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0.歐陽修:醉游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100.歐陽修:醉游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宋代政治史與文化史上曾出現過不少著名的人物,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范仲淹等人,而繼范仲淹之後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1073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儒學家。天聖八年進士,授西京留守推官,慶曆五年,新政失敗,貶滁州太守,後拜樞密副使,任參政知事,後又為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曾主北宋文壇,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等人並稱唐宋八大家。一生著述甚豐,後人輯有《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曾編纂有《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另曾與宋祁共同主編《新唐書》。

歐陽修出生於一個官僚世家,他的父親歐陽觀曾先後做過幾任州府的判官和退關,主要是負責刑獄工作。但在歐陽修四歲的時候染病去世。之後,歐陽修便隨叔父歐陽曄在湖北隨州長大。宋仁宗天聖八年考中進士,第二年出任西京留守推官,與當時在錢惟寅幕下的梅堯臣、尹洙等人結識,相互切磋詩文,遂成至交。在洛陽期間,歐陽修整天流連於詩文杯酒之間,整天流連於花前月下,曾留下不少風流韻事,並且在洛陽期間,他還遍訪民間,搜集有關牡丹花的花期、品種、種植技術以及培植歷史等資料,從而寫成了歷史上的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景祐元年,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後充館閣校勘,兩年後,由於范仲淹批評時政被貶為饒州知州,歐陽修因替范仲淹辯護而被貶為夷陵令。寶元元年調任乾德(今湖北老河口)令,康定元年被召回京,重任館閣校勘,後來又知諫院,與當時的著名諫官余靖、王素、蔡襄並稱「四諫」,這期間,四人一起直諫先是罷免了毫無作為的樞密使夏竦,以杜衍和富弼知樞密院,再是免除了佞臣呂夷簡的軍政大權,並且驅逐了副宰相王舉正,同時以范仲淹代之,從而使得當時的政壇出現前所未有的晴朗。范仲淹遂領導進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在這期間,歐陽修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以及貢舉法的一系列主張,但不久卻因守舊派的強烈反對,慶曆新政失敗,改革派成員先後被貶,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後又先後改知揚州、潁州、應天府等地,在這期間,歐陽修為了排遣心中的愁緒,經常遊山玩水,賞景娛心,在滁州等地為了日常的游賞之便,建造歷史上有名的醉翁亭,並寫下著名的《醉翁亭記》。

皇祐元年歐陽修被召回京,任翰林學士,後又任史館修撰,與宋祁等人一同負責修撰《新唐書》,與此同時,歐陽修還開始《五代史》的正式修撰工作。嘉祐二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了當年的科考,考試中全黜怪奇文風,專取文風平實的士子,錄取蘇軾、蘇轍以及曾鞏等人,這對之後文風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嘉祐二年,歐陽修升任樞密副使,期間明確提出朝廷應該以文士掌管軍事,從而對宋代的重文輕武的政治政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年升參政知事,之後又先後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位。治平二年,請求外任,但英宗不許,然此後幾年間,一直受到蔣之奇等人的打擊排擠,但多次辭職都未獲得英宗許可。但宋神宗即位之後,開始重用改革派,將王安石召回京城,熙寧二年,王安石被任為宰相,開始實行變法,歐陽修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並對青苗法多有批評,而且不執行,因此第二年黜知蔡州,熙寧四年以太子太師身份致仕,居於潁州,到第二年病逝。

歐陽修到了中年以後,出現了糖尿病以及嚴重的眼疾,身體狀況十分糟糕,這也是他中外年之後一直請求外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他想到外面州郡尋找一個風景秀麗之地進行身體的療養。皇祐元年,他出知潁州,一道潁州就迷戀上的當地的風光山水,因此產生了終焉之志,到第二年,他便開始在潁州買田築宅,同時還邀請老朋友梅堯臣等人前往潁州共同安度晚年。後來在熙寧四年致仕之後,便正式歸隱潁州之西湖,在這裡與新朋舊友整日詩酒歌樂,嘯傲山林,他們或尋奇探幽,或西湖泛舟,完全將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在這期間,他在幾個兒子的幫助下,將自己的詩文編集為《居士集》,同時還將自己平時與朋友們閑聊時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並根據自己在詩歌創作中的實際經驗體會,從而寫成了在後世影響十分深刻的《詩話》,也即《六一詩話》。歐陽修的這種人生經歷與人生態度,對後世文人,尤其是對其後的宋代文人的人生出處和人生態度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故其被後世稱作「一代儒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眼官微 的精彩文章:

78.玄奘與鑒真:有一種修行叫旅行
96.柳永:遊宦區區成底事

TAG:天眼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