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17位設計圈大咖點贊的DIA 究竟好在哪兒?

被17位設計圈大咖點贊的DIA 究竟好在哪兒?

3月23-25日第三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DIA)複評系列活動在杭州開幕,經過2天時間的公開評審,來自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的19位評委順利推出TOP100。今年是DIA大獎賽的第三年,也是爆發增長的一年,共徵集到來自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的7721件作品,同比增長184%,再創歷史新高。迄今為止,大獎參賽者已覆蓋5大洲的52個國家和地區,其全球影響力可見一斑。

評委投票

複評評委

作為擁有全球最高獎金池以及全球頂尖評審團隊的大獎,DIA自2015年問世以來就備受關注,今年大獎獎金池獎金更是高達650萬,其中100萬最高獎項2個、20萬以上的獎項12個、10萬以上的獎項29個。

作為DIA合作媒體,網易設計全程報道,並在複評系列活動現場採訪到17位設計圈大咖,除了為DIA點贊,他們還這樣評價DIA……

(排名不分先後)

宋建明教授

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組委會主席

DIA大獎和國際上所有大獎的不同在於我們除了有常態的設獎和評審機制以外,我們背後還有一批創投資本的聯盟和靈活的機制,獲獎的作品只要有意願參與創投,或者創投對某些作品有聯合發展的想法,那麼我們就能夠形成產業轉型。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是面對全球的。

杭間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這一屆DIA與往屆不同的地方是全球的參與度大大增加,第一輪的徵集總數量就超過了7000多件,另外,大獎的覆蓋率大大提高,以往的設計作品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現在包括中東、南美等在內的地區都有作品。

作為中國原創的設計大獎,DIA與全球的著名獎項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對設計的理解都是建立在科技、產業、生活三個維度上,設計為產業服務,這是世界共性。但是,中國是古老國家,也是後起之秀,中國設計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DIA在評選優秀設計的同時,也要注重中國的發展。

第三屆DIA已經顯現大獎的成熟度,無論是在籌備工作,還是評論流程,以及設計師的響應度上,都有體現。我覺得在政府的支持下,DIA一定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王昀教授

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組委會秘書長

DIA大獎有一個特點——特別重視產業轉化的需求,每一個參賽作品,我們都會和他們確認是否需要我們幫助來做產業專項,現在這個需求量越來越多,希望我們一起合作把產業轉化這件事情往前推進。

我理解的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智是智慧、智謀,造是創造、製造,構成了現在「智慧」與「製造」並重的格局,這個格局跟我們大時代以及大趨勢是相一致的。大獎的價值觀是,「東方智性、生活智慧、國力智能、創新智庫」,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中國,製造業始終是國家發展的主體,大國重器。也希望DIA能夠成為所有創新的智庫,包括我們的專家和所有的參賽者等等。

應放天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這3屆DIA,我覺得有3點特別好:第一、設計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時尚;第二、智能化推動工業創新;第三、設計師也開始關注,如何讓「鐵疙瘩」、「木疙瘩」,擁有更多的服務。

設計是關於形式、功能和服務上的創新,形式創新是設計生存的根本,但是,參賽設計師做得還不夠,很多設計師忽視了這方面,評審到現在,我還沒有在參賽作品中看到非常唯美的東西,這原本是我們拿手的東西。最近我們發現,中國成為很多設計的原產地,這是我在前兩屆沒有看到的,另外,就是對生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DIA大獎是一個學院獎,而不是商業獎,要有「無問西東」的情懷無問成敗、無關利益,這是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內容。

曾輝

北京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第三屆DIA參賽數量明顯提升,一方面說明大獎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在文化創新、裝備設備等不同的產業領域,逐漸發揮核心價值。

我參加了第一屆DIA的評審,相比較而言,第三屆確實有很大進步,參賽作品的水平普遍提高。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有序、可持續,不管是技術還是材料方面,關注範圍都越來越廣,我們希望文化注入產品,讓設計變得更富有意義,不但改良外觀,也帶來生活方式或者模式上的創新,帶來國際發展的前沿方向,匯聚國際上最具前瞻性的品類。

對於DIA,希望它更多的是對未來的引導,激發出中國設計師更強有力的創造力。「智造」的智慧應該回歸到生活本身,這是所有真正優秀設計獎共同追求的一個方向。

Ralph Wiegmann

德國iF設計獎CEO

和IF設計大獎不同的是,DIA由政府出資支持,而iF更希望得到市場的支持。有一位美國設計師在1925年說了一句話,非常有遠見,「思考設計是困難的,但是如果不思考設計的話就是一場災難」,對中國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這就是一場災難。在DIA複評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具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作品。但是設計師的頭腦中依然有很多衝突,他們到底是設計師,還是藝術家?很多人想要成為藝術家。如何理解設計師這個職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德國有一位設計師講到了這個關鍵點,設計師一定要確保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是為客戶服務的。

季鐵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

在DIA評選的過程中,我們對於每一件落選的作品,都很不忍心。

關於文化創新領域的作品,我覺得有幾點特別重要:第一,文化的多樣化,不但是形式上的多樣化,而且有背後的文化生態、文化組織,以及變化機制的多樣化,這也是全球共存的基礎。文化多樣性的目標是全球認同,文化應該通過不同的體驗交流,才能共享。在這個過程中,文化才有意義,有導向性,形成一樣的價值觀。

Sertac Ersayin

土耳其工業設計師協會主席

我第一次來到DIA,看了這些作品之後印象非常深刻,作品非常不錯,在未來應該會有一些貢獻。DIA的評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好的作品很多。我認為好的作品要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DNA,你可能不需要把這個產品和其他產品相比,因為它有各自的文化背景,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理念,我們必須要理解,而且要找到這個獨有的DNA,而不是作出比較。

Marten Claesson

Marten Koivisto Rune聯合創始人&設計師

我曾擔任過很多不同國際比賽的評委,在我看來,DIA雖然才剛剛成立三年,但它跟其它成熟的大獎是可以相提並論的。現在國際上是不是有很多不同獎項?我覺得不是,沒有太多不同的獎項。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頒發更多的獎項。這些獎項並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互相補充的,我們需要專註於提高質量,找到互補之處。

官政能教授

台灣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非常榮幸參加了DIA的評審過程,不同專家、不同觀點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一再確認作品的價值,這是競賽最高的指示精神。

雖然DIA組委會說自己還是一個baby,但是也可以說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IA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定位,我覺得獎賽本身不只是品牌,獎賽本身還是一個產業或者發展策略。

在早期,台灣剛剛辦學的時候,我就很積極地鼓勵學生去參賽,你要去看看別人,也要有自信的讓別人看看,這就是標杆學習。學生應該多多地跟國際大獎賽同台交流,看看別人才能學習。參賽有時候準備得很辛苦,結果揭曉的時候高興或者泄氣,但是,真正的參賽是不管有沒有得獎,事後的反思才是參賽的重點。

Josh Owen教授

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

我想要講講獎項對於教育的價值,以及這麼多年和學生合作的經驗。作為一個教育者,我謹慎樂觀,因為在這個瘋狂的世界當中,我看到了這種情況,當然,我們也需要持有樂觀的態度,讓人文精神更進一步發展。多年來,我一直在參與一個項目,是美國的「共同實驗室競爭項目」,一開始這個設計競賽範圍只限於本土,大概有400多人參與,多年發展之後,我們短時間之內聚集起很多設計領域的人才。在評審當中,評委會和學生會進行分享反饋,這個反饋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如果沒有透明度,那這種學習的過程就缺失了,這種驗證的價值就缺失了。

作為國際大賽,DIA可以有更多的反饋和學習過程,相信這樣的獎項能夠持續地發展,特別是在學術界和教育方面。

青木史郎

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日本設計振興會高級顧問

我想要說一點,請充分發揮你們中國的智慧,有很多智慧的集合都特別好。

陳林

杭州山水組合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這兩年DIA的發展越來越好,今年新增了以「3D造·新生活」為主題的「設計先臨專項獎」,3D列印設計非常吸引我。

馬子聰

上海極臻三維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DIA各位評委的領域非常多樣,參賽選手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舒服區,有一點非常重要,你要一直去思考,而且要挑戰自己,然後嘗試不同的東西。不要說自己沒有能力,實際上有很多機遇,有很多人對此也感興趣,大家可以彼此合作。

余隋懷教授

西北工業大學

這次DIA評審是我經歷的最嚴謹、討論最充分的一次評審,其他大賽可能一天甚至半天就結束了,我們是兩天時間。

DIA的每一件獲獎作品,都是專家充分討論後的結果,大家一定要多學多看,不僅是這個大賽,國際上很多重要的大賽都要看看,他們獲獎的原因是什麼。而且現場有這麼多大師,希望同學們珍惜這樣的資源,多多請教。

這次大賽有一個專項是文化創新,建議同學們了解自己的文化,創新一定基於了解當下的社會需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你一定用世界能聽得懂的語言去表達,這點非常重要。我贈送給大家一句話,「也許未來就在前面,但當我們轉身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積累了雄厚的資源,只有在兩者之中從容穿行,才真正具有創造力」。

許平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

在DIA大獎的評選過程中,我覺得評委的出發點是一致的。我們想要通過大賽,評出一些新的契機,產生一些新的思考,所有的爭論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這個大獎,能夠激發出中國智造的強有力的潛力,然後把中國智造的創新價值傳達出來。DIA是尊重各地文化的,在不同文化中發現一些未來的可能性,尊重文化發展多樣性的基因,這也是大賽想要獲得的效果。希望DIA在評選過程裡面,能真正形成有獨有的大賽個性,成為促進中國的智造事業不斷往前發展的加油站,或者展示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少一夢 的精彩文章:

OTA FINE ARTS畫廊 首次落戶中國
五周年,2018設計上海實力圈粉!

TAG:年少一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