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重磅!殲20上艦艦載驗證機公開:或即將做起降飛行試驗

重磅!殲20上艦艦載驗證機公開:或即將做起降飛行試驗

殲20的2002號飛機專門負責武器投放測試,其機身下方粘貼的白色測量點很細密。

4月2日,據媒體報道稱一架白色殲20武器試驗飛機最近再次進行了塗裝修改,被外界戲稱為「寶馬標」的圓形定位標示點出現在殲20戰鬥機兩側的機身和機尾部尾鰭翼,這種標示又被稱為光學航跡跟蹤標記,主要是用於戰鬥機武器發射和投擲時進行測試,或者進行飛行氣動研究時,高速攝像機用來標定位置,計算飛行角度、距離和運動參數的參考點,我國殲-11D、殲-10C、殲-16和殲-15艦載戰鬥機都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塗裝,這種研究相當於給戰鬥機的飛行和投彈測試拍攝了一部動畫片,每一幀「動畫」的軌跡運動路線被計算機收集起來進行對比,從而找到出現氣動問題的原因。

殲-15艦載戰鬥機原型機554號測試飛機,請注意其「寶馬標」。

但讓軍事觀察家和學者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此次的塗裝是在殲20戰鬥機已經設計定型之後,並且已有大批量交付部隊的關鍵時期出現的,這與常理完全不相符,正常來說,戰鬥機的武器發射和投擲測試應該在戰鬥機設計定型之前進行,這個很容易明白,一種戰鬥機自己的武器試驗都沒有做完,怎麼可能完成設計定型然後交付部隊呢?這個標誌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圖中的殲-20戰鬥機和F-35戰機都進行了類似的標記點,但他們比「寶馬標」要細密的多,這些測量點是通過特殊材料粘貼在戰鬥機上的,他們的目的是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下,飛機和導彈的每一幀運動軌跡的精確參數變化。

F-35戰鬥機的白色標記點清晰可見,這些點用來進行運動軌跡測量。

事實上,類似的武器發射和投擲試驗已經在殲20戰鬥機上早期完成,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與傳統武器外掛模式相比,採用殲-20和F-35這類隱身戰鬥機由於採用內埋式武器裝載後,不僅使飛機的飛行阻力大大減小,同時還會降低其雷達反射面積,因此,所以,隱身戰機的武器內埋式裝載已成為新一代飛行器武器裝載的發展趨勢。但武器內埋式裝載同樣帶來許多新的空氣動力學和氣動聲學問題,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艙門開啟或武器投放瞬間,空空導彈或者制導炸彈可能產生較大的動態衝擊載荷,飛機已經在高速飛行了,導彈又從高速飛行的飛機里被彈射出來,其迎頭的高速氣流就會給導彈一個「抬頭力矩」,控制不好,導彈會被氣流「吹回」飛機,從而影響飛行器飛行安全。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機載武器在發射和投擲的一瞬間,可能會突然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動力場,就像在飛機打開彈倉的一剎那,在飛機的底部出現一道空氣牆,實際上,對於某些幾何布局的彈艙,其流場不利於武器安全分離,存在彈倉打開後,飛機和導彈彈相互碰撞的危險;而且,當殲20戰鬥機的武器艙暴露於高速氣流中時,由流動引發的壓力、密度以及速度的脈動,將在武器艙內部及周圍產生強烈的氣動雜訊,從而引髮結構振動並造成結構疲勞,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最可怕的是,處於複雜流場且快速運動的武器艙艙門可能發生振動及變形,嚴重時甚至存在艙門被撕裂或吹飛的危險,這也是西方國家媒體懷疑俄羅斯蘇-57戰鬥機的兩個長條形內置彈倉可能會出現彈艙艙門氣動問題的主要依據,為了處理這些複雜的問題,美國F-35戰鬥機和殲-20必須通過發射和投擲測試,來開展內埋武器艙系統氣動特性研究,這個研究的一項就是上面的小白點,但已經做過武器測試的殲-20為何又要搞「寶馬標」呢?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按照這個重新加裝了空速管的殲20戰機這次測試標定點的位置,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寶馬標」顯然不是在測試武器系統和內置彈倉,而是在收集飛機的氣動數據,並且十分類似於殲-15艦載戰鬥機的標定點位置,軍事專家告訴精子和,這可能是為殲-20雙座型的未來艦載發展型飛機上艦做準備,目前,殲-20雙座型戰鬥機即將進入首飛借點通道,未來兩年內首飛的可能性很大,為了收集殲-20飛機未來在航母上起降的飛行姿態,畢竟戰鬥機在航母上起降的衝擊力太大,殲20飛機進行短距降落衝擊載荷測試,將模擬飛機在艦上著艦鉤著艦的情況,而這個時候通常使用這種「寶馬標」圓形標誌,在試飛時用於光學儀器觀察機身變形和軌跡狀態,尤其是承受瞬間外加巨大載荷時的機身變形和飛行軌跡的標定點,通過他們,可以研究判斷飛機的姿態修正響應、偏轉角和飛行軌跡控制能力,從而就有了上艦前的一些基礎數據,有利於殲20上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普京稱俄剛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無限航程!不怕任何攔截
全世界數量排第一現代化驅逐艦:一口氣一百多艘誰能比?

TAG:圖說軍事 |