的丙烯醯胺,不如調整飲食方式:少吃煎烤油炸物,多吃經過蒸煮的蔬菜和新鮮水果,「這樣我們就沒有必要擔心丙烯醯胺攝入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根據國家食葯監總局2014年7月發布的一份通報,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專家認為,丙烯醯胺對人和動物都具有神經毒性;對動物還具有生殖毒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

上文引述據專家分析指出,丙烯醯胺在1994年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2A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具有潛在致癌性,但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醯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

丙烯醯胺在很多常見食物中都存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列出含有這一物質的食品,包括咖啡、薯片、曲奇、餅乾、麵包、早餐穀物、罐裝黑橄欖、西梅汁。此外,速食麵、油條甚至家常的炒菜中都無法避免。簡單而言,只要是通過油炸、烘焙、燒烤等方式烹飪的食物,就會含有丙烯醯胺,咖啡豆本身並不含有這一物質,而是在烘焙過程中產生。

另據新澤西的食品專家研究,從人體每日膳食中0.1mg/kg 體重的丙稀醯胺攝入量中沒有觀察到不利的影響,從而推測人們食用油炸食品致癌的風險極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癌 的精彩文章:

驚悚!世界上93%的瓶裝水塑料顆粒超標,可能致癌
吃辣椒是能致癌還是能防癌呢?辣椒對人體有什麼營養價值呢?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