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羽翔:書法只有寫的「過」,才能掌握出入的尺度

張羽翔:書法只有寫的「過」,才能掌握出入的尺度

文 | 張羽翔

1993年的書壇,「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獲獎有34人,廣西籍的參賽者佔6人,其中4人獲一等獎。這4位廣西作者,分別為蔡夢霞、唐錫生、于斌和黃渚,而且這四位作者都很年輕,甚至有的高中剛畢業。由於作品的形式是經過染色、做舊、打蠟等特殊製作加工的,贏得了不少評委投票。一時間備受媒體關注,稱為「廣西現象」

「廣西現象」的核心人物是張羽翔,產生這一現象的背後,就是張羽翔的書法理念和實踐思路。張羽翔的書法實踐讓業內矚目的是他對晉唐行草的臨、摹、擬,而事實上,他實踐的範圍絕非這一狹小領地。「成名」於此,既跟書法領域「祭祖」於「二王」的情結有關,也跟張羽翔的臨摹方式迥異於時流、直追前賢有關。他對於的古典書法筆墨的理解和運用,非常精緻細膩甚至苛刻,反觀當代的眾多人對筆墨的理解,則顯得粗糙了,僅僅把筆墨色彩的理解停留在漲墨、枯墨、飛白的對比上而言,張羽翔對書法理解的深刻可見一斑!

今天的這篇文章,是張羽翔部分書學觀念的展現,他對書學的建構是多元的,既鍾情於古典風格的模擬演繹,也出入於現代書法的藝術領地,用他的話說就是「哪裡都想插一杠子」。從這個角度理解這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中年書家的文章和思考,彷彿這一切會變得更加立體。

書法就是漢字的書寫與表現,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即是漢字發展過程中演變與衍生出來的。因此,書法基礎的學習首先是對漢字造型基礎與造型規律的學習。書法的基礎學習無非就是臨摹與創作兩大部分,臨摹就是常規說的入帖,創作就是出帖。

入帖是對原對象的還原,出帖是對原對象的演繹。書法創作就是對對象的還原給出量化的標準,並依據這個標準來提高準確的還原能力。然後在此基礎上去認識、分析、推衍原型與藝術表現性的相關規律。具體可參考我部分觀念:

形式構成練習要敢於做,學習的時候要大膽嘗試。舉例子說,學帖要雅,就要讓它雅到家。藝術學習,就是要向兩極發展,就是要「過」,走到極端。只有知道「過」,才知道退回來的尺度。

張羽翔臨王羲之《初月帖》

不向兩極發展,就不知道真正的中庸(敢放才能收)。中庸,不是中間的那個點,不是不偏不倚,凡而是兩極發展的寬度。兩個方向都經過了,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點。藝術家的素質中,膽量也很重要。

書法家、哲學家和藝術家有一點相似之處,那就是都有點像瘋子,哲學家就是要動搖已經存在的哲學,總是覺得「世界不是這個樣子的」,才能有更新的思想。歷史上很多藝術家,往往都是對當時的審美有突破性的發展,有的甚至不被當世所認可接受。

張羽翔 臨王羲之《姨母帖》

變形,就是要變,而且要找到自己區別於別人的度,而不僅僅是「像」。變形是為自己的個性選擇做鋪墊的,是尋找新的發揮空間。按照這種秩序、原理,去尋找到一種適合的、距離字帖遠近最好的方法去處理,那麼自己的個性,即「產品獨創性」就出來了。

練習,就是要造作,按套路出招,可能剛開始比較機械,但慢慢的就流暢了。流暢只是時間問題。時間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勤奮就可以了。初級變形,則強度要夠,這樣才看得清楚,之後再去排序,做自然。我們現在學書法,有的一開始就強調書寫性,這往往和技術學習背道而馳。書寫性容易形成習慣,很難改。

張羽翔書法作品

墨色變化一般都是漸變,而不是突兀。如果每個字都變,那就「花」了。自己得做到心裡有數才行。就我個人來講,我偏重於用黑一點的墨。書法家雅淡,是淡,不是灰。雅淡的方式也不一定就是淡墨。

張羽翔書法作品

字距拉開,製造一些空靈,也是一種雅淡。開始學習的時候,淡墨和枯筆盡量先不要多用,枯筆的難度還是很高的。要慎用淡墨,慎用虛筆、枯筆。

線條質感是應該放在最後一個階段的,開始學習的時候,還是要把線性做好,把筆勢等做好。

張羽翔書法作品

內齊和外齊比較適合於寫大篆。寫民間的東西,好處在於目前還沒有一個相對完美的標準,也沒有形成一個完備的標準,則自由度比較大。即使寫的不像,也不容易讓人覺得不合適。如果寫王羲之,稍微有一點不像,就被人家看出來了。因為對二王的審美標準已經形成了,稍有差池,就顯得不完美了。

張羽翔書法作品

對聯的落款不要太常規,對聯的配款很重要。正文是一種書體,落款又是一種書體,會讓人感覺有兩套功夫。所以,要學會鍛煉落長款。在落款的可讀性上做文章(多發揮自己抒情的優勢),要嘗試走別人不走的路(不走尋常路)。正文靜的,落款就要活潑一點為好。

張羽翔 行書辛棄疾《青玉案》

要增強「造形」能力,這和臨帖能力是兩個概念。比如說我們下去體驗生活,也是提煉出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部分。臨摹就是寫生。美術方面、文學方面有多少「寫生」的方式,我們就有多少種臨摹的方法,臨摹的目的就是喚起某一種感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取捨」。忠實的臨摹比較適合初級的過程,我們要的是怎麼處理的好,怎麼獲得個性的過程。

張羽翔書法作品

鍾繇的小楷,平仰覆、字勢、寬、窄、扁,內齊等,這些都做的非常好,屬舒朗一路,斷點也很多,要仔細研究。

「法度嚴謹」的書法,其實裡面都很兇險。「能殺人的都是內功」,要寫出變化,不能「平和」。

張羽翔書法作品

寫米芾,盡量不要寫《蜀素帖》或者《苕溪詩卷》,多寫點手札好一些。在宋四家裡,米芾對晉唐的勢,強化的最厲害,技法比較全面。寫米芾特別要注意寫出八面出鋒的感覺。

臨二王,不一定要整篇的寫,可以隨便找一頁,反反覆覆地琢磨,對於細節的一招一式,都研究到位。舉個例子說,比如蘭亭序就是武術里最高的一本拳譜,整個套路都會打了,也不一定是高手。一旦具備了「熟」和「順」的能力,就應該早一點回歸到「蹲樁」,扎紮實實地學好幾招。摹書不要圖摹多,弄好一行字,研究透了,明白了,規律都把握住了,總體就上來了。這時,你會發現,原來憑想像的都很粗糙。首先要學會看帖,讀「招式」——豐富的內涵創作,要求自然流暢,是短期行為。

我主張,帖學要深入,還是可以嘗試「雙勾」,然後一筆填滿它,就是正確的筆法,也是可以亂真的筆法。沒有一定之規,因為和工具材料有關。

來源於「走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陳少梅是中國畫的集大成者,可惜天妒英才而早逝
年輕時不學草書,你的草書天賦會在長年累月的楷書訓練中消磨掉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