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故鄉……

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故鄉……

時間,偷走了我們的過去,卻偷不走那曾經存在的記憶,照片,歷史的忠誠記錄者,鏡頭,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回望過去,或許我們無法細數烏海的點滴變化,但一張張新老照片的強烈對比,卻讓我們感受到她驚人的蛻變。

——烏海印跡

金盤商廈

金盤商廈舊址

金盤商廈的「前世今生」

老照片中這座兩層高的百貨商場原名為東方紅百貨大樓,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位於現新華街與人民路路口西北角,是當時烏海地區最大的一家百貨商場。商場一樓經營糖茶煙酒糕點等副食品,大多憑本限量供應;二樓經營鞋襪衣帽布匹等日用百貨,布匹全部憑布票購買。

上世紀80年代末,這座百貨商場先後由烏海市蔬菜公司和烏海市糖酒公司經營管理,並改名為烏海市副食商場。2001年,商場被拆除,後在原址擴大重建金盤商廈,有地下1層,地上5層,於2004年5月正式營業。

老商場早已退出了歷史舞台,但那些關於她的記憶仍然鮮活。同時,取而代之的高大樓群,也展示著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與勃勃生機。

萬客隆商廈

萬客隆商廈舊址

變化巨大的繁華地段

舊址拍攝於1992年的老照片里有一排平房,雖然這排平房又低又矮卻包羅萬象:理髮店、裝潢店、眼鏡店、小吃店……給人們提供著衣食住行的各種需要,店門前人群往來穿梭,自由市場也隨之在門前的沙地活躍起來,連同北側的百貨大樓,形成了烏海地區的商業中心。

2000年,萬客隆商廈在這排低矮的門面房原址建成並開始營業。從簡陋的馬路市場到功能設施齊全的專賣店、大商場,變化之大,令人感嘆,但幾十年來,這一地段的繁華卻始終未變。

海勃灣區醫院

海勃灣區醫院舊址

一家醫院的歷史變遷

照片拍攝於1991年的老照片呈現的是海勃灣區人民南路與桌子山街十字路口的場景,照片左邊的平房上懸掛著「海勃灣區醫院」的牌子。

張國英曾是這裡的一名醫生,據她回憶,「海勃灣區醫院」的前身是海勃灣市新華辦事處衛生所,成立於1970年8月,開辦時只有4個人,共花了500元錢,當時的衛生所是一個只有兩間半的平房,佔地100平方米左右,坐北朝南,門從東開,有兩間房用來診斷、治療、收款,另外半間做藥房,條件極其簡陋艱苦。

1976年6月,海勃灣市新華辦事處衛生所更名為海勃灣辦事處新區公社衛生院,第二年衛生院擴建。隨著時間的推移,衛生院的條件也逐漸得到改善,平整、美觀的木床取代了原來自製的凹凸不平的病床。

後來,經過多方努力,「到1995年底,我們的隊伍已經發展到38人,醫療設備也越來越先進,我記得那一年的門診接待量達到33500多人次。」張國英說,到1997年,藉助世界銀行貸款,海勃灣區醫院蓋起3層的醫用辦公樓,建築面積共2000多平方米,同時,海勃灣區醫院與海勃灣區婦幼保健所合併為今天的海勃灣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2003年醫院擴建成五樓,建築面積達到3200多平方米,增設外科病房,床位達到72張,成為一所以西醫為主兼備中醫及其他輔助科室的綜合型醫院。

從簡易的床板到塑鋼可升降病床,從自己粘貼的中藥袋到醫用小推車,從兩間半的小平房到5層樓的醫院,張國英見證了一家醫院一段樸實而又厚重的歷史,也留下了奮鬥者的青春之歌。

藍夢酒店

藍夢酒店舊址

小平房變身大酒店

這張老照片拍攝於2002年,圖中為海勃灣區人民北路與黃河街的十字路口,紅色門頭的平房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藍夢天之驕飯店。特別有意義的是,當年,「天之驕」這座平房便被推倒,在原址上新建了地上8層、地下1層的藍夢酒店。

藍夢酒店常務副總經理範文政說:「從1990年『藍夢』的第一家店開業起,公司隨著市場需求不斷發展、創新。30年來,烏海這座城市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許許多多的平房被拆倒,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街道上車輛川流不息,洋溢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特別是近年來,烏海湖、金沙灣、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烏海觀光旅遊,極大地帶動了本地餐飲業的發展,也讓城市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二中及其南側

二中及其南側舊貌

不斷變化的城市風景

在這張拍攝於1987年的老照片上,市第二中學的一群學生在操場上課。學校南側,人們的居所大多還是平房,只有零星幾幢不超過5層的樓房點綴其間。

1993年8月31日,市第二中學教學樓交付使用。1996年,市政府決定將市一中初二、初三兩個年級8個班及初中任課教師全部移交二中,同時接受二中高二、高三兩個年級8個班及高中任課教師到一中,由此,市二中成為一個初級中學。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一刻不停地變化著:一批批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一排排的平房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的轎車取代了自行車,圖中的這條路也由海河路變成了人民路……站在高樓的窗前,放眼望去,城市的風景不斷變化。

循著時光回望過往,那些尋常巷陌的生活光影,似乎都慢慢地化作這座小城記憶的一部分,清晰而溫暖……

天億影院

老電影院

場場爆滿的老電影院

這張老照片拍攝於1983年,這棟二層樓房是當時的烏海市人民電影院。

市民王章一高中畢業後,到了老石旦煤礦工作,適逢老石旦俱樂部成立,有繪畫特長的他脫下工裝成了美術創作員。1983年,王章一調入市影劇院擔任電影宣傳畫創作員,後任市人民電影院經理。

據王章一回憶,這棟樓房是海勃灣市成立後第一批建築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不久,烏海的電影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以前禁演的電影紛紛上映,國內有《少林寺》《洪湖赤衛隊》《廬山戀》《小花》,國外的《追捕》和《大篷車》等電影都頗受市民追捧,掀起了一股的觀影高潮,電影院里幾乎場場爆滿,2角、3角一張的電影票經常一票難求。」的確如此,從老照片中電影院門前停滿的一排排自行車,便可一窺當年市民觀影的盛景。

王章一說,到了80年代末,隨著文化發展多元化,電影的需求開始減弱,電影市場有所萎縮。

後來,市人民電影院的這棟二層小樓被拆除,改建成了如今的天億大廈。幾十年過去了,但天億影院仍然是人們看電影的好去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海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烏海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