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常見的心理陷阱
你以為你足夠理智,其實你絕大部分行為都是感性行為。你到底有多少判斷是因為心理偏差造成的?你知道嗎?
我們今天來分享一下四個常見影響我們判斷的心理偏差。
第一,虛假同感偏差
實驗者問他們是否願意掛上寫著「來Joe』s飯店吃飯」的廣告牌在校園裡閑逛30分鐘。(不告訴被試Joe』s飯店食物的質量如何,以及他們看上去有多傻。)
在那些同意掛廣告牌的人中,62%認為其他人也會同意這麼做。在那些拒絕這麼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認為別人會同意掛廣告牌。
同意掛牌的人會認為:「這是一項有趣且有益的活動,為什麼不去呢?那些拒絕的人都是些自命清高無能的膽小鬼」
而拒絕掛牌的人會認為:「那些人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總有個別人喜歡裝瘋賣傻來賣弄。」
虛假同感偏差
人們總是無意間誇大自己意見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賦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認為社會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際也認為別人好交際。
也就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1、和別人吐槽某人的時候,默認為別人也和自己同仇敵愾
2、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選擇這麼做,而不是自己認為的正常選擇
3、營銷人的自嗨,以為消費者和他需求一樣
4、比如我的標題,我以為別人都和我一樣避免不了
第二,證實偏差
「當小偷準備去偷車的時候,總感覺別人在盯著自己看,好像發現自己要偷車;當小偷日常開自己車的時候,卻非常自然,沒有任何違和感」
證實偏差
是指當人們確立了某一個信念或觀點時,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過程中,他們有一種尋找支持這個信念的證據的傾向,也就是說他們會很容易接受支持這個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這個信念的信息。
也就是虛假同感偏差
如:
1.當你認為某人是心思重的時候,總感覺對方在謀算些什麼
2.當你對某人厭惡的時候,你對他的所有行為都會感到噁心
3.當你覺得一個誠信不好的時候,你會經常對他的行為感到懷疑
4.被害妄想症,感覺人人都想欺騙他、傷害他、都是有意圖的。
第三,代表性偏差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你認為他更喜歡以下的哪個運動?
(1)快步走路;
(2)一項球類運動;
(3)乒乓球;
(4)一項田徑運動
(5)網球
調查證明,覺得部分人會選擇網球。
代表性偏差
是指這樣一種認知傾向:人們喜歡把事物分為典型的幾個類別,然後,在對事件進行概率估計時,過分強調這種典型類別的重要性,而不顧有關其他潛在可能性的證據。
也就是以偏概全。
生活中的例子:
1.生活中的朋友都喜歡球星是詹姆斯,就認為詹姆斯是最多人喜歡的
2.周邊的朋友是處女座都非常注重衛生,就覺得處女座的人都有潔癖
第四,可得性偏差
「在交通工具中,飛機、火車、汽車哪一種更危險?很多的朋友下意識地說飛機最危險?」
但事實上,坐飛機比坐汽車要安全22倍。相對於汽車和其它交通工具,飛機大概每飛行300萬次才發生一起故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乘客每天做一次飛行,那他要不停的堅持8200年才可能趕上一次空難。
什麼在人們的心目中,飛機被認為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呢?這與媒體的宣傳報道有關。媒體對於飛機的關注遠遠大於對火車和汽車的關注,一次小小的飛機故障就可以成為電視中的新聞,而火車只有脫軌的事兒才能見諸媒體的報道,更不要說汽車了。所以,飛機的媒體曝光率最高,這些易得性的信息自然也就影響了人們對於飛機安全性的主觀評估。
可得性偏差
人們往往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也就是眼見為實。
在生活中的例子:
1.最近新聞報道互聯網企業融資故事就認為互聯網創業成功概率大,但是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倒閉的。(同樣,看到倒閉的新聞多就認為這個行業不行了)
2.某些家族中,很多女孩,就會認為中國女的比較多,生男的概率會比較大
3.看到報道微商的負面新聞,就會普遍認為微商是「比較黑暗」的行業。
這是個心理偏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經常影響我們的判斷。對於商業領域的你來說,如何才能讓自己減少心理偏差造成的判斷失誤?你可以在留言區講講你的看法。


TAG:成交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