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淤溪曾經有家月塘醫館

淤溪曾經有家月塘醫館

識得陰陽妙理周,牛溲馬勃葯籠收。

逢人有病逢人濟,無限春風在指頭。

這是一首以中醫藥理和治病方式為題材的鎏金隸體陰刻詩,筆者是在淤溪鎮楊庄村程玉樹家看到的,寫在長120、寬26公分左右的長方形木質藍底匾額上,是「程位南內外醫道」的見證,雖然由於年代久遠略顯褪色,但我依舊對存放它的古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程玉樹介紹,它是其曾祖父程炎的親筆墨寶。它筆縫細緻,圓運流暢,柔中有剛,落款為「祉在柔北敦里清和月,上浣鰍港希辰,塗鴉與鮑湖南村月塘醫館。」

程玉樹,副主任醫師,曾在淤溪鎮衛生院工作,退休後被姜堰區華山醫院聘請。他家祖傳行醫,其曾祖父程炎,字位南,生卒年不詳,原是港口名醫,後遷居楊庄開設醫館,以月塘灣風水命名,為祖傳中醫,其中醫術精湛,以「理明見確」名聞於四鄉八鎮;祖父程希文,號憲章,生卒年不詳,繼承父業,同樣受到人們的敬重;父親程壽山,號仁卿,生於1909年(宣統元年)9月,卒於1973年3月,以「學有真傳」 成為知名的鄉醫。

幾代響噹噹的名醫,自然認識到衣、食、住的重要性。地處楊庄村中心地段的兩間磚木結構的古房,就是程炎當時置辦的家業。到今為此,程家這個具有150多年歷史的老屋,算得上淤溪鎮名副其實的鄉土建築。

月塘醫館雖歷經百年淪桑,但它的保存基本完好。它位於楊庄村原老供銷社向東的月塘巷內,座北朝南,大門朝西。從外表看,用小青磚勾縫砌成的房屋,高度和封檐亦如一般人家。由於年代的久遠,牆體略顯變形、斑駁。吸引我們目光的是大門門檐上方的用十多塊清晚期的40公分見方的磨光且雕刻的青磚砌就的門樓,這足以讓我們一睹它當年的繁華了。整個醫館的建築外觀、室內裝飾、陰陽木刻的對聯、牌匾、以及醫用器皿等物和文字記載,都濃縮著儒教文化的精髓,體現出傳統中醫的文明。

月塘醫館的佔地面積不是很大,只有64平米,青石板台階。打開厚重的雙開湘木門,踏著青磚鋪就的地面進去,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棵高六七米的直徑40公分左右的柏樹;柏樹東邊的花壇中長著一棵細瘦的3米多高黃楊樹——三根主枝桿,頂蓬直徑兩米,根桿直徑30公分左右。這兩棵古樹,在周邊里下河地區的民宅內是罕見的。

醫館主體建築為兩間七架抬梁湘木結構,豎梁粗大,與東房間抬梁木質山板相隔的是東卧房,正堂為診室。古色古香的厚實的堂門兩側安裝了六堂八扇格。走進堂屋,抬頭便見掛在中堂兩邊的一幅匾聯:「福祉永孚君子宅,恩光常照吉人家。」灰褐色的杗磚覆蓋在大小如一的椽子上,落滿灰塵的山牆站板和中柱已呈老紅色。由於長期無人居住和修繕,站板已有些散落,二橫樑次方上懸掛一塊2米長、約65公分寬的藍底匾額,上書鍍金行楷四字 :「理明見確」,落款是張逸頓首。據程玉樹介紹,這塊匾額是一位名叫張逸的病人贈送給程老先生的,它雖有些斑駁,但見證了程炎老先生謹慎地為張逸診斷陰陽脈搏、妙施藥方除病的場景。正堂兩側中豎上陰刻一副對聯,上聯為「處世循謙和公恕而行」,下聯為「居家結孝友勤儉為本。」對聯文字在塵埃中透出金黃,這副對聯顯示出程老先生對儒家文化的深切解讀,反映出他的高尚品格。遺憾的是,正堂門的橫樑上雕刻的鳳戲牡丹的圖案看不到了。文革初期的一天夜晚,程壽山怕受到牽連,借來木匠的用具,將那些圖案鏟得模糊不清了,否則我們還可以一睹它的風采。

提起程壽山,程玉樹向我介紹說,他的父親擅長醫治外傷。土改時,程壽山在興化邊城行醫時,一槽坊工人肩負槍傷,雖取出子彈,但受傷部位總覺陰疼,活動也沒有以前方便,後來竟化膿了。他經人介紹來到程壽山在邊城的醫館,程老先生為他檢查了受傷部位,覺得肩頭內肯定有異物,便用手術刀小心翼翼地剖開受傷肩頭,經過仔細檢查,發現肉里有一細小骨頭……後來程老先生為他敷上祖傳的藥膏,那位工人很快便痊癒了。

東房內原是程壽山的卧室,地面鋪設湘木地板,內屋頂面也用湘木板貼蓋椼椽杗磚遮擋塵埃掉落。房內古傢具舉目可見,有雕刻著龍、鳳、麒麟、鳳凰、牡丹等圖案的木質架床,東山牆南角放置一個上了鎖、落滿灰塵的中醫藥櫥。衣櫥、條櫃、木桶、木盆、計量小秤等醫用器械保存完好。這些木質傢具的銅環把手已成醬黑色,板面圖案略顯模糊。東房間八扇格的窗戶下,有一張看似簡陋的書桌,書桌上放著木製搗藥罐。

當然,月塘醫館保留到現在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程壽山在興化邊城行醫時,邊城的區長知道後,要求他留在邊城行醫,可他執意要回楊庄。在他的請求下,萬般無奈的區長只好出具他成份好、沒有房子的證明,同時贈送給他一塊「學有真傳」的匾額。1954年,他回到楊庄時,原來的三間房子已被拆除半間。在他的精心安排和修繕下,月塘醫館才得以保留到現在。

………………………………………

作者:楊愛東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姜堰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姜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