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湊合的婚姻,大抵都因為懶吧

湊合的婚姻,大抵都因為懶吧

每晚八點 不見不散

01

前些年,流行一種十分自私的擇偶標準:「找一個愛我的當丈夫,找一個我愛的當情人」。

這種觀點雖然流行一時,可是又幾個女人真正做到了呢?恐怕很少,除非這個女人天生是個生活中可以扮演多重角色的演員,否則很快就會露出馬腳。

抱有這種愛情觀的女人除了暴露知己自私的本性,沒有其他的德行值得男人去珍惜。

不僅很難做到,而且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多人認為:懂我不如愛我,實際上,對於婚姻的穩定而言,「愛我」不如「懂我」,

只有「懂我」的人才會在我面前顯得善解人意和包容、寬恕。當然,最好的愛情與婚姻莫過於既「懂我」又「愛我」的完美模式。

有一首老歌叫做《讓懂你的人愛你》:「......當埋怨都變得沒有意義/你想留住的是什麼東西?

但是一個最難的決定往往是最好的決定/讓懂你的人愛你/重選一份值得堅持的感情......

相愛不只是走進對方的生活/更要能走入彼此的生命。」

我們常說,愛情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智慧。

可是在愛情中籠罩的男男女女,有幾人可以及時地做出「一個最難的決定往往是最好的決定,讓懂你的人愛你」呢?

大多是碰得頭破血流之後才會回頭。縱然情到濃時如天雷地火般熱烈,然而「愛」的最高境界依然只一個「懂」字。

「愛你」和「懂你」有什麼區別?

「愛你」受激情的支配,可以盲目和盲從地去愛;但是「懂你」是需要長久的聆聽和用心去感受你的感覺。

激情之愛有時候是可以看你一眼就愛上了,轟轟烈烈,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理智;

而「懂你」的過程很可能是平平淡淡、日積月累的,只有長期的溝通才能深入了解和理解你的思路和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個緩慢的過程是相互磨合和達成共識、默契的過程,比愛要來的慢,但是卻更長久,這樣才能叫做「懂」。

我通過對身邊朋友的愛情婚姻發展規律的觀察,發現那些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慢慢產生的愛往往會更加持久,

儘管不一定是轟轟烈烈,但是在平平談談的生活上日積月累的了解與磨合,這樣的了解更深刻、細膩,日久生情的愛情模式也往往最持久。

因為他們是先「懂」後「愛」,「懂」與「愛」相伴相隨,相得益彰,有一種陳年老酒和地道的咖啡那種非常耐品的滋味。

有人曾經探討過「懂你」和「愛你」哪個更重要?我覺得最好是「找個懂你的人愛你」,或者是「找個你懂的人去愛」,這兩方面都很重要。

其實「懂你」和「愛你」並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完全可以是一道多項選擇題。有人覺得「懂」比「愛」更重要,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懂你的人可以成為親人,好友和知己,有些懂你的人甚至可以做紅顏知己,但是卻無法成為愛人,而愛你的人必須是可以和你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那個人。

02

真正的懂得是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表達的,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中的默契,一個眼神,一聲咳嗽,一個抬手或者點頭的小動作,對方都可以準確地領悟意圖。

在「懂你」的過程中可以體味到許多細枝末節的愛。

人們往往在「懂你」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愛,正如《懂你》這首歌所唱的那樣,「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裡/多想告訴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這種類似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在情侶中也是常有的。

有了深刻的「懂」,才會有深刻的「愛」。

「懂你」和「愛你」說出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很多人都夢想過有那麼一天「有個懂你的人愛你」。

有些對愛情執著的女人為了這一天很可能經歷了若干年甚至一生的苦苦等待,才終於下決心向懂自己的人敞開心扉,其他的追求者縱然有千般討好萬般的狂追,也要咬緊牙關挺過來。現實生活中,可以堅守愛情的女人很少,屈服於愛的女人很多。

為什麼?

很多女人都會被一種可怕的社會潮流和風氣身不由己地推著走,最要命的就是攀比和聽不得小姐妹們紅口白牙的議論,本來在愛情開始的時候,很多女人是冷靜的和理智的,

但可悲的是大多數女人無法免俗,很多人寧可為了所謂的面子放棄「懂你」的真愛,因為一個真正做到「懂你」的人,他不一定有足夠的財富,足夠相匹配的家庭背景,足夠有面子的事業和工作……

甚至會是一個一事無成,心態頹廢的文藝青年。

儘管也有少數女人可以不顧一切地像飛蛾撲火那樣撲向自己想要的愛人,

但是更多的女人還是選擇了現實的婚姻,那些在親朋好友眼裡主要條件般配的情侶更容易順利地走進婚姻。

這不是愛情的過錯,而是人們的惰性使然,

現實中有很多湊合的婚姻,大概就是這個原因造就的。

-END-

作者:碎碎,陪你碎言碎語,記錄生活,發現美。

轉載授權請聯繫公眾號:馥書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馥書閣 的精彩文章:

TAG:馥書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