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小青龍湯醫案520期

小青龍湯醫案520期

今日練習

丁某某,男,49歲,1977年6月13日診治。

半年前患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黃疸消退後,形瘦面黃,身黃如煙熏,查黃疸指數在正常範圍,服補益氣血葯多劑無效。症見兩眼暗黑,肌膚微熱,五心煩熱,失眠多怒,腹滿食少,大便不暢,小便自利,時黃時清,脈沉澀,舌瘦有淤斑。

處方:____。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青龍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柴某某,男,53歲,1994年12月3日就診。

患咳喘十餘年,冬重夏輕,經過許多大醫院均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迭用中西藥治療而效果不顯。

證見:氣喘憋悶,聳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則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則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惡寒。視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脈弦,寸有滑象。

診為斷為寒飲內伏,上射於肺之證,為疏小青龍湯。

處方:麻黃9克,桂枝10克,乾薑9克,五味子9克,細辛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劑咳喘大減,吐痰減少,夜能卧寐,胸中覺暢,後以《金匱》桂苓五味甘草湯加杏、夏、姜正邪並顧之法治療而愈。

按語

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惡寒,舌苔水滑,為寒飲內擾於肺,肺失宣降所致。與小青龍湯證機相符,服本方則使寒邪飲去,肺氣通暢而咳喘自平。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論》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明理論》:麻黃味甘辛溫,為發散之主,表不解,應發散之,則以麻黃為君。桂味辛熱,首草味甘平,甘辛為陽,佐麻黃表散之,用二者所以為臣。芍藥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溫,二者所以為佐者,寒飲傷肺,咳逆而喘,則肺氣逆。《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藥、五味子為佐,以收逆氣。乾薑味辛熱,細辛味辛熱,半夏味辛微溫,三者所以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則腎氣燥。《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是以乾薑、細辛、半夏為使,以散寒水。逆氣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

《醫方考》:青龍者,東方木神,主發育萬物,方以發散為義,故名之。

《醫學衷中參西錄》: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乾薑,誠以外感之證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斂之力甚大,能將外感之邪銅閉肺中永成勞嗽,唯濟之以乾薑至辛之味,則無礙。而愚近時臨證品驗,則另有心得,蓋五味之皮雖酸,其仁則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濟皮之酸,自不至因過酸生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劉力紅闡述「傷寒」、「雜病」、「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牽牛子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