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州是座怎樣迷人的城?

泰州是座怎樣迷人的城?

古城泰州,位江淮海交匯之地,是一座具有兩千一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以其風物鍾靈毓秀,文化昌盛繁榮,著稱南北,聞名海內,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

七千多年前,泰州地區還是一片茫茫的大海。時光流逝,滄海桑田,從逐漸東去的大海中,泰州之地一點一點露出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塊土地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名字——海陽。海陽者,面海朝陽也。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泰州首次出現在西漢的版圖上,是臨淮郡下屬的建制縣,縣名海陵。海陵者,海邊高地也。東晉安帝義熙七年(411)設海陵郡,六朝以降,日趨繁榮,經濟政治地位不斷提升,至唐代初年,曾以縣置吳州。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在海陵設置鹽官,管理沿海各鹽場,海陵監時為全國十大鹽監之首,此時之海陵已是濱江臨海之重鎮、東南貢賦之要地,成為江淮之間通江入海的交通樞紐和重要門戶。南唐開國昇元元年(937),因海陵為「水陸要津、咽喉劇郡」升為州治,取「通泰」意始名泰州,自此沿用千餘年。今泰州轄下海陵、興化、泰興、靖江、姜堰、高港等地都為泰州故地,歷史都很久遠,海陵當為漢縣,興化、泰興為五代置,靖江原為江心之洲,明代置縣,姜堰、高港舊為泰州屬鎮,江淮間一片古老的土地,千百年說不盡的風情。

泰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文物彰明,風景佳絕

走在古老的街巷中,青石路面叩發出平平仄仄的詩意,坡子街、稅務橋東街、陳家橋西街、涵東街、涵西街、五巷、阮巷、槐樹巷……回眸每一條深遠,都是一段悠久歷史的沉澱;置身於古樸幽靜的小鎮,耳熟能詳的那些熟悉的鎮名:昭陽、柴墟、黃橋、溱潼、姜堰、安豐、生祠、白米……明風清雨,一個個從歷史中走來,古色古香,小橋流水人家,依舊昨韻仍在。

地處平原的泰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山脈,也就談不上有崇山峻岭可供登臨,但千百年來,州中各地卻也有湧現出數座「文化名山」。「泰岱煙嵐」,位於城西的岳墩泰山,一年四季松柏蔥蘢、幽邃凝寂,名園比鄰,祠宇幽深。州東鄉天目山,有「形勝東來第一山」之稱譽,因歷代有多位著名道士隱居此地而仙名遠播。此外,靖江孤山,興化茅山、陽山,等都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比起名山大川,也不遜色。

海陵城「儒風之盛,夙冠淮南」,人文資源更是極為豐富,自古以來,州中名賢輩出,各領風騷,鍾靈毓秀之地引得無數文人雅士尋勝探幽,名宦英才薈萃居留。湧現出東吳大司馬呂岱、唐代書法家張懷瓘、宋代大教育家胡瑗、《水滸》作者施耐庵、泰學之祖王艮、評話宗師柳敬亭、「布衣詩人」吳嘉紀、歷算學家陳厚耀、書畫奇才鄭板橋、文藝理論家劉熙載、圍棋國手黃龍士、京劇泰斗梅蘭芳等鄉賢,飛鴻留跡過駱賓王、歐陽修、王安石、秦觀、蘇軾、范仲淹、岳飛、陸遊、文天祥、湯顯祖、孔尚任、高鳳翰……美哉泰州,名流們在此吟詩作賦,閑居尋伴,留下多少大作華章、綺麗佳篇。如今舊跡依然,故蹤萋萋,故居、古墓、舊苑、殘碑給古城名邑平添了無限風韻。趙朴初老詠泰詞雲「名城名宦交相重」,地因人名,文因地著,文地交輝,所謂「人天美景不勝收」。

泰州是一座風光旖旎的秀美水城

水,是泰州的靈魂,廣袤大地乃萬餘里長江泥沙,由「白馬馱負」至此,萬物生靈受四億畝淮域之水,於「烏巾蕩漾」處餵養成長。鳥瞰泰州,境內河湖眾多、水網稠密,作為江淮間的分水嶺,境內老通揚運河屬於長江水系,與之相連接的河流稱為「上河」,新通揚運河屬於淮河水系,與之相連的河流稱為「下河」,二者流匯於泰州城壕,泰州城河之水,兼美江淮。下河地區,地勢低洼,集中著州中很多風光秀麗的湖泊,溱湖、得勝湖、大縱湖、沙溝南盪、烏巾盪等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窮海三秋盡,扁舟萬里行。夕陽無近色,偏照遠帆明」,位於水鄉中的泰州城也是水繞城、城抱水,水城一體堪稱一絕。但覽城中,市河、玉帶河旖旎慢流,小西湖、夏家汪、靜影涵天,橋樑跨水而修,高橋、暮春橋、周橋、迎春橋、伏龍橋、孫家橋……每一座橋都系著一段故事,有神仙,有皇帝,有才子……說來都是津津有味,歲月綿長。在古城的小巷中,星羅棋布著各代水井,七星井、四眼井,董郎留下的井,高僧點出的泉,井繩在井欄上拉出一道道歲月留痕,昭顯古老滄桑與沉寂。在城河清清碧波下,還有幾口伴隨古城一路走來的漢井,唐宋元明清,千載變遷,井水依然。

泰州是一座氣韻生動的城市山林,古宅遍布,參差園林

早在唐代,海陵縣城即有大寧坊、常樂坊、禎實坊諸里坊。五代時候,吳王楊行密在海陵興建行宮,以供遊興,到了南唐,宮室里入住進已失去皇位的楊氏子孫,南唐新君定宮名為永寧宮,至今宮址仍存,見證皇家風雨。宋代由於城市政治地位的提高、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區面積逐漸擴大,日益繁華,名流會集,泰州興起第一次造園高潮。曾任江浙荊淮制置發運使的州人許元,是一代文章太守歐陽修的好友,慶曆八年他在州城北疊山引水,營建亭園,是為「南園」,永叔公特為之作《海陵許氏南園記》,六一大筆,名園生輝。時在泰州任知州的曾致堯也在州衙中辟水洲,修園林,積翠亭、望京樓、芙蓉閣、清風樓……美麗的郡圃中,亭台樓閣參差錯落,花草佳木各自繽紛。在泰州西溪任鹽監的范仲淹也在任所築起了奉先亭、仰止亭、傅野亭、養善堂、棠齋堂等亭台堂館,他還為滕子京在泰州建的文會堂作詩,范滕之交以一篇《岳陽樓記》而名垂文史,溯其源應是泰州城中的文會堂,滕子京時任海陵從事,曾修文會堂,提倡以文會友,范仲淹作《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詩記之,從堂到樓,從詩到文,確有一脈相承。南渡以後,州人於城東南隅建海陽樓,於泰山巔建起雲樓,於南山寺中建文峰塔,皆成名景。嘉定十年,州守李駿取「方丈瀛洲」之義於城西南營建方洲,全園亭、榭、泉、洞等景觀甚多,為泰州歷代園林之冠,也為江淮間之少有。

到了明清時候,由於泰州城少有戰火相擾,有「太平之州」之稱,生活安定的人們又一次掀起置景熱潮,追求自然,親近這喧囂塵埃中的一片凈土。日涉園、春雨草堂、好好園、漁壯園、清響園、泓園、勺園、一松園諸園迭起,州中大族宮氏、繆氏、陳氏、周氏、李氏、錢氏等也紛紛興修庭園,各有大觀。曲徑迴廊,精美的園林庭園中,各式建築與山水花草融為一體,如一首首凝固的詩,一曲曲見諸形象的音樂。直到今天,走入那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園林街巷中,一股「古樸、典雅、封閉、寧靜」即撲面而來,「層樓高峙,看檻外縈紅,檐牙飛翠」,當年之盛,可待追憶。

泰州是一處清梵妙玄的佛鄉福地

泰州地處吳頭楚尾,釋道二教於此兼融。梵宮花雨,貝葉真經鎮古寺;斗壇來鶴,雅樂清音潤仙宮。佛教是泰州歷史文化中的一個亮點,往昔各大名山主持,多屬泰州人,有「天下名山僧佔多,名山方丈泰佔多」一說。東晉安帝義熙年間(公元405年—公元418年),高僧覺禪就在這塊土地上始建道場,這就是泰州千年古剎光孝律寺的前身,由此往下傳承,彈指一揮,古寺業已一千六百多年了。「無山八座寺,有水便成庵」,唐宋以降,明清以來,僅海陵一地就有寺庵500座以上。光孝寺、東山寺、西山寺、南山寺、北山寺、雨聲寺、覺正寺、永寧寺、凈因寺州中九大叢林寺宇輝煌、高僧輩出,臨湖禪院、都天廟、岳廟、准提庵、松林庵、興隆庵,以及姜堰鎮的凈業寺、岱嶽寺,海安鎮的廣福寺、祗樹禪林,昭陽鎮的上方寺、寶嚴寺,唐子鎮的木塔寺、蒿坡寺,泰興鎮的慶雲寺,溱潼鎮的壽聖寺,柴墟鎮的壽勝寺等都是規模很大的寺庵,香火皆很旺盛。六朝煙雨,南國風流,一座座古老的寺廟與泰州的歷史、江淮的文明緊緊聯繫在一起。光孝寺數史最久,為江右四大傳戒名寺之一,既出有覺禪、性慧、常惺等歷代高僧,又吸引著陸遊、胡海平、梁章矩等歷代名宦文人之目光。在州城南,大雄寶殿建築樣式與故宮太和殿、山東岱廟相同的南山寺被稱之為「江浙第一寺」;在古鎮唐子,蒿坡寺為六朝第一位皇帝宋主劉裕敕建,被譽為「南朝第一寺」。此外,東山寺之於張士誠,壽聖寺之儲柴墟,上方寺之於鄭板橋,西山寺之於陳毅……歲月章回,可書可寫。

道教傳至泰州的時間比佛教還早一些,在後漢神仙方術時期,州中就建有「江海會祠」作為道家方士的游息之所,這應該是泰州有記錄中最早的一處名勝了。南朝梁代,泰州第一座道觀樂真觀建成,到了唐代,州東鄉姜堰建起興安觀,西鄉小紀修建了真武廟,五代時城區始建仙翁祠,稍後的上真殿、城隍廟、仙源萬壽宮、玉皇宮、南斗宮、北斗宮、三官殿、斗姥宮、女冠子廟、泰山廟、彤華宮、火星廟等古宮名觀都是青煙繚繞、鶴飛龍吟的仙鄉福地,其中仙源萬壽宮規模極大,殿宇屋舍超過500間,以致泰州有「騎馬關山門」的俗諺。道觀中至今仍存的是位於東城的城隍廟,前後三進,青瓦黛牆,在江蘇省內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已被列為全國文保單位。之於斗姥宮之列,雖已入民居深巷,但也多有遺迹可聞,尋幽探密,本是趣事一宗。

泰州還是一個富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

歷史上,岳飛曾任泰州知州,在這片土地抗擊金兵,後人建岳飛生祠堂、柴墟岳忠武王祠、泰山嶽武穆祠、興化岳忠武王祠以崇祀之;李庭芝在此抗元,蓮花池畔遺迹悠悠萋。革命戰爭年代,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中共江浙地區第一個農村獨立支部,爆發了五一農民暴動,發生了我黨統戰史上著名的泰州談判和黃橋決戰、蘇中七戰七捷(首尾兩戰)、渡江戰役(泰州段)等威震敵膽的著名戰役,陳毅、粟裕、張愛萍、張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期在此戰鬥、生活,留下了諸多佳話。徘徊在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舊址、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紀念館、黃橋戰役紀念館、白馬廟三野渡江指揮部及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紀念館,追記風雲時代,松柏無語,夕陽正濃。

泰州還有面積數百平方千米的自然保護區

溱湖風景區、鳳城河風景區、引江河水利風景區、泰興古銀杏森林公園、興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園……風清雲淡,天藍水碧,使古城自然風景、人居環境倍增美麗。

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裡交相輝映,泰州有著諸多探古尋幽的好去處。數百處的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古石刻及革命鬥爭舊址,上百處的湖泊湖盪自然風景,經過修葺整飾,添以亭台點綴,風采畢現,歷久彌新。七百年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曾來過泰州,在他的《馬可·波羅行記》中他這樣寫道:「泰州城不大,但各種塵世幸福極多」。在這位遊歷神州各地的外國人腦海里,泰州的印象是極多的幸福。「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孟浩然的這兩句詩,頗為形象中肯地道出了人們嚮往自然、痴迷於風景名勝的心緒,流連於泰州各地的名勝:

「一松園,二元坡,三忠祠,四牌樓,五條巷,海陵古迹稱一絕;

六朝松,七星井,八名景,九大剎,十里鋪,吳郡風光歷千秋。」

人們也總會陶醉其中,欣然有得,尤其是生活在古城中的人們,相信感到幸福的遠遠不止一兩之數。

作者:徐同華

泰州人,1981年出生。作家,青年文藝評論家,泰州地方文化學者,南京大學藝術碩士。

編輯丨萌萌

部分圖片來源於「壹座城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先鋒泰州 的精彩文章:

TAG:先鋒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